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柞水:特色产业鼓起贫困户“钱袋子”

柞水:特色产业鼓起贫困户“钱袋子”

时间:2022-07-13 21:30:44

相关推荐

柞水:特色产业鼓起贫困户“钱袋子”

“只有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富民产业,才能真正让贫困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面对立地条件差、贫困程度深的现实,柞水是如何走出特色脱贫之路呢?作为“一线总指挥”,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给出清晰的答案:把发展产业作为主攻方向,积极探索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

A “小木耳”成贫困群众致富“大产业”

柞水因拥有大量生产木耳的最佳适生树种“柞树”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优质黑木耳的主产地。如何将这一自然优势,转化为贫困群众增收的渠道?

在陈璇的主导下,柞水县确定“立足资源、面向市场,科技支撑、政策扶持,党建引领、主体参与”的木耳产业发展思路,制订了木耳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1153”计划,发展木耳1万亩、1亿袋,实现5000吨产量、3亿元产值,将“小木耳”做成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木耳产业的发展,时时牵挂着陈璇的心,每周他都要抽时间到各个基地走走看看。如今,柞水木耳插上了科技的翅膀,与阿里巴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柞水木耳登上了香港“创科博览”展台,被纳入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木耳产业为主导,优先发展乡村旅游和林下经济的‘一主两优’脱贫产业格局,每年可将全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10213户37784人捆绑在产业链上,真正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陈璇说。

B 社区工厂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让群众挪出“穷窝”,实现安居乐业,自脱贫攻坚以来,陈璇始终牵挂在心、不遗余力。

踏着干净的水泥路,走进新建的楼房,陈璇一路走一路了解搬迁户的生活和就业环境。“住得习不习惯?生活方不方便?生计有没有着落?”每到一户,陈璇都细致地询问着。

“我家以前住在山上,生活十分不便,孩子有个头疼脑热都没办法看。自从搬下来后,生活就像换了一个样,无论是房子还是小区环境都跟城里‘一模一样’。”搬迁户陈俊桦告诉记者,“再也不用去外地打工了,我现在是小区物业水电管理工,每月工资2000元,爱人在隔壁的社区工厂上班,不仅有收入,还能照顾到老人和小孩。”

截至目前,柞水县移民搬迁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小区22个、安置房4500多套,同步完善移民小区水、电、路等配套设施。此外,对标“双示范”社区建设标准,建立社区管理机构9个、物业管理公司9个,实现了管理制度、管理责任、管理人员“三到位”,为搬迁群众提供了精细化管理服务。

“为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问题,确保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柞水坚持一手推进移民搬迁,一手发展社区工厂,初步探索了一条以就业推进移民搬迁和精准扶贫的新路子。”陈璇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柞水已建成社区工厂11家,计划到底,全县将建设社区工厂20家以上,提供就业岗位1200个,力争每300户以上移民搬迁社区都有1家以上的社区工厂,让搬迁户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C 涉及贫困群众的事“小事不过夜”

12月2日中午,陈璇赶到下梁镇石瓮幸福院,看望这里居住的12位“五保”老人。当得知,前一天由于天气寒冷养老院的下水管道被冻裂,污水无法排出,老人们房间的卫生间不能正常使用,需冒着严寒上旱厕时,陈璇立即联系县民政局、下梁镇相关负责人赶到现场,安排部署抢修工作。

陈璇说,“群众事无小事,尤其是涉及到贫困群众的事,必须做到‘小事不过夜,大事昼夜干’,决不能将问题和责任推给上级、压给下级。”

目前,全县5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累计脱贫13406户42088人,贫困发生率由初的44.04%降至0.91%。

“下一步,我们将把防止返贫、巩固成果作为后续工作重点,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以产业和易地移民搬迁户为重点,强化后续帮扶措施,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高质量完成整县摘帽目标,确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陈璇表示。

(文章来源:三秦都市晚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