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林则徐墓 林则徐墓碑

林则徐墓 林则徐墓碑

时间:2021-04-11 21:40:42

相关推荐

林则徐墓 林则徐墓碑

史上第一位禁毒英雄林则徐之墓,位于福州。墓前常有鲜花和果品,足见他在后世心目中的地位![玫瑰][玫瑰]

墓碑两侧上刻:“百丈松楸驯鹿土,千秋圭节卧牛眠。”封土前两侧的墓屏镌刻:“风清华表翔元鹤,云护佳城阖玉鱼”。林则徐逝世后,清朝皇帝在《御赐祭文》中,高度评价了林则徐。

福建各地留存或发现的大量古代墓葬,除隋、唐以前大量无名氏墓葬外,各地还保存一批唐代以来历史名人墓葬。本图所示都是各地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墓葬,共约220处。其中,年代最早的是云霄县初唐归德将军陈政墓及漳州浦南“开漳圣王”陈元光墓,此外还有五代闽国王审知墓,宋代名臣蔡襄、李纲及著名学者郑樵、杨时、李侗、罗从彦、朱熹与宋慈等名人墓葬。明、清以来,名人墓葬不胜枚举,如张经、俞大猷、陈第、郑成功、施琅、林则徐、陈化成等以及近现代的严复、林纾、林祥谦、陈嘉庚等陵墓。

福建明、清以前的名人墓葬多经后世重修,难以窥见原貌。闽南地区如陈政、陈元光父子墓等多有龟背形砖构墓顶和椭圆形坟堆,前立墓碑和祭台,神道两旁置文武翁仲、石像生及石望柱;有的为砖、石构馒头形墓,如闽侯李纲墓和建阳朱熹墓。

明、清以降的名人墓葬,虽屡经修葺,仍多保持原有规制。其中较著名者有福州张经墓、晋江俞大猷墓、连江陈第墓、南安郑成功墓、惠安施琅墓、福州林则徐墓、厦门陈化成墓、宁化伊秉绶墓和黄慎墓、平潭江继芸墓、福州严复墓、闽清黄乃裳墓、长乐陈修园墓、厦门陈嘉庚墓等。也有一些名人墓葬(如闽侯东台叶向高墓等),因屡遭盗掘而损毁,已无法见到原貌,或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本图未加收录。(资料、图源:福建方志)

山西浑源栗毓美墓,清道光年间河东河道总督栗毓美治河不辞辛劳,因公殉职。为表彰他的治河之功,清道光皇帝在其死后追赠其太子太保衔,敕建坟墓。墓园大量使用汉白玉石材精美雕刻。墓室内墓志铭为当时两广总督林则徐撰写,陵园规格之高,清代大臣墓地绝无仅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

#本馆动态#栉风沐雨四十载 《福州晚报》刊文回顾林则徐遗迹保护修复史

【编者按】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和《福州晚报》都成立于1982年,栉风沐雨四十载。12月9日《福州晚报》专版刊发《与林则徐纪念馆同龄,40年来相关报道多达1456条晚报见证林公遗迹保护修复史》文章,全面回顾了四十年来《福州晚报》报道关注林则徐遗迹保护修复的历史。现全文转载如下:

福州有一系列林则徐的珍贵遗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则徐宅与祠”,它也是福州古厝的典型代表。

林则徐纪念馆成立于1982年,巧合的是,它与福州晚报同岁。40年来,《福州晚报》关于林则徐纪念馆的报道有1456条。

1982年 林则徐纪念馆成立

“1961年,在1905年建成的林文忠公祠基础上,福州市开始筹建林则徐纪念馆,历经住户迁出、建筑修缮、文物征集和陈列展览等阶段,纪念馆于1982年成立,1983年元旦开放。”林则徐纪念馆馆长陈继勇说。

修复前“林文忠公祠”

1982年,创刊不久的福州晚报聚焦这件福州文博界的大事。当年9月8日刊登了《林则徐祠堂修复工程即将施工》的报道。“当年11月21日,又刊登了《林则徐祠堂修缮完工》新闻,1983年元旦在头版刊发《林则徐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的消息。当时,我就是看着《福州晚报》来了解纪念馆的每一个进展。晚报创刊40年,我也订阅40年,因为晚报知道我们老百姓爱看什么。”当时还在一家集体所有制印刷厂工作、热心文保事业的李厚威回忆道。

1985年,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内又完成了祠堂后半部云左阁(曲尺楼)的修复,奠定了林文忠公祠的基本格局,成为一座完整的遗迹,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世纪90年代 保护修复迎来最重要时期

李厚威是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任馆长,他还是最早公开呼吁保护林则徐故居的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他在《福州晚报》上发表了近50篇关于林则徐遗迹保护和研究的文章。李厚威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林则徐在福州遗迹的修复保护迎来了最重要的。

1991年7月,市委决定抓紧修复林则徐故居及做好墓地开放工作。

1995年5月,市委专题研究林则徐诞辰210周年纪念活动及林则徐遗迹修复等事宜。

1996年2月,市委专题研究林则徐系列遗迹修复、充实工作,决定成立林则徐系列遗迹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同意纪念馆、故居、出生地作为福州市文物局的下属单位,归市文物局统一管理。这次会议还议定收回位于福州市中山路左营司巷的林则徐出生地。后来,省长基金下拨200万元,林则徐基金会协助筹资400万元,大力支持林则徐出生地的修复工作。

“林则徐在福州的遗迹都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如出生地、故居、林公祠、墓、母家故居等等。这和历任福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古建筑和名人故居的珍爱和呵护分不开。”李厚威说。

新世纪 林则徐遗迹全面提升

进入新世纪,通过《福州晚报》,可以看到福州林则徐遗迹得到全面提升。

,林则徐故居第一期修复工程“七十二峰楼”(原林则徐藏书楼)正式动工。

林则徐故居“七十二峰楼”

林则徐出生地

,林则徐诞辰220周年之际,林则徐故居第一期修复工程竣工。同年,福州市成立了“三坊七巷保护开发利用领导小组”,福州三坊七巷保护修建工程启动。

“林则徐史绩展”部分场景

,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列入三坊七巷保护区范围。

,福州市启动林则徐纪念馆保护及扩建工程,改扩建后,面积达到8500平方米,林文忠公祠进一步恢复原有祠堂的功能,新增馆舍进行陈列展览。

,“林则徐宅与祠”(林则徐出生地、林则徐故居和林文忠公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举行了林则徐文献馆竣工揭牌暨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启动仪式。

林则徐故居二期修缮工程正式开工,目前古建筑部分已修复完工。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今年在福州召开,会议期间,《福州晚报》专版介绍了林则徐遗迹保护历程,让国内外专家看到了福州在保护以林则徐在福州遗迹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陈继勇说,“福州晚报与林则徐纪念馆同岁,40年来,福州晚报始终关注着福州挖掘林则徐文化遗产的每一步,群众也能通过晚报为福州文保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此外,《闽海神州》这样的优质栏目也为文史专家等人群提供了交流的机会,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精彩的闽都文化故事,祝福州晚报越办越好!”

(来源:《福州晚报》·管澍)

清源山支脉朋山岭靠群山社区有座“将军墓”,墓主系清朝雍正至乾隆年间福建陆路提督苏明良。此地名就叫“将军山”。不知是先有将军山,还是先有将军墓。苏明良(1682—1742),字虞廷,号省斋,福建漳州龙海人。苏侃次子。系首任台湾挂印总兵官。不得不提的是,早林则徐一百多年,苏明良是中国禁毒史上,目前已知的有名可查的,第一个提出禁毒的人!雍正六年,时任广东碣石总兵官苏明良奏报清廷,沿海一带吸食鸦片成风,甚为流害!提出“严禁贩卖鸦片,以拯民生,以息盗源”……翌年,1729年,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道禁烟令在雍正帝的直接推动下诞生了……

官至一品,封三代,诰授荣禄大夫……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此番残景,见证了清朝历史上曾有过这么一位“洁己奉公,清誉甚著”的提督军门与泉州结下了如此不解之缘……

1958年的一天,为了修建战备公路,湖南长沙跳马镇白竹村村民将左宗棠墓挖开,发现左宗棠遗体保存完好,面容如同睡着了一般,发辫上的白发也依稀可见。此外由于安葬左宗棠的棺材为楠木棺,棺内放置了防腐香料,当村民打开棺木的时候,可谓是香气四溢。当天晚上守墓人黄志清一家将左宗棠棺木转移至后山下葬,直到1986年才运回原来的墓址并重修左宗棠墓。作为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如今除了长沙左宗棠墓以外,还有他在湖南和北京的三处故居,以及左宗棠鸡和左公柳,都是后人缅怀这位忠烈老人的最好慰藉。

从湖南地方志可知,1885年9月,73岁的左宗棠在福州病逝,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设立台湾省和海军衙门,并留下遗言“臣督师南下......迄未张我国威,遗憾平生,不能瞑目!”当左宗棠去世以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下旨追赠其为太傅,谥文襄,牌位入贤良祠供奉,并厚葬灵柩于湖南老家。而长沙的这座左宗棠墓,是他19岁那年在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时亲自选择的风水宝地,认为这里山清水秀,况且人生苦短,死后应该长眠于此。经过清政府的督建,长沙左宗棠墓占地面积为十亩,墓室和宝顶由花岗岩堆砌而成,神道则由御碑,石人,石马,石象和享堂组成。至于墓碑上的"清太傅大学士属靖侯左文襄公之墓"15个大字,据传为光绪亲笔手书。

纵观左宗棠的一生,早年可以说是十分坎坷,40岁以前屡试不第。为了生计考量,左宗棠选择当赘婿,娶了湘潭大户人家周家女儿周诒端为妻,居住在女方位于湘潭排头乡紫山居村的祖宅桂在堂,时间长达十三年。但所幸周诒端十分贤惠,一方面靠务农和女红养家,另一方面则陪左宗棠一起读书吟诗。在此期间周诒端还为左宗棠生下四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均随左宗棠姓左。有了家人的陪伴,左宗棠也得以有时间静下来多看书,并写下著名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直到左宗棠进入两江总督陶澍幕府以后,事业才开始逐渐顺利,并攒下一大笔钱,在原籍湘阴东乡柳家冲买下一处宅院,命名为柳庄。在柳庄居住期间,左宗棠一方面依靠讲学为生,更凭借陶澍的关系结识了郭嵩焘,骆秉章,胡林翼和林则徐等人,就连远在北京的咸丰皇帝都听说过左宗棠的名字。为了进一步巩固与陶澍的关系,左宗棠为自己的长女左孝瑜和陶澍之子陶桄定下娃娃亲。此时的左宗棠心情大好,家门口对联就是“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将自己比喻成司马迁,司马相如和诸葛亮,就等适当时候出山。

至于鲜为人知的北京左宗棠故居,按照北京文物地图的记载,这处故居位于今天的北京市东城区西堂子胡同25-27号,主人为乾隆时期的大学士德保。当时左宗棠已经位居陕甘总督的高位,并被选入军机处,为了在京工作方便,他从德保后人那里租下了四合院中的一处房子。在西堂子胡同居住期间,左宗棠认真研读了有关新疆的历史资料,极力主张收复新疆,并设立新疆省,从这点来看,北京左宗棠故居历史意义最大。

1867年由英国扶持的傀儡阿古柏在新疆建立伪政权,究竟该如何应对,李鸿章力主只要阿古柏向清朝称臣纳贡,就允许其独立。但左宗棠却极力劝谏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表示一旦失去新疆,清朝就失去了西北边防重镇,对内会丧失民心,对外也有损国威。最终在得到了两宫太后的支持后,左宗棠又与赐穿黄马褂的商人胡雪岩取得联系, 其中左宗棠代表清政府以江苏,浙江和广东三省海关收入作担保抵押,由胡雪岩阜康钱庄提供借款1870万两白银,作为清军收复新疆的军费。另外胡雪岩个人还向左宗棠部捐赠了诸葛行军散和胡氏避瘟丹等药材,防止清军将士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

从1876年4月至1877年3月,左宗棠只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就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所有新疆失地,大势已去的阿古柏只得服毒自杀。为了要回伊犁,在左宗棠的提议下,由曾国藩儿子曾纪泽出面与沙俄谈判,最后两国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伊犁回归清朝版图,至此新疆全境都被光复。

为了建设新疆,左宗棠还力主设立新疆省。1884年光绪帝颁布上谕宣布正式成立新疆省,由左宗棠部下刘锦棠出任首任新疆巡抚,府城则设在迪化,也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随着新疆局势得以稳定下来,当年随着左宗棠西征的湖湘子弟纷纷在新疆落地生根,并栽种家乡的柳树来实现绿化,命名为左公柳。左宗棠闻讯以后还赋诗一首,即“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在美国中餐馆有一道脍炙人口的名菜左宗棠鸡,其实就是炸酱鸡,将鸡肉切成块后先炒后炸,再配上酱料。而这道菜是由湖南籍厨师彭长贵发明,他认为左宗棠是湖南人心中的英雄,故借用左宗棠名字来命名。

如今在左宗棠墓前有道石刻对联,“汉业唐规西陲永固,秦川陇道塞柳长青" ,即左宗棠收复新疆可与汉唐平定西域相媲美,而他的功绩如同左公柳一样长青。

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关天培殉国后,侍卫孙立从战乱中找到遗体,运回淮安故里安葬。1833年,关天培署江南提督,次年,授广东水师提督,利用虎门形势,加强海防,并积极协助两广总督邓廷桢侦缉走私鸦片。

1839年春,林则徐到广州后,他更是尽力支持和配合禁烟运动,取得虎门销烟的伟大胜利,击退英军的几次挑衅与袭击。鸦片战争爆发后,关天培反对对英妥协,督率水师,坚守阵地。

1840年12月,钦差大臣琦善抵广,散勇撤防,毁弃虎门防线。次年1月7日,英军攻占大角、沙角炮台,虎门危急。他与总兵李廷钰各率弱兵数百,分守靖远、威远两炮台。

2月26日,英军大举进攻,他请求琦善增派援军,琦善不许。在孤军无援的绝境下,他决心死守,亲燃火炮,身被数十创,犹持刀拼杀,与麦廷章及所部数十人壮烈牺牲。终年61岁。

关天培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城东乡南窑村三里塘,原为土圹,建国后拨款维修。坟盘为块石水泥结构,墓高1.35米,周长24米。墓前立“关忠节公天培之墓”石碑1通。墓区砖修甬路,广植柏树,以彰忠烈。

关天培祠在淮安城内,祠内有关天培官服坐式塑像,殿门左右悬挂着林则徐撰写的木刻挽联:“六载固金汤,问何时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双忠同坎坛,闻异类亦钦伟节,魂归相送面如生。”

凭吊李进士墓

秋雨绵绵,我和朋友怀着崇敬的心情 ,来到李进士墓。

李进士即清嘉庆年间李德生进士,字培阶,镇平县石佛寺李营村人。

他出于一代名臣林则徐门下,在云南做官二十余年,他们之间有书信来往。

有一次,李进士遇一赃官,那赃官讥讽其所穿马靴破旧,李进士当面回敬赃官:“帮破底子好”!那赃官顿时面露尴尬无言以对。

李进士任东川知府十余载,官至四品,最后卒于任上。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而他的家人竟连送灵柩回老家的资费都凑不够。

李进士是镇平历史文化名人 ,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

#上海身边事# #名人# 雨中寻访文定墓

在上海,现在说起徐光启(1562~1633年,图1(网络截图))也许已经不那么响当当了,但若说起历史上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应该是非他莫属,比提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林则徐(1785~1850年)都早了200多年。

雨中的文定公墓园空旷而寂静(图2),非常适合一个人踱步其中与过往圣贤隔空神交,由于现在的墓园是修缮,大部分都修旧如旧的“新货”,只是形似不知是否神似,所以也就边走边看而已,但其中的二个地方令我驻足不少时间。

①墓前的十字架(图3)及十字架南面基座上复原的拉丁文墓志铭(图4)。

遥想当年身居高位的徐尚书居然能挣脱传统礼教的束缚,加入西方教会,这自然为他日后成为学贯中西的泰头打开了一扇门,但这个“华丽转身”的不易,即使放在当下也是显见的。

再一个,在1903年纪念他入教300年的活动中,不仅在传统墓道上增建了十字架,还在基座上复原了当年潘国光神父撰写的拉丁文墓志铭。使我觉得当年的上海在经历了清末以后历次的战败,被迫开阜、通商等一系列失利后,已经形成了华洋杂居、中西融通的开放雏形,也许这对于追求先进科技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吧。

②因疫情参观需预约,纪念馆遗憾不得入(图5),就在怅然将回时,不经意在小路边上看到原墓园中的“真货”——墓前石构件的残件:拉丁文石碑、石华表、石牌坊残件(图6~11),除石碑为1903年重修时石碑的残件(也已历百年有余),其余都是300多年的真品残件,虽然对于泱泱五千年文明史,300多年不能说长,但仅仅300多年我们的文物就已如此流离失所,不禁深感文物的来之不易,也深知了保护现有文物实实在在的意义!@西瓜小皇冠

#福州# #来我家乡过五一# 宫巷

一巷三婿

林则徐有四个女儿,第二个女儿夭折了,剩下的三个都嫁到了同一个巷子,这个巷子就是三坊七巷的宫巷,宫巷因其巷内古有个道观叫紫极宫而名,如今这个道观早不见了,门楼对联可见紫极祀三清等字眼,但这个巷名却一直沿用。宫巷重修一新,少了古旧但冬日暖阳蓝天七尺下的白墙黑檐绿树横廊却也是一种美妙。

宫巷最里面14号是林则徐大女婿刘齐衔故居,这个小伙勤奋好学被林则徐看上了于是把长女林尘谭许配给他,四年后刘齐衔和他哥哥刘齐衢兄弟同榜两进士在福州传为佳话。林则徐果然慧眼,刘齐衔为官本分并厉行反腐和强化教育,一路官飙,最后升任河南布政使司相当河南省长,并代理过一阵河南巡抚。明清开始为了强化中央监督所以派下一些侍郎等官员来各省做巡抚,监察各省官员,布政使屈于淫威决策的时候基本都要先请示一下巡抚,慢慢的就形成了巡抚凌驾于原来省三司的局面,很像如今的省委书记和省长那么回事。他的墓目前完好的位于福州森林公园的蛇山上,在路边过了一座小桥就能看到刘冰如之墓,墓前还有较大型的石雕群,文武官员石像各一,左右分立;望柱有二,造型逼真的石马、石羊、石虎等各一对,保存完好。可见刘之后辈有人啊,果然刘齐衔的孙子刘崇佑和林徽因的老爸林长民一起合办了福建法政专门学校,私立福建学院就是如今福建师范大学的前身,并且为南开周恩来同学做无罪辩护后长期资助其留学法国,当然恩来同学到了法国跳转了十几个学校,不是因为读书很用功而是因为革命很努力,后来恩来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不再细表。

宫巷26号是林则徐次女女婿沈葆桢的故居,沈葆桢的妈妈是林则徐的六妹,所以沈葆桢叫林则徐舅舅的。有年沈葆桢的父亲进京赶考,路过南京于是把沈葆桢留在当时在南京任职的林则徐家里读书。在这阶段的相处当中,林则徐发现沈葆桢其貌不扬身材矮小但聪明而且办事稳重,于是就把当时10岁的次女林普晴和他定了娃娃亲。话说表兄妹近亲结婚后代优生堪忧啊,但实在是沈葆桢和林普晴的基因太强大了,不仅自己扬名儿孙也高质素。沈葆桢晚清一代名臣啊,早年追随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作战擒获幼天王洪天贵福及洪仁玕,主政台湾抗击日寇,晚年被任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开启福建洋务运动大潮,主持福州船政局,创办南洋海军。福建水师虽然在福州马尾中法海战中几乎全毁,最后归并北洋水师,但福建水师开启现代海军之先驱,培养了大量的近代史上海军将领并官至总长数人。其儿女也是聪慧,以四子沈瑜庆最甚,贵州最后一位巡抚,又继续娶表妹就是刘齐衔的女儿刘拾云为妻,生女儿沈鹊应嫁了戊戌六君子的林旭。当林旭血洒菜市口的时候,烈女子沈鹊应服毒自尽,留存林旭《晚翠轩诗集》和沈鹊应的《崦楼遗稿》:“千秋晚翠孤忠草,一卷崦楼绝妙词”立碑,让人读来不免唏嘘二人之壮烈!沈葆桢的墓在福州梅亭火烽山,就是福州总院住院部的后山停车场,沈葆桢的墓就是这样作为一个清朝大墓保存着,没有旅游指示没有后期加工,很原始很原貌的存在着。我也很安静的驻留一下就离开了。

宫巷沈葆桢家的对面有个郑家,林则徐的小女林金銮自己爱上了郑家小伙郑葆中。林则徐熬不过女儿自由恋爱的决心于是就答应了。金銮和葆中喜欢安安静静过着小日子,于是就成了平凡人消散在宫巷滚滚历史巨浪里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