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王昆仑 王昆仑黛玉

王昆仑 王昆仑黛玉

时间:2023-09-23 19:42:19

相关推荐

王昆仑 王昆仑黛玉

行走山林间,路遇王昆仑故居。

(图片原创)

蔡元培问“她敢来吗?”

“她敢。”这个她就是北京大学历史上最早入学的女生,名叫王兰。

1899年,王兰出生在一个官宦家庭,她的弟弟就是后来的著名爱国学者、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王昆仑。

王兰从小就跟父亲在任上,辗转奔波。这种经历开阔了王兰的眼界,使她区别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家闺秀”。

16岁时,王兰进入北京女子师范读书,她本以为这是自己向往的民主、自由的知识殿堂,没想到这里“不是用命令式的言辞来训斥,就是用督责奴隶的态度来干涉。”

这与她的想象大相径庭。

王兰很苦闷,她说:“我未进北京女师以前,精神上肉体上都很自然,很天真地自由发展。到进了北京女师以后,便觉得精神上受了束缚,身体上受了痛苦。”

不久,王兰就休学在家。

虽然脱离了女子师范的束缚,但王兰对知识的渴望并没有消减。看着弟弟每天到北京大学读书,还带回来一些传播新思想的刊物。

听着弟弟绘声绘色地讲述北京大学里的新思想、新问题,各种新鲜有趣的见闻。

王兰对北京大学的向往更甚。

后来,五四运动爆发,开放大学“女禁”实行男女同校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192月,王兰经过深思熟虑,终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弟弟王昆仑。

王昆仑兴奋极了,当即表示要去找校长蔡元培聊聊,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对话。

后来,北大为王兰举行了补考,还破格录取了她,王兰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最早的女大学生。

毕业后,王兰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把知识和教育的火种一代代传了下去。

@依伊书院

19,国立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的倡导下招收了第一批女大学生,一共九名,开创了男女同校的先例。

先是蔡元培,再有张桂梅,接受教育、读书能为女孩子们打开一个新的天地,能帮助她们开阔胸怀,打开格局,站在更高的人生高度上,带来更多的人生可能。

当然,读书也是让我们每一个人成长的法宝。

所以,遇见更好的自己,从读书开始!新的一年,让我们多读书,多沉淀,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保定的名人有哪些# 保定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的好地方,我们一起来保定的名人都有哪些呢:闫肃、张瑞芳、葛振林、田方、苏叔阳、杨联陞、王昆仑、胡德林、阎仲川、田德旺等都是保定人的骄傲。

#无锡头条#走错路有也好景,沿太湖有个卷雪亭,江苏省太湖疗养院介绍,鹰隐霜天,江南烟雨,山林探幽,王昆仑故居,苍鹰渚等,然后要爬好多楼梯才能找到路口

当年,有投资人斥资1.5亿重拍《红楼梦》,胡玫信心满满地接受邀请,执掌导演筒,还亲自参与了演员海选。谁知最后资本方却推出一堆让胡玫不满意的演员。胡玫气得当即撂了挑子。

红楼演员的海选被冠名为“红楼梦中人”选拔,在与北京卫视合作播出。

当年,笔者的一个朋友金娜还获得了宝钗组沈阳赛区冠军,但最后连个小丫头子都没演上。所以,我对这个比赛印象非常深。

海选通知一经发布,全国上下不少少男少女都纷纷报名,初试参赛者达到四十万人。

包括如今大红大紫的黄轩和陈晓,都曾报名竞争过贾宝玉一角。

在总决赛上,导演胡玫亲自坐镇,也参与了不少意见,对于选出的演员也觉得尚可。

谁知,最后决定开机之前,资本方却为她安排了一堆她认为不适合的演员。

胡玫当时就不高兴了,直接表示,如果不按着她的想法决定演员,她就罢导这部戏。

而资本方之所以空降一批青年演员,就是因为他们想捧红这些人,假如真按胡玫的想法来,那么他们投资这部戏的意义又何在呢?

资本方一不做二不休,选择与胡玫一拍两散。

他们前脚告别胡玫,后脚就与李少红接洽。

当时的李少红,已经获得柏林电影节银熊奖,并拍摄了口碑极佳的《大明宫词》和《橘子红了》,算是荣誉等身了。

如果这部新红楼由她执导,按说也应该不错。

但事实却是,她此前从未通篇读过《红楼梦》。

直到《红楼梦》拍竣,某访谈节目采访李少红,问她是否熟悉原著时,她依然态度平和地表示,自己没看过曹公的原著。

至于理由,她则说,小说宣扬的是封建思想,她“觉得很不好”。

主持人:“有人觉得这部剧进度很赶,您怎么看?”

李少红:“因为我当时还有其他事情要忙,而且现在是快节奏社会,事事讲求效率嚒。”

后来,《北京晚报》的记者采访李少红时问道:“看了《红楼梦》我会感到一种阴气森森,这是您有意营造的一种风格,还是我的感觉偏差?”

李少红:“……你觉得阴暗,我不觉得,一些鬼怪的环节,就该是这样子的。为什么红楼梦就不能有惊悚,不能有鬼怪呀?”

新版《红楼梦》还借鉴了不少昆曲的元素,这样的唱腔,在不经意的情况下,突然钻入耳膜,加之阴暗画面的衬托,会给人毛骨悚然之感,被不少人吐槽。

《人民日报》也对新版红楼提出了批评,说这部剧颠覆了原作的艺术精神。

直到今天,仍然被观众奉为精品的,当属87版《红楼梦》,堪称几代人心中永远无法超越的国剧经典。

当年,这部剧请了红学家周岭、刘耕路和周雷来担任编剧,并请到一个阵容极其强大的专家顾问团作为后盾,包括著名作家沈从文、曹禺,书画家启功和红学家王昆仑、周汝昌等20多位大师级人物。

正式筹拍前,导演王扶林在家闭关研修红楼长达一年之久。这与李少红形成鲜明的对比。

新红楼中唯一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是很多老戏骨的加盟,他们的演技精湛,多少为这部剧增加了一些分数。#演技精湛的老戏骨你最喜欢谁#

您记得新版红楼梦里都有哪些老戏骨的参演么?希望在评论区畅所欲言。欢迎关注@李郅 每天与你分享不一样的娱情星闻。

1955年10月4日一份标题为《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送到了政务院秘书长的桌上,报告的落款为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众多文化界赫赫有名的人物。

消息传出后时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和考研所副所长夏鼐极为吃惊,他们找到报告发起人之一的吴晗,希望他们能收回提议,理由是我国当时的考古技术和文物保存技术无法承担如此大规模的发掘工作。然而吴晗却认为国内有不少人才、国家环境稳定、人力物力等方面都有条件胜任这一发掘工程。

于是同年12月在吴晗主持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成员包括包括六位发起人及夏鼐、郑振铎、王昆仑,28岁的赵其昌担任发掘队队长。

一开始赵其昌带领考古队探寻长陵却一无所获,吴晗、夏鼐和赵其昌讨论后决定扩大勘察范围。又经过两个月的研究后考古人员对十三陵进行了全面勘察,逐渐时目光转向了定陵。

在一次勘察中赵其昌偶然发现不远处红色高墙离地面三米多高的地方,有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圆洞。夏鼐闻讯后驱车去查看,认为极可能是通往地下玄宫的入口。

1956年5月19日是中国对皇陵第一次主动运用考古学方法进行的科学发掘正式开始。

傍晚赵其昌用特制铁铲对准圭字形顶部的第一块城砖的砖缝,由于无灰浆黏合他轻松地将48斤重的城砖撬开了一角,抓住砖边向外慢慢抽动,第一块城砖从墙中全部抽出。

突然“扑”的一声闷响,一股霉烂潮湿的气味儿喷出,“哧哧”的怪声响起不断地弥漫开来,雾气由黑转白化为缕缕轻烟,从沟底向上飘浮,人们被这气味呛得阵阵咳嗽。

原来这是地宫中300多年来积聚的腐烂发霉物质的气体,待其释放完毕就可进入地宫了。

随着城砖一层层被抽掉,洞口越来越大,当洞口有两米多高时,赵其昌戴着防毒面具、全副武装地从洞口跳下去,踩在了几根已腐的木柱上,只见地宫黑糊糊、雾茫茫,寂静得让人心里一阵阵发毛。接着又下去几个队员,在他们面前耸立着两扇洁白如玉的巨大石门,门上雕刻着纵横九九八十一颗乳状门钉,另镶有两头怪兽的头颅,头颅下悬吊一个称为“铺首”的圆环。

门内有石条将大门死死顶住无法打开,石条附近有槽供人从外边离开时,门可从里面锁住,这种石条称为“自来石”。有人找来一根小指粗细的钢筋,将顶端弯成半个口字形,用这把自制“钥匙”打开了石门。

在门框上方有一排类似宝剑的晶莹闪亮的东西悬挂着,经细看是一种特殊的石头,因地宫长期封闭水汽凝聚在上,上端的青石钙逐渐溶解后日积月累,形成了这种“钟乳石”,在微弱的电筒光照下真像一排倒悬的出鞘飞刀。

考古人员根据自来石上的题字,先后打开了另外六道石门,在玄宫后殿发现了三个有一人多高的红色棺材,里面的尸体分别是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

1958年9月的一天新华通讯社播发了“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开”的消息。整个陵墓犹如一座地下宫殿,有两层楼斋、八十多米长,拱券全部以大块青白石砌成,三口红色棺材里尸体已经腐烂但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体四周堆满金银玉器和成百匹罗纱织锦,锦锻虽历经三百余年有许多仍然金光闪闪……

这座唯一被发掘的地下宫殿是第一次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有金器、银器、玉器、珠宝、金冠、凤冠兖服、冕旒、百子衣等。地上陵宫由宝城、明楼、裬恩殿、左右廊庑、宰牲亭、神厨、神库和碑亭等组成,占地约18万平方米。

然而本文前面提到的有人担心的终于来了,有人担心技术不过关带来的灾难来了。

随着文物离开地宫相对恒定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光照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许多文物已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尤其是那些脆弱的却价值极高的木制品、纸张及丝织品,很快就变形褪色。更糟糕的是逝世近400年的明神宗和他的两个皇后,被红卫兵将尸骨焚烧于定陵的陵门之外。

继续发掘定陵的计划也没有了下文,直到1976年出土的文物整理工作才提上日程,正因为有了这次悲痛的教训,才有了“帝王陵一律不得发掘”的规定。如今定陵博物馆里陈放的绝大多数文物只是当年出土的复制品。#文物里的故事#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会名单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

秘书长:李维汉

常务委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李维汉、李济深、王昆仑、蒋光鼐、张澜、沈钧儒、章伯钧、黄炎培、陈叔通、章乃器、郭沫若、马叙伦、张奚若、杨秀峰、乌兰夫、朱德、刘宁一、邓颖超、冯文彬、沈雁冰、吴鸿宾、梁希、林彪、陈嘉庚、邵力子。

1952年4月,毛主席和邵力子,王昆仑,张澜,正在审查人民英雄纪念碑模型当时全国各地寄来了240多件纪念碑设计方案,经过反复讨论,博采众长,才确立了最后的造型。

毛主席:“这个案要翻”

1957年夏季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使得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损害。1959年初,为了打破反右派斗争以来学术界的沉闷空气,改变万马齐暗的局面,我们选定曹操评价问题作突破口,在报纸上组织学术争鸣。

为曹操翻案的问题,是1959年1月间郭沫若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上发表的《读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曾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我们决定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后,2月19日在《光明日报·史学》专刊第152期首先发表了翦伯赞撰写的《应该替曹操翻案——从〈赤壁之战〉说到曹操);同时还发表了希望学术界人士和读者参加讨论的《编者按》。这篇文章讲到了曹操“一贯地把统一中国当作自己的政治使命”和他的征讨对于以后西晋统一所产生的作用。认为“曹操不仅是三国豪族中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而且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有数的杰出人物。”

毛主席看了翦伯赞的文章,说:“曹操结束汉末豪族式混战的局面,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为后来西晋的统一铺平道路。”其后,这场讨论在报纸上展开,郭沫若、吴晗、王昆仑等都发表文章,为曹操翻案。有一天,毛泽东在北戴河说:“曹操统一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还不敢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剧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摘编自穆欣著《毛泽东与光明日报》,《缅怀毛泽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如有侵权,告知删除)

1958年,莫斯科世界和平大会闭幕后,郭沫若和宋庆龄起回国。当宋庆龄从郭沫若口中得知定陵地下宫殿打开了,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

回到北京后,宋庆龄在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王昆仑陪同下,来到了定陵。

通过临时的木梯,来到了地下宫殿,全是腐霉之气,又阴冷潮湿。尽管如此,宋庆龄还是认真的看。

看到石墙石门,宋庆龄非常的感叹: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太伟大了。

在木板房,宋庆龄看从定陵出土的文物,听定陵发掘委员会考古工作队的队长赵其昌讲定陵历史,发掘过程和出土文物情况……

宋庆龄听得很仔细,还不时提问。

万历皇帝建造了陵墓,他死了,把文化留给了我们!赵其昌如是说。

不,文化不仅仅属于我们,它属于民族,属于人类。宋庆龄补充说。

@媚之夭夭 说:定陵发掘出土文物达4000多件,为明朝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和证据。

@头条历史 #历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