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市北区七旬老人献“礼”祖国 4000张老车票记录时代变迁

市北区七旬老人献“礼”祖国 4000张老车票记录时代变迁

时间:2020-11-11 13:13:52

相关推荐

市北区七旬老人献“礼”祖国 4000张老车票记录时代变迁

大众网·海报新闻青岛8月6日讯(记者 胡成林 通讯员 周文静)小小车票,方寸之间,串起了两边的目的地,也串起了万千的思绪……每一张火车票,都是一段故事的记忆,也是一段时代的见证。

家住青岛市市北区兴隆路街道的市民安郁森从10岁收藏第一张火车票开始,至今已经收藏了4000多张。这些车票记录了火车站“摩肩接踵”排队购票到网上抢票再到手机端购票,记录了从闷热的绿皮车到舒适整洁的复兴号,从长途颠簸到风驰电掣的“中国速度”,记录了铁路创新发展的决心,更见证了70年来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时代的进步。

安郁森老人如数家珍的介绍自己的收藏

老人的收藏堆满了桌子

方寸车票,承载六十年记忆

一张车票就是一个故事,安郁森老人指着一本本车票册,滔滔不绝地回忆起往事。说起火车票的收藏,还要从老人儿时的一次奖励说起。1958年,刚满10岁的他在学校考了“双百”,作为奖励,妈妈答应满足他一个愿望。从没坐过火车的他提出想坐一次火车的愿望。

“一毛八分钱,母亲狠狠心买了两张到沧口站的票。”老人说,娘俩从青岛火车站买票上车,坐到沧口站下车。“第一次坐火车的感受,现在还能清楚地记起。烧煤的绿皮车,没有空调夏天特别热,只能开窗通风,火车开起来噼里哐啷的,震的耳朵嗡嗡地响。”老人笑呵呵地回忆着。这1角8分钱的火车票就成了他收藏的第一张火车票。

的时候,老人第一次坐上了动车,从青岛到潍坊。“车又快又稳,有空调非常舒服,和五十年前的感受可是天差地别。现在国家发展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才让我们普通老百姓想去哪就去哪。”记者在老人家里看到,16本已经整理成册的火车票和没来得及整理的车票堆了满满的一桌子,这些车票有大有小,颜色不一,按照年代的先后顺序,被整齐地贴在笔记本里,泛黄的纸页记载着老人五六十年来历程,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

七十年代青岛——女姑口的车票

六十年代的火车票

数载坚持,收藏变成生活习惯

后来老人有了更多坐火车的机会,开始搜集更多的火车票。尤其是在1971年10月份从事销售工作后,安郁森出差坐火车变成了常事,收藏的火车票也越来越多,摊开老人收藏的16本火车票,耳畔似乎又响起了汽笛声,仿佛能看见历史的车轮在滚滚前行。

安郁森告诉记者,现在他收藏的火车票已有4000多张,其中一部分是自己坐火车得来的,其余的是跟亲戚、朋友要来的,或从其他火车票收藏爱好者那里换来的。这些年来,他坐着火车跑遍了全中国所有省份,看遍了祖国大好河山。“在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走遍祖国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经过70年的发展,祖国富强起来,走出国门也变得简单了。现在我已经走过了五大洲了,争取在接下来的一两年走遍世界七大洲!”老人幸福的说到。

在火车票收藏界,安郁森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不论是收藏数量、藏品的年代,还是齐全程度,他都是最全的。据老人介绍,他的这些“宝贝”还上过《焦点访谈》。,正值春运60年,在拍摄历年车票演变时,铁路总公司找不全建国后全套的火车票,最终便辗转找到自己的电话,联系拍摄。“那期节目在大年初一播的,正好赶上了春运60周年,能够为春运做出点贡献,我也觉得很值得。”安郁森自豪地说。

老人收藏的各式各样的火车票

小小车票,成为历史见证者

在安郁森的收藏中,一张1950年1月3日由张店发往博山的火车票是他收藏的年代最早的车票,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代火车票,票面价格是3100元。另外一张1958年从上海到芜湖票面价格54200元的火车票是“最贵”的。“不要吃惊,火车票没那么贵,当时新中国刚建立,市面通用的还是旧币,一万元相当于1元,这张车票也就是5.42元。”小小火车票背后也是有历史的,老人告诉我们,火车票收藏除了年代越久远越珍贵外,还需要有历史印记,能让人一眼看出这张车票所在的年代,比如有些就是特殊年代的产物。另外,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一些偏远山区火车站送票不方便,车站就自己印制了一些火车票,规格与通用的火车票完全不同,因为数量稀少,也就成了藏家争相寻找的珍品。

在老人收藏的火车票中,两张从青岛到烟台的票很“特别”,其中一张是12月31日的,标价为38元,另一张是1月1日,标价却是37.5元。“别看这两张车票仅隔了一天,有5角钱的差价,却结束了一段历史。”老人说,建国后火车票一直有强制保险费,到1月1日这天,实行了61年的火车票强制保险费取消了。“这个变化意义重大,我必须得留存好”老人笑着告诉我们,类似火车票实名制、高铁青岛始发,他都要去买票直接放进收藏册。

一克轻纸,成为人生旅途相册

重走三十年前老路感慨多。“这些小小的火车票反映了我国铁路发展的历程,也见证了社会的进步。”1981年4月30日老人乘火车去昆明旅游,这张车票他一直保留着;三十年后的同一天,老人又买了到昆明火车票故地重游。同一时间、同一条路线,相隔整整三十年的火车票放在一起,让人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

“那时候坐的是绿皮车,硬板座,饭得自己带。车票是47块多,我那时候的工资也才50来块钱,我带了4个月的工资去了昆明。我再去时,坐的是空调车,软卧,工资也已经涨到了2000多块钱。这短短几十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时候想都不敢想。”乘坐三十年后同样路线的火车,重走三十年前的旅程,观看三十年后沿途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千。

每张车票都是记忆大门的钥匙。老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张1976年去上海的火车票,“那年我和妻子旅行结婚,也是坐火车去的上海,旅行结婚在当时还是很前卫哩。这张火车票对我意义重大,我一直很小心的保存着”,老人望着上海黄浦江畔的留影,缓缓地向我们讲述着那段甜蜜的故事。

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北京、成都、西宁到拉萨对开3列旅客列车。“因为火车要翻过5200米的唐古拉山口,会有高原反应,况且那时候我也快60岁了,周围很多朋友,包括家人都不让我去。最终我还坐上了火车,从青岛四方站经兰州到达拉萨,再由拉萨经北京回到青岛,我实在不想错过这趟特殊的列车。”

列车时刻表代表着时代的进步

列车时刻表,成为时代变迁时间轴

在安郁森家中电视柜上整齐的摆放着一列小册子,那是历年的火车时刻表。老人拿起最小的一本向我们讲起,“这是1968年最早的一本时刻表,使用了,直到1978年才出了新的一本。再往后两三年就更新一本,因为国家富强了,铁路也飞速发展起来了,车次越来越多了。现代人们也都在网上、APP上订票了,方便快捷,不再使用纸质时刻表,我就把这些都留存了下来。”

1985年的火车票是一种两指宽、小拇指长的硬板车票。售票员手工卖票,用算盘结算,根据乘客需求抽取相应硬板,用铅字排好座位信息,用针孔式打印机打印,买票时间长效率低。1995年左右,纸质车票开始电脑售票,但车票没有二维码,只要排队即可买到,无需实名认证。,磁介质车票与自动售票机出现,车票全面实现实名制,为旅客购票带来极大便利。,火车票迎来革命性、颠覆性的变革,身份证可直接上车,开始网络售票、全国联网、通售通退,并与微信、支付宝等软件联动,增加了许多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功能。而最近几年开始,旅客从网上购买的高铁票,无需到售票窗口或自动售票机换取纸质车票,可直接刷身份证进、出站。

老人告诉我们,他平时会经常拿出收藏的火车票对照列车时刻表来研究,从时刻表可以看出各地列车的里程、运行速度,从火车票的面值变化可以看出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印刷制版技术的发展,这些都代表着时代的进步。

老人收藏的国外火车票

收藏火车票也在收藏国家历史

火车票收藏在国内收藏界比较冷门,老人说他收藏火车票不为经济价值,仅仅是一种兴趣爱好。“新中国成立后每个年代的火车票都有了,唯一缺的就是1949年的火车票。”对他来说收藏火车票也是在收藏历史。“没事的时候翻翻这些火车片,历历往事就涌上来。这是对生活的记录、对时代的见证,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文化。”

老人从橱中拿出一本10多厘米厚的档案本,第一页贴的是1950年的车票,后面的按照年份顺序排列,每一张都贴满不同年代的火车票。“这个大本子是我整理的一整套建国后的火车票,已经被铁路总公司作为铁路发展的印记扫描存档了。”老人告诉我们,他曾在青岛民俗博物馆、兴隆路街道海云庵广场等地办过火车票收藏展,“我正在计划将我收藏的火车票编成图册,在全国展览。”老人激动地说道。

“我是1948年10月1日出生的,和祖国也是有着特殊的缘分吧。”老人坦言,坚持收藏这些火车票非常不容易,对自己触动很大。一张小小的火车票,见证了祖国铁路科技的发展,也见证了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这也是中国铁路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和运载能力大幅提升的直观表现。

临近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郁森老人也将拿出部分藏品展览,给祖国献礼。“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是可以通过生活来反映的。在党的领导下,国家逐步强大,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我希望这些火车票能够记录祖国的发展变化,我认为这是值得被珍藏的记忆。”老人笑着说。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