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万年 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

万年 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

时间:2022-09-25 08:30:55

相关推荐

万年 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 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

万年,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享有“中国贡米之乡”美誉, 因境内盛产“万年贡米”,并获中国驰名商标而声名鹊起。

金秋十月,稻花飘香。走近静卧在江西东北部、鄱阳湖东南岸的这方热土,探寻作为生命源头之“水”给万年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万年人民与稻谷文化密不可分的生活品质。

据《万年县志》记载:万年贡米,明初即被明太祖朱元璋传旨“代代耕作,岁岁纳贡”,已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省级地理标志产品和7个“绿标”,万年贡米获中国驰名商标。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定居劳作、繁衍生息,境内大源仙人洞、吊桶环古文化遗址是现今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栽培稻遗存和陶器发祥地之一。通过中美联合考古发掘,发现了距今12000—14000年前的人工栽培稻硅石遗存,把世界稻作起源向前推移了5000—7000年;出土了距今17000年的夹砂圜底陶罐,被誉为世界“第一陶”,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第一馆第一展。“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批准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试点。

万年,因稻之渊源而得名;稻,因水之丰润而茂盛。在县城东郊,有一处大型水库,名叫“大港桥水库”,是万年唯一最大的供水源地。位于万年县裴梅镇南岩村大港桥,大港水源出葛茅坞,汇龙港,程源,丰坞等地四十余平方里的诸山溪之水,流至南岩村前半里许处,与来自下路源的小港水汇合,涓涓细流,乃至大港,故此命名为“大港桥水库”。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资源。然而,如果水土保护不好,就会流失、枯竭,反之又会泛滥,成为灾害,对此万年人是有深刻体会的。历史上的水患曾给万年人带来过伤痛和苦难。解放前,由于水利工程不完善、水土保护不到位,农田经常因水患而颗粒无收。解放后,地方政府多次拆巨资、引技术、举民力,投入水利工程建设。

1964年9月,为彻底解除县东部数万亩农田干旱威胁,继余源水库建成之后,于大港上二十几米处十岗山与官壁山之间,兴建一座长654米,高24米,基宽120米,顶宽8米的大坝,拦截大港之水。全部工程于1966年3月底竣工。累计完成土石方92万立方,输水涵管107米,东西干渠108华里,以及渠系配套建筑物渡槽16座、公路桥6座、倒虹管1座、小涵闸134座、便桥80座等,土石方193万余方。水面3000亩,水汊伸及龙港、前后丰坞。搬迁猫儿山、油榨仂、美贝、范家、聂家等9村,为万年目前最大的水库。为加强大坝、渠道管理和维护,做到合理用水,发展农、林、牧、渔多种经营,1966年4月,万年县大港桥水库工程管理局成立。

如今,乘上陈营至东源公共汽车,行至珠溪村时,数里之外,即可望见雄伟的大港桥水库大坝矗立在崇山峻岭之中。坝外坡镶嵌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八个银光闪闪的大字。登上坝顶南望,群山起伏,远接云际,碧水盈盈,波光粼粼;北望坝外村庄棋布,沟渠纵横,流水欢畅,稻麦顠香。东西两条干渠沿珠溪河两岸,绕山跨谷,曲折前行,把清清的流水送进长达数十里外的农田,使那些亩产二、三百斤的易旱瘦田,一季变两季,亩产千斤,粮食产量翻三番。沿线乡镇依托丰厚的水资源,全力推进科学种田,淘汰低产劣质稻种,更换优质上乘品种,打造出享誉世界的优质万年贡米品牌。昔日大港桥一到冬季,河水枯竭,土地荒凉,今日大港桥一到冬季,正是渔业丰收季节,年产鲜鱼六、七万斤,从各地来买鲜鱼的人群络绎不绝。

我沿岸而行,随手从田里拔起一把稻穗,使劲一搓,珍珠似的米粒圆润、饱满、晶莹,脸上写满幸福的农民朋友高兴地告诉我:“今年的稻穗又长又大,犹如狗尾巴那样粗壮”。我弯腰细看稻穗上一粒粒饱满的谷子全部裂开了小嘴,不禁忆记小时候每年开春,家人都会搬来一张小凳,坐在太阳下将从集体谷场上分运回来的稻草,一把把扒开寻找一个个躺卧在稻草中的谷穗,一把把将它抹下来作为家庭生活补贴。眼下这凝结着农民智慧和汗水粒大饱满的稻谷不正是丰沛水资源所带来的结晶吗?

美丽丰韵的大港桥水库,不仅滋润了一方水土,还养育了这里的四十万人民。您所蕴含的就像一位母亲的乳汁,是您的默默奉献和精心哺育,才使40万万年人民步入丰衣足食的小康征程;是您的博大精深和无疆大爱,才让万年这座城市横亘在广袤富饶的西南大地。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