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一篇文章搞懂电影景别

一篇文章搞懂电影景别

时间:2022-08-17 20:16:15

相关推荐

一篇文章搞懂电影景别

【马赛克】电影镜头设计001——景别

景别问题涉及到诸多行业,是最基本的理论概念,一般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目标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屏幕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也可以精确解释为以被摄空间内所能成像的成年人身体为标准尺度的,被摄主体处平面银幕位置及占比关系的称谓界定。

但关于景别问题,说法不一,仍没有统一出唯一的解释。我查阅了图书馆中所有涉及景别的资料,但没有找到能充分证明关于景别划分规定的权威性论述。所以我只能将几种比较主流的、社会认可度较高的景别划分规定列出来,再加上一些我的理解,供大家参考。

A类景别(图1.1)

远景(Extreme long shot):充分展示被摄体所处环境;全景(Full Shot):容纳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中景(Medium shot):容纳人体膝部以上;近景(Close Shot):容纳人体胸部以上;特写(Close-up):容纳人体肩部以上。

图1.1

B类景别(图1.2)

大远景(Extreme long shot):充分展示被摄体所处环境;远景(long shot):被摄体纵占所处环境一部分;全景(Full Shot):在银幕内包含人物全身的镜头;中全景(MediumFullShot):以膝盖为下边界,头顶上或留一定空间为上边界;牛仔景别(CowboyShot):以膝盖略上,大腿中部,能完全展示牛仔挂枪的位置为下边界,头顶上或留一定空间为上边界;中景镜头(MediumShot):以腰臀间为下边界,头顶上或留一定空间为上边界;中近景(MediumCloseShot):以腰部为下边界,头顶上或留一定空间为上边界;近景(CloseShot):以胸部为下边界,头顶上或留一定空间为上边界;宽泛特写(WideClose-up):通常以腋下至肩膀为下边界,头顶为上边界;全景特写/详细特写(FullClose-up)通常以肩膀上部为下边界,眼睛保持在画面上方2/3处,额头至头顶为上边界;中等特写(Medium Close Shot):通常以下巴略靠上为下边界,额头为上边界;极致特写(Extreme Close Shot):通常展示局部。

图1.2

C类景别(图1.3)

大远景(Extreme Long Shot):展示外部大环境;全远景(Very Long Shot) :比大远景稍窄,能看清人物;远景/广角(Long Shot / Wide Shot ):类似全景,但视角更广;中远景(Medium Long Shot):类似牛仔镜头;中景(Medium Shot):以腰部为下边界,头顶上并留一定空间为上边界;中近景(Medium Close-up):类似近景,大致位于衬衫的从上至下的第二颗纽扣为下边界,因此也被称为“Waist Hot”;特写(Close-up):画面的上边界经常切到被摄主体的头发,下边界范围在下巴与肩膀之间。因此也叫头像镜头(Head Shot);大特写(Big Close-up):展示面部为主;极特写(Extreme Close-up):展示局部特征。

图1.3

A类景别在国内应用居多,划分较为自由,有弹性空间。

B类景别在好莱坞较为常用,划分更精准,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C类景别在图片摄影中多使用,但称谓存在较大争议,容易被混用。

景别划分方法难以计数,许多概念也是含混不清,但这并不影响创作者在景别上的运用,一般都能心领神会。上面三类景别划分方法,是我参考了众多景别划分类型后,总结出的最为常见、最受认可的景别划分规范,并根据专业书籍及刊物中对于景别划分的描述进行比较后,总结出较为统一的解释论述。考虑到不同外文图书文献在翻译上可能存在出入,故此在我统一理解后,又进行了重新的描述,力求解释的准确与完整。

景别的划分大体上都是以人为依据的。当画面没有人作为参照时,我一般解释为是以被摄目标所在的焦平面为基准放置一个虚拟人物(图1.4),以此决定景别类型。

图1.4

若一个画面内存在两个或多个人物时,若景深较浅,我会以景深内的那个人作为参照样本。例如电影《毕业生》的一个移焦镜头中(图1.5;图1.6),焦点在前面女孩脸上时,我们可以将这个镜头视为A类型中的特写。当焦点转到后面女孩母亲脸上时,我们又可以将这个镜头视为A类型中的近景镜头。

图1.5

图1.6

若一个深焦镜头中的画面内存在两个或或多个人物,这时就很难划分景别。因此我采用的是自创的两套景别定义方法——相对景别法和独立景别法,来确定画面的景别。

相对景别法就是选取景深中最靠近镜头的人物为衡量标准。

独立景别法就是选区景深中独立景框内存在的人物为衡量标准。

以电影《公民凯恩》中的片段(图1.7)为例,采用相对景深法,最靠近镜头的女人成为了参照人物,画面可以认为是近景。采用绝对景深法,处于独立景框的是窗外玩耍的孩子,孩子成为了参照人物,那整体画面可以认为是远景。

图1.7

当然,也会存在例外。像电影《铁皮鼓》中的这个镜头(图1.8),在分裂空间的镜子中出现了画面空间之外的人物。虽然镜子也可以当作景框,但镜中人物不能算作景别的参考对象,因为镜中展现的内容是和拍摄方向不存在能够准确对应的空间关系。因此很多电影中出现镜像时都会普遍产生特殊含义。

图1.8

2.选择什么样的景别?

选择拿哪个尺寸拍摄,一般根据人物的定位而言的。我们一般把离主体越远,展示环境范围越大的称为大景别,反之称为小景别,没有严格的界限,都是视实际情况相对而言的。

当一个陌生人物出场时,如果一上来就使用小景别,会让观众感到困惑(图片1.9)。一般陌生人出场时会先用全景,然后是中景,近景。当表现人物的个性与感受时,可以用小景别,离人物更近些;若人物只是个配角,景别可以相对比主角松一些。想要表现人物的孤独,可以用大景别,多展示些周围环境(图片1.10)。如果是想展示大环境或展示空间内的位置关系,应使用远景或大远景。关于景别的采用,之后的内容会逐渐去讲清楚。最后注意,在大多数时候,应避免画框边缘停在在人体关节处及膝盖以下的部分,除非是想要表现不稳定或特殊含义(图片1.11)。

图1.9;图1.10;图1.1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