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祝福》中 祥林嫂的春天总是那样的寒冷

《祝福》中 祥林嫂的春天总是那样的寒冷

时间:2019-11-13 01:40:26

相关推荐

《祝福》中 祥林嫂的春天总是那样的寒冷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阿莎普

#情感#|书评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

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 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一、祥林嫂性格的悲剧

祥林嫂是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她具有传统妇女应该具备的勤劳、善良、质朴、仁爱、坚强品性,与所用封建社会的女性一样,处于受剥削、压迫地位。然而,她对自己的地位和被剥削命运毫不知晓,心甘情愿地接受封建社会对其进行的经济剥削和精神奴役。这就是她性格的可悲之处。

当命运发生重大变故时,所有的人对祥林嫂都没有同情,她处于矛盾痛苦的挣扎之中,当然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被践踏、被伤害、被愚弄的对象,遭人鄙视,慢慢地被封建社会所吞噬。在祥林嫂的悲剧人生中,她也有反抗,也想抗争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当他丈夫死后,她被迫改嫁时反抗了,但还是被她的婆婆压倒。当第二任丈夫和孩子死后,人们认为她是一个不吉利的人,对之进行侮辱和伤害时,她无言承受着,也自认为自己不吉利,是不能从一而终的罪人。因为害怕死后被分尸,她再次抗争,甚至怀疑灵魂是否存在。

最后,不仅她没有挣得任何做人的权利,就连死后能够保全自身的希望也破灭了,她完全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人。从这个过程看,虽然祥林嫂不断抗争,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压迫、受奴役的真正原因,外表的反抗并不能真正代表祥林嫂觉悟的提升,不能说明她真正具有反抗意识。

对于祥林嫂而言,她的反抗只是出于对夫权的归依,是对封建社会礼教“三从四德”精神的认同,是对封建礼教体系下的神权的敬仰和畏惧,她的反抗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不是清醒意识下的反抗,也不是目标明确的反抗,而是带有很浓厚的封建宗族思想和迷信色彩。从这个层面上讲,祥林嫂的性格悲剧是很突出的,她没有认识到封建思想礼教对自己的伤害和摧残,只是把生活的希望寄托在来世,即对鬼神世界的憧憬之上。

祥林嫂与丈夫的婚姻关系,也是建立在不正常的“童养媳”的基础之上的。祥林嫂成为“童养媳”是出于贫困的,并且连自己的婆婆家也是贫困的,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狠心的婆婆卖守寡的媳妇为小儿子娶老婆这个荒诞可悲的场景出现。

祥林嫂与祥林这种没有爱情基础的婚姻只会成为坟墓,就算祥林嫂不是寡妇,她的悲剧命运也不可改变。祥林嫂的婚姻如同浮萍一样,摇曳飘荡,无处着根。婚姻爱情,对现代人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祥林嫂的爱情却近乎轻微,在“贫困”面前,无法抬头,由于贫困,做了童养媳,从摇篮里扼杀了爱情的先天本质,婚姻成了旧社会的交换工具,与金钱的交换。

她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更别说爱情,她能做的就是等待自己的小丈夫成年正式结婚,安分的过日子。而不幸的是她连这样的“做稳奴隶的时代”都无法拥有,祥林的去世,加快了她的悲剧命运,无法主宰自己的她被婆婆卖给贺老六做媳妇,尽管采用各自决裂的方式,仍无法改变悲剧。

跟贺老六的婚姻,也是完全背弃婚姻爱情的基本原则,这样的婚姻,无自愿平等,无感情的交流与培养,什么互相尊重、关爱更是其次,对赤贫的祥林嫂来说,幸福对她遥不可及。这样的处境下,即使祥林嫂没有两度守寡,她的婚姻也是没有幸福感可言。

二、祥林嫂女性意识的缺失

自古以来,就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说。男人眼中的好妻子概括起来可以说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祥林嫂是一个善良而平凡的勤劳妇女的典型。展示在《祝福》中的也尽是些平凡的人生。”

她安分耐劳、能干,即使是恪守封建礼教的鲁四老爷家也同意让她留下来做女工,祥林嫂的勤劳朴实得到了认可。而作为一个女人,光是勤劳是不够的。祥林嫂守寡的时候,年纪不过二十六七,可她的打扮却是非常老土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虽说是寡妇,却一副五六十岁老太太的打扮,古板老套的着装以及沉闷的色彩搭配。

即便祥林嫂与祥林爱得轰轰烈烈,天长日久,仍然会产生审美疲劳。当祥林嫂的第二任丈夫死后,她仍然是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时隔几年,她的外表没有丝毫改变,一副让人心生厌倦的着装。

祥林嫂作为一个妻子,她的失败还在于她的重心的错位。她深受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毒害,她默默地遵守着封建伦理道德,思想上的“贫困”导致了她的不觉醒,三次反抗,用逃跑、撞破头等决绝的方式,都是受着伦理道德上“从一而终”“一女不伺二夫”的贞操观念所驱使。

这样的女子,她对丈夫的忠贞是无话可说,从祥林嫂的角度来说,她也没有提起自己丈夫的任何事,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她的儿子阿毛的惨死,从她的言辞中可以看出她对阿毛的无尽的宠爱,因此,阿毛的死才会给她带来如此沉重的打击。

在“母以子贵”的时期,丧子之痛更甚。她完完全全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托在一个孩子的身上,以至于儿子被狼叼去后精神失常。

祥林嫂的一些本质特征还带着自私,她是个彻彻底底的自私者。从她受封建礼教的迫害,一心尊崇封建习俗,“从一而终”“一女不伺二夫”的贞操观念都来源于她的自私,她的三次反抗,不是因为她对丈夫的爱,而是迫于封建礼教的淫威,只是害怕自己受到惩罚,从个人的得失出发,她所经历的一切都是对她自私的最好证明。

另外,她的内心是纠结的,从她的母爱角度出发,她也是希望人死了之后有魂灵的存在,那么她就可以与她死去的儿子阿毛见面,但是,她也是害怕的,她害怕如柳妈说的,到地狱还要被两个死鬼男人争,会被阎王锯成两半分给他们。

然而,不管从哪个角度出发,她都是自私的个人主义者,都是为了她自身考虑,而全无对丈夫一丁点的担忧与爱意,这种自私的女性意识,导致祥林嫂迟早会遭受悲惨的命运。

三、祥林嫂性格形成的文化原因

祥林嫂的性格形成与其生活的环境、接受的思想有着重要的联系,作为封建社会的一分子,她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封建思想和礼教的侵染,各种意识和行为总是遵循着封建礼教文化的规范,自我意识淡漠,甚至没有自我意识,完全受外界摆布。这是对生命本体的扭曲,是一种病态的文化心理。

在祥林嫂第一任丈夫死后,她不愿被卖改嫁,逃到鲁镇打工,并不能说她对第一任丈夫有多深的感情,主要是她对夫权观念的遵守,当她改嫁时以死相拼也是对夫权观念的遵守。

当她的第二任丈夫死后,她准备守着孩子过一生,是对夫死从子观念的遵守,当子亡后,她又到鲁镇打工,却念念不忘自己的两次婚姻。她内心深处认为一女二嫁是种犯罪行为,于是处于迷信思想考虑,她为自己捐门槛赎罪。她认为只有捐了门槛,赎了一身的罪责,才能在来世得到幸福。

而当她感到无论怎么做都不能得到人们原谅时,她就寄希望于空虚的幻想,希望能够在阴间与亲人团聚、寻求温暖,这是迷信轮回思想对她的侵染,正是封建文化、迷信思想对她的影响至深,才造成其悲剧命运、复杂性格。可以说封建糟粕文化造就了祥林嫂,祥林嫂用其一生命运昭示了封建礼节文化的罪恶。

四、祥林嫂的社会悲剧

祥林嫂人物的塑造是放在复杂社会中完成的。这种社会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同时,通过描写祥林嫂所处的社会环境,描述他身边的人,也更能使我们看到当时社会的可恶、人们的可恨与可悲。在祥林嫂最初面临人生重大转折时,像祥林嫂一样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应对其有同情心。

但人们的同情是多么廉价,当祥林嫂不断面对人生悲剧时,人们由对祥林嫂的同情转化为嘲笑、奚落,发展到孤立她,认为她是罪人、不吉利,这对像祥林嫂一样生活在底层的人们伤害是极大的,使她成了精神上的孤独者。

而作为统治阶级的鲁四爷和四婶,对祥林嫂是厌恶的,认为她是不吉利的,如果不是祥林嫂满身力气,又勤劳能干,可以供他们深度剥削,他们是不会用祥林嫂的,但即使当祥林嫂捐了门槛,认为自己的罪责已赎,坦然地去安排祭祀的碗筷时,主人还是说:“你放着吧,祥林嫂”。

自此,祥林嫂整天胆战心惊,感觉自己罪责难赎,感觉不到任何人间的温暖。这样,她连做奴隶的资格都没有了,只能失魂落魄地过着乞讨的生活,因此,也可以说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是社会造成的。

周围人对祥林嫂病态心理形成的原因,祥林嫂周围的人都是冷漠无情的,对祥林嫂的遭遇不仅不同情,反而蔑视她、糟践她,这种病态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文化的影响,更有封建体制的影响。

鲁四爷和四婶作为统治阶层,自然和祥林嫂不处于同一阶层,是统治祥林嫂及祥林嫂一类人的,他们作为剥削阶级,剥削思想严重,自然不会把祥林嫂看作与自己平等的人,当祥林嫂不能再为他们创造价值时,他们就弃之不用。

而作为和祥林嫂同等地位的人,他们也深受封建思想和礼教的影响,从骨子里他们就觉得祥林嫂是不祥之人,是满身罪责的,而她的婆婆就认为祥林嫂是私人财产可以被任意买卖,以满足自己的贪婪欲望,周围人的冷酷无情。这种病态的心理都是受到了封建糟粕文化的影响所致,封建礼教迷信文化造成整个社会人们心理变态、冷漠、扭曲,使人失去了人性,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祥林嫂无论是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都是在一定的文化形态中形成。从祥林嫂身上,我们能够深切地体验到封建思想礼教吃人的本质,正是这种思想文化把一个活生生的人吞噬了,也把无数个像祥林嫂一样的人吞噬了,在人们的共同病态心理之下,社会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缺乏温暖,只有冷酷和淡漠。

再就是在暮春之日,痛失爱子。祥林嫂屈辱地再嫁后,算是过上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她“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现实生活的满足使她暂时抛开了精神上的负担。“到年底就生了一个孩子,男的”,“她真是交了好运了”。

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祥林嫂有了儿子,便取得了做人的权利。本以为从此以后祥林嫂守着这样一个完整的家可以过上好日子。但真的是“天有不测风云”,贺老六不久“断送在伤寒上”,第二次的丧夫又给她精神上一个沉重的打击。

但守着“幸亏有个儿子”这唯一的亲骨肉,成为她生命里仅存的一丝春光。但命苦的祥林嫂真的是“祸不单行”,“春天快要完了”的一天,她的儿子竟然“给狼衔去了”,命运之神不公平的从她怀里夺走了这仅有的一丝春光。

祥林嫂从来就没有获得过春天般的温暖,她的春天总是那样的寒冷。她生命中的几次重大的变故都是发生在春天,丧夫、再嫁、失子、死去。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