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平等相待 互相尊重?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平等相待 互相尊重?

时间:2020-12-10 00:12:44

相关推荐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平等相待 互相尊重?

家长如何与青春期孩子平等相待,互相尊重?

什么样的土壤开出什么样的花朵,孩子的表现是家庭的缩影

电影《新警察故事》讲述的是一群犯罪少年与警察心理战的故事。

银行劫匪阿祖,带领着一个豪门少爷小姐组成的团伙,持枪抢银行,还让银行人员报警以进行活人杀戮游戏。陈国荣督察是警察中的精英,带领下属九人追捕劫匪,反而落入陷阱,所有警察被逐个摔死,女友可颐的弟弟也在其中。

陈国荣一人生还,深感痛苦内疚,颓废酗酒。半路杀出少年阿锋,激励陈国荣鼓起勇气重新面对,他追随陈国荣左右出谋划策,并得到女警莎莎的帮助。

电影的终局是陈国荣与劫匪再次面对面,这次他镇定冷静的击败对手,和阿祖在大厦顶上对峙。陈国荣劝阿祖投降,闻讯赶来的阿祖的父亲却边走边骂儿子是笨蛋,废物,丢脸。从小对父亲深深失望的阿祖哭着卸去子弹,假装射击,被狙击手枪杀。

阿锋这个冒牌警察原来是多年以前陈国荣曾经帮助过的一个小孩。 他曾经把自己的衣裳盖在那个被撞伤的男人身上,他曾对男人的孩子说了句鼓励的话,他曾把离开父亲的阿锋送上了回家乡的警车……

暴力滋养暴力,温情孕育希望

成人比较少玩网络游戏,也不明白是什么人开发出这样的游戏,在空荡荡黑漆漆的房间里,用冰冷的枪械结果一个又一个目标。结果的是目标,每次结果目标都将得到加分奖励。所有玩这个游戏的孩子,都觉得在现实中的苦闷一扫而光,终于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自己说了算,不但可以忘记家长的唠叨和老师的责备,忘记成绩的压力和青春的迷惘,而且可以用别人的鲜血渲染成功的战场,如果自己不小心被打死,在游戏中一切还可以重来。成就感,归属感,都在这里。

一个被父母一边娇生惯养,一边呵斥否定的孩子是不快乐的,内心渴望父母的尊重和认同。可是父母却以为给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就足够了,孩子就能得到满足,并完全听从父母的话。这样的孩子就像住在黄金宫殿里,只有华贵,没有温暖,必然对父母失望,从而叛逆出轨。

一个经历过不幸的孩子,在最迷惘无助的时候得到他人的温情安慰,所以内心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帮助别人、匡扶正义。如果他不在乎别人的善意,认为世界欠自己的,认为老天不公平,认为凭什么自己这么倒霉,没能拥有的更多,那么也许他长大后会走上完全相反的路。

人可以选择记忆,把生活中的不幸模糊掉,记住了别人好,记住无助的时候别人给予的温情和帮助,给自己希望。

9月16日零时许,初二学生赵某发现父亲正在殴打母亲。父亲平时性情暴躁,不但经常殴打母亲,还动不动就对自己和两个姐姐暴力相向。为了保护母亲,也为教训父亲,内心充满气愤的赵某立即从床上爬起,屋内碗橱顶上取出一把水果刀,朝父亲背部捅了一刀,致其左肺和胸主动脉破裂,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来源:现代快报)

全国妇联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7亿个家庭中,大约有30%存在家庭暴力(搜狐新闻)。大部分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是女性和孩子,因为他们更弱势,关于女性遭受家庭暴力已经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声援,但是有些家庭暴力针对孩子,是父母共同实施的,或者一方实施,另一方旁观,漠视,无动于衷,认为正好一个红脸一个白脸联合执法,甚至觉得为了教育孩子而揍一顿很正常。其实这样认为的心理基础是把孩子当成了家庭中的“二等公民”,以为父母给了孩子生命,又供养了孩子的生活所需,所以在孩子面前有弱肉强食的心理优势,归根结底是没有把孩子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看待,当然也就更谈不上尊重孩子。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反过来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吗?棍棒底下出来的孝子是真孝子还是在武力下委曲求全的假孝顺真叛逆呢?在家庭里没有被尊重的孩子,走上社会会如何对待他人?是像父母那样信奉强权和暴力?还是像过去的自己那样低眉顺眼讨生活就算了?无论哪种,恐怕都不是孩子的福音,也不是父母的初衷所期望的。我们能和孩子平等相待,孩子才知道如何与他人平等相待;我们尊重了孩子,孩子反过来才学到了如何尊重他人。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势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修改后)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新的青少年暴力文化。罪犯都是有父母的孩子,是谁把他们从孩子变成了罪犯,是谁把他们从阳光灿烂的生活推向冷酷隔绝的游戏?他们是经受不住诱惑?还是现实中的挫折无法解决而胆怯的躲藏起来?躲藏在依然被成人世界藐视的游戏中,给现实的沟通贴了封条。

有些父母给孩子提供了优越的物质生活,然后把孩子的教育完全甩给老师或昂贵的私立学校,觉得孩子应该感到满足,并听从父母的话。实际上这样的孩子就像住在黄金宫殿里,只有华贵,没有温度,怎能有健康的身心呢?孩子不是被圈养的宠物,需要和父母有心灵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也希望能把遇到的问题及时倾诉给父母,得到解释或帮助。

父母的作用是老师和学校替代不了的,所以不管多忙也要和孩子保持经常的交谈,如果时间不多,更要提高相处的质量,不要企图用物质补偿替代心灵关怀。心灵关怀是把孩子当作你珍爱的对象,是建立在爱孩子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的,单纯的物质满足只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缺乏心灵关怀的物质满足则是对孩子的敷衍塞责。

帮孩子远离暴力文化,少接触暴力元素的游戏和商业电影,当发现孩子有暴力倾向或行为的时候,帮孩子分析什么才是更有智慧更有力量的东西,是知识和能力,是修养和德行,而不是蛮力和粗野。所以由此更需要说明的是,父母不要对“不听话”的孩子施加暴力,动辄打骂,一个坏榜样粉碎一百次的苦口婆心,得不偿失。给孩子温暖而坚定地支持,孩子内心也会欣赏父母的睿智笃定,希望自己将来也成为这样的人。

父母与子女之间,无论哪一方,都未必完美,无论父母是否贫穷还是富有,有文化还是没文化,都会愿意对孩子的养育付出爱与辛勤,也该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戴;同样,不管孩子是第一名还是倒数第一名,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性格特征和能力侧重,他们都是父母的孩子,都是被环境塑造而成的,如果他们对自身的问题有责任,更大的责任在于所生活的环境,尤其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环境。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可以用语言,可以用行动,前提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耐心倾听对方的表达,理解对方的感受和立场,沟通是解开心结的钥匙,也唯有沟通,才能凝聚力量,共同面对困难处理问题。

很多孩子上中学后开始写日记,而与孩子沟通逐渐受阻的父母也难免想另辟蹊径,偷听孩子的电话,偷看孩子的日记,甚至偷翻孩子的电脑聊天记录等等都屡见不鲜,这种让孩子及其反感的行为并没能帮父母找出真相,或帮父母走进孩子的世界,反而加深了彼此的矛盾,因为孩子感到自己的尊严被侵犯了,再没有属于自己的安全的城堡可以畅所欲言。

我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很喜欢写日记,那时还不流行电脑。有一次我发现母亲看了我的日记,并把我在日记里写的话告诉了父亲,父亲没有说我什么,这让母亲很恼火,她从我的日记里捕风捉影到“早恋”证据,我当然是大闹一场,还一拳把卫生间的玻璃打碎了,疼痛更加剧了我对母亲的愤怒。其实我并不在乎她看到了什么,只是这种偷看的行为太让人接受不了,对十三岁的我来说,简直是赤裸裸的羞辱游街。后来我不想再被母亲偷看,把写了六年的日记一次性烧毁。母亲早就忘记了,当然更不可能对我道歉。

父母管教孩子是出于爱和责任,可以理解,但是侵犯孩子的隐私是违法的,暴力殴打更是侵犯人权,此外还会造成一些孩子如父母一样蔑视法律,蔑视他人权利,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人际关系和未来生活:有些孩子留下心灵阴霾,变得胆怯而畏缩,出现交际障碍和心身疾病,严重影响了升学就业以及未来婚姻家庭。

父母也不是万能的,难免有疲惫的时候,迷惘的时候,力不从心的时候,无所适从的时候。所以我们都要学会求助,遇到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求助他人是正常的,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父母或者孩子,都可能遇到家庭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求助朋友,求助专业人士,求助学校的老师,甚至求助媒体都是值得参考的方式。一个不懂得求助,不愿意求助的人,容易走进死胡同,孤独,焦虑,抑郁。

合理求助是健康的行为方式,人类的发展也是互相帮助的历程。不知道如何应对的问题,父母可以求助教育专家或者孩子信任的人;除了在家里和孩子经常进行正面的积极沟通之外,家长还要和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打电话或发邮件还是比较方便的。不但要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更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父母平等相待,被尊重,孩子才愿意多沟通多请教,主动表达。

尊重,是相互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无论哪一方,都不是完人,无论父母是否贫穷还是富有,是有文化还是没文化,他们都对孩子的养育付出了爱与辛勤,该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爱:同样.不管孩子是第一名还是倒数第一名,无论孩子是怎样的性格和能力,他们都是父母的唯一,他们都是被环境塑造成后来的样子的,如果他们对自身的问题有责任,更大的责任在于周围的环境,包括社会的家庭的文化的学校的。

沟通,是永恒的话题。无论在任何年龄阶段,也许用语言,也许用行动,也许直接沟通,也许见接沟通,但是无论如何,是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耐心倾听对方的感受和立场,唯有沟通是解开心结的钥匙,也唯有沟通,才能凝聚力量,共同处理面对的困难和问题。

守法,是双向的。做父母的管教孩子是出于爱和责任心,可以理解,但是私拆孩子的信件是违法的,暴力殴打更是侵犯人权。除此之外还会造成一些孩子如父母一样蔑视法律,蔑视他人权利,用同样的手段对待外面的世界和未来的生活:还有一些孩子留下心灵的阴霾,变得胆怯而畏缩,甚至出现交际障碍和心身疾病。孩子也要永远记得,处理问题,法律是不能碰触的底线,即便父母做了坏榜样,也要引以为戒,因为他是他,你是人,你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求助,父母或者孩子,都可能遇到家庭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求助旁人,求助专业人士,求助学校的老师,甚至求助媒体都是值得参考的方式。一个不懂得求助,不愿意求助的人,很容易走进死胡同,很容易陷入孤独,焦虑,抑郁,合理的求助是健康的行为方式,人类的发展也是互相帮助的历程。非常难以管教的孩子,父母可以求助教育专家或者孩子信任的人:非常固执粗暴的父母,孩子可以求助老师或者信任的有影响力的亲友。无论如何,当自己难以解决的时候,不要孤军奋战或者铤而走险,因为付出的代价一定格外高昂。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