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柴窑最贵 世不一见”千古柴窑真的存在吗?一起探索柴窑之谜

“柴窑最贵 世不一见”千古柴窑真的存在吗?一起探索柴窑之谜

时间:2018-11-28 20:33:30

相关推荐

“柴窑最贵 世不一见”千古柴窑真的存在吗?一起探索柴窑之谜

柴窑一个陶瓷史上的未解之谜,究竟有没有柴窑,这是中国1000年来的一个悬案,一件件精美瓷器的陆续出现能否解开谜团,薄如纸色如天,在中国瓷器中,简直就是高不可攀。

4月在香港的一场“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会上,一款有着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笔洗,被以为收藏者以2.08亿港币的天价成交,汝瓷的珍贵,不仅仅在于稀少,雨过天青之感的釉色更是被各收藏家所喜爱,不过天青釉色并非汝窑独有,这其中最著名的也是最神秘的莫过于传说中的柴窑

可能会有人出现这样的疑问,一个小小的汝窑瓷器,何以拍出如此高的价格呢?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由于烧造时间短暂,流传至今的珍品已知的仅60多件,而且大多都在博物馆收藏,散落民间被收藏的更寥寥无几,可见物以稀为贵还是永恒从不变的真理。

其实,很多对瓷器并不是很了解的人,不知道在中国还有比汝窑更稀有的瓷器,那就是存在于“传说”中的柴窑,这里为什么要叫传说两个字呢?因为谁也没有见过柴窑的东西。

而柴窑只存在于书中的记载,明朝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说:“柴窑最贵,世不一见,闻其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即使是在古代,柴窑都是很难见到一件,这足见其稀有程度,因此有很多人都怀疑柴窑是否真正存在过,那么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柴窑?如果有的话,它又在哪里呢?怎么会消失得这么无影无踪呢?

关于柴窑,五代、宋、元的文献中并无记载,直到明代才提及。明初洪武年间曹昭《格古要论》中云:“柴窑: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世传周世宗姓柴氏,时所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膩有细纹,多是粗黄土足,近世少见。”

明谢肇《五杂俎》中说:“陶器,柴窑最古,今人得其碎片亦与金翠同价矣。盖色既鲜碧,而质复莹薄,可以装饰玩具,而成器者杳不可复见矣。世传柴世宗时烧造,所司请其色,御批云: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明张应文《清秘藏》中记载:“论窑器,必曰柴汝官哥定,柴不可得矣。闻其制云: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此必亲见,故论之如是其真。余向见残器一片,制为绦环者,色光则同,但差厚耳……”

实际上,有关柴窑,就有这么几种记载,以后的谈瓷书中多是传抄这几种说法,或加以推断想象,派生出一些细微的不同。而以上的几种记载,除《格古要论》中尚有一些具体的内容外,其他多属溢美之辞,借物喻色,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而真的柴窑似乎谁没见过,不仅今天没有一件传世品可以确认为柴窑,而且明清时的人也没有见过,或者说真正的柴窑似乎谁也没见过。

由于柴窑的这种特定情况,有些人就开始作假,数以千计的收藏者开始争夺,曾有几件著名的所谓柴窑器。如故宫收藏的一件花插,茶褐色,器形似青铜器的尊,底部有篆书款,似为“显德年制”。另外,故宫和英国裴西沃·大卫各收藏一件带显德款如意头形枕,显然是宋代的造型,或许是钧窑的产品。另有一件礼瓶,传说19在山东禹城建造马路时被挖出,后辗转流到美国一藏家手中,瓶施翠蓝色釉,釉层很薄,肩部有一片白色雾状结晶,被称为“雨过天青斑”,在器口部有宋体“显德年制”戳印款。在陶瓷考古已有了长足发展的今天,这几件器物尽管都颇有来历,但己无人相信其为五代时期的制品。

由于柴窑并无传世品和可以确认的标准器,这给柴窑的考查和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学者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探讨,目前有几种看法。由于至今在河南郑州并未发现可以称为柴窑的五代窑址,因此有学者认为柴窑就是五代时的越窑,依据有《余姚县志》引谈荟的话,说是:“吴越时越窑愈精,谓之秘色,即所谓柴窑也,或云柴世宗时进御云。”

而且,五代时以越窑青瓷质量最精,钱氏又对后周有过朝贡关系,显德年间曾两次以越窑瓷器贡献于周国。又有人认为柴窑遗址不在郑州,而在禹县,“郑”为“禹”字之误,柴窑即后周时的钧窑。也有一派学者认为,柴窑根本就不存在,是明代文人与嗜古之士,误把景德镇青白瓷当成柴窑的结果,或认为文献描述的柴窑只是周世宗柴荣对瓷器的一种要求,而不宜认为是“已成之器”。柴窑是景德镇的窑工们在这四句赞词的影响下,经过一定的努力,到北宋时才研制出的青白瓷。

80年代后期,在陕西铜川黄堡镇耀州窑遗址发现了五代的地层,其中出土的五代遗物有一种淡青色的产品,质量极佳。因此有学者认为柴窑指的就是五代时的耀州窑,根据是针对《格古要论》中记载的重新断句,“柴窑出北地……”铜川曾属唐北地郡。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仍孜孜不倦地在河南郑州一带寻找柴窑,据报道,他们在河南中牟县的柴窑村发现了五代窑址,并有较高水平的青瓷出土。1995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在这里进行了一个季度的发掘,但并没有重要发现的报道。

然而,这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我们只要不拘泥于古人对柴窑的某些不恰当的溢美之辞,从五代时陶瓷生产的客观状况出发,经过踏踏实实的考古工作,再假以时日,柴窑的情况终会水落石出的。柴窑目前还是一个谜,而且柴窑应该属于五代时期,到了宋朝以后就再无记载。

好了,今天小编就说到这里,本文中所提到的有关资料及配图均借鉴于网络,不知道还有哪些资深收藏人士和学者对于柴窑的事情有更多的了解,欢迎下方评论,让我们共同学习,喜欢收藏的藏家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请关注小编。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