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一个垃圾分类条例就快将上海人逼疯了?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做的

一个垃圾分类条例就快将上海人逼疯了?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做的

时间:2018-09-29 16:34:21

相关推荐

一个垃圾分类条例就快将上海人逼疯了?看看日本人是怎么做的

如果说代扔垃圾就能让月收入过万,你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扔个垃圾有什么费事的呢?你还别说,对于现在的上海人来说,这还真的让人头疼。

上海市近期发布《垃圾分类处理条例》,规定从7月1日起,如果个人没有按照要求将垃圾分类投放,则最高罚款200元人民币;如果单位混装混运,则最高可被罚款5万元人民币。

看看上面这张图,有没有头大的感觉?垃圾进行这样的细致的分类,一天两天还可以,天天都要这样做,难怪上海人感觉要疯掉了。

垃圾,其实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它之所以是“垃圾”,那是因为没有把它放在正确的位置上。所以,你手中的“垃圾”,可能就是别人眼中的“宝”。

对于你来说是垃圾的东西换了一个场合,它就有可能派上大用场。废旧纸张、废铜烂铁、报废的家用电器等等,它们都可以经过一定的工序再重新转化为对我们生活有用的资源。

生活垃圾的成分多种多样,有的可直接回收利用,有的可做堆肥,有的必须加以焚烧。分类收集生活垃圾,针对各类垃圾的不同特点进行科学处理,既能节约资源,又能防止污染。

看看我们的邻居——日本,是怎么对待“垃圾分类”这件事的

场景一 —— 新干线站台

在日本新干线的站台上,到处可见分得很细的垃圾分类箱。有的是投入塑料瓶的,投口被设计成圆形;有的是投入报纸杂志的,投口被设计成了长条形;有的是放玻璃瓶、易拉罐的;还有的是收集其它类垃圾的,投口开得非常大。在站台上来来往往的日本人都非常遵守规则,能够按照自己手中垃圾的类别将之投入到特定的垃圾箱中。

场景二 —— 千叶县我孙子市的普通家庭

位于日本千叶县我孙子市是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镇,但它的垃圾处理回收工作却非常有名。,该市的废品的回收利用率就达到了40%,在十万人以上的城市中排名第一。我孙子市从1981年就开始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了,当初只是分为报纸杂志、瓶罐等7类,后来随着物品种类的慢慢增多,现在已经达到了20类以上。光瓶子就分为无色瓶、有色瓶、不透明瓶子等多种类别。

普通居民必须根据政府规定的这些分类将家庭的生活垃圾分别装入不同的袋子中。有的袋子装普通生活垃圾,有的装塑料容器,还有的装入不可燃烧垃圾——电灯泡、体温计、圆珠笔等。在垃圾分类过程中,除了要将可燃的和不可燃的垃圾分开之外,像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还要经过一些处理才能送走扔掉。比如说,旧报纸要码放整齐,并进行捆绑;一些瓶瓶罐罐要清洗干净。最关键的是,我孙子市的不同类别的垃圾回收有不同的时间,这就要求普通居民必须记住哪天回收哪些垃圾,这些信息当地有关部门会通过手机以及网络的方式及时告知居民。

日常生活中的厨余垃圾政府部门每周回收两次,普通居民对于没有被及时收缴的厨余垃圾会埋在自家的院子中,当到了收集厨余垃圾的时间,再将这些垃圾挖出来送到政府规定的地点。生活垃圾一周回收两次已经算是比较频繁了,而有些种类的垃圾回收的周期会更长一些。比如说,塑料垃圾一般一周回收一次;一些罐子则可能两周才回收一次。当地居民一定要在政府回收之前将相关种类的垃圾整理好,一旦错过了回收时间,就只能放回自己家里,等待下次回收时间。

该市收垃圾的时间一般在上午8点时间,当地居民必须在这个时间之前将分装好的垃圾送到政府制定的垃圾回收地点。一般情况下,每个小区都会有指定的垃圾存放点,而在垃圾存放点,还要将自家带来的垃圾进行进一步的细化,然后等待相关部门进行回收。在垃圾回收点附近,所有人都遵守着相关垃圾分类要求,将自家带来的垃圾分为政府制定的20多种类别。一般日本人认为,垃圾分类既可以将之作为资源进行回收,又能够避免环境污染,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几乎不会有什么人会因为繁琐而投机取巧。而且当地居民还会响应政府的号召,轮流对垃圾回收点进行及时整理。比如,将数量较多的垃圾用塑料网将其罩住,防止其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据了解,每天8点半之前居民们会将垃圾投放到指定的地点,在之后的一个多小时中,垃圾车会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取走,并送到相关的地点去处理。

在我孙子市,垃圾分类已经实行了快40年了,而这些做法并不是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在日本的某些城市,垃圾的分类甚至达到了几十种,这种看似繁琐的做法,在经过了多年的磨合之后,已经被绝大多数的日本人所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大多数的日本人认为,垃圾分类的方法使得他们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避免了浪费,同时也提升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应该说是一举多得。

如果只看现在日本的环境以及日本人的环保态度,你可能很难想到在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曾经是一个著名环境公害的大国。这个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变得千疮百孔的岛国,只用了的时间就创造出了从战后复兴到经济强国的奇迹。然而,这个奇迹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对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获得的。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水俣病”事件。上世纪50年代日本水俣湾附近,陆续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病症。先是一些猫出现了抽搐的现象,甚至跳海自杀,随后不久生活在这里的人身上也出现了同样的病症。抽搐、失明、丧失听力,甚至死亡。这就是之后轰动世界,使上千人受到感染的“水俣病”。事后人们才知道,引发这场灾难的是当地的一家化工厂向海里排放的工业废水。“水俣病”事件给快速发展的日本经济敲响了警钟,包括这个在内世界上八大环境公害有一半都发生在日本。这些惨痛的经历最终成为了人们改变环境的动力。如今在日本环保观念能够深入人心,人们会定时、定点地投放垃圾,在垃圾处理的下一环节中,相关部门也会尽量考虑环保、循环等问题。

场景三 —— 垃圾清理中心

对于运送到垃圾清理中心的垃圾,将会尽量做到循环利用。首先,将对回收来的垃圾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对于能用的东西,相关人士会进行修理,不能修理的将拿到破碎机中进行破碎,将它作为燃烧垃圾送到旁边的燃烧炉去燃烧。能用的东西修理之后,可以低价卖给那些想要买的人或者是有想要买的人自己想修理的就可以在修理之前无偿提供给他。

而有些垃圾在经过回收再利用后能发挥出很独特的作用。比如说,可以用废弃的塑料瓶经过特殊的处理后,再将它与合成纤维结合起来制成衬衣、领带、外套等等。据相关资料显示,用17个容量为2公升的大塑料瓶就能够制成一套制服。

场景四 —— 科技与艺术的高度结合“大阪舞洲垃圾处理中心”

该垃圾处理中心是用社保基金增值的部分建设而成,“舞洲工场”的外观设计出自奥地利著名生态建筑设计师。鲜艳的色块使得这座垃圾厂色彩斑斓,不再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建筑物外表面红色与黄色的条纹象征着处理厂的火焰。工厂有着五百多个形状各异的窗户,其中八成是用作装饰。整个建筑被绿植包围,曲线的建筑设计与植被相映成趣,体现了舞洲垃圾处理厂“融技术、生态、艺术为一体”的口号。

舞洲垃圾处理厂有一个巨大的垃圾储池,所有运来的垃圾都要先被投入这个44米深的巨型储池里,其大小相当于55个教室。巨大的垃圾储池散发着臭气,为了不让这些臭气泄露到室外,这个巨型储池的顶部安装了强力抽风机,把臭气收集起来后再通过预热程序最后通过专门的管道送往焚烧炉的底部作为燃烧用的空气再利用。于是,就这样解决了臭气外泄的问题。

舞洲垃圾场还有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它那几乎不冒烟的大烟囱。在严格的工艺程序控制下,使垃圾达到完全焚烧,减少了二噁英的产生。在燃烧产生的废气在送往烟囱之前还要再经过三道过滤程序,于是这个蓝色的大烟囱就更像个装饰品了。当然,这样的处理效率和处理效果很大一部分归功于日本对垃圾分类的严格执行。

大阪舞洲垃圾厂还有专门为儿童设计的展示与互动游戏,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并在获得乐趣的同时增强环保意识。在大阪所有的小学都会开设一门“环境科”课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会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到了小学四年级,孩子们还要去垃圾处理厂进行实践学习。为此,舞洲垃圾处理厂还专门设计了一条参观学习路线。让孩子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垃圾分类处理对环境保护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环保从娃娃抓起”。

总结:

通过日本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垃圾分类是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虽然在刚开始阶段看上去确实有点繁琐,可能会耽误大家一点时间,但坚持做下去的话,绝对是值得的。

应该说我们国家正在走日本的老路。为了经济发展,这些年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高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可想象的灾难。看看这些年的雾霾、水污染、重金属污染等等,触目惊心。

希望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政策能够开个好头,也希望我们的环保意识日渐增强,在经济获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个绿水蓝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