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黄瓜立枯病

黄瓜立枯病

时间:2019-10-22 21:06:02

相关推荐

黄瓜立枯病

报检植物:黄瓜

报检类型:病害

检测认定:黄瓜立枯病

中文名称:黄瓜立枯病

中文别名:

病原中文名称:立枯丝核菌

病原分类地位: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丝核菌属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黄瓜、西瓜、甜瓜、冬瓜等葫芦科植物及十字花科、茄科、豆科等植物

危害部位:茎基部

传播因子:土壤、病残体

防治指标:不详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

出土前和出土后的幼苗及大苗均可受害。但发病时间不象猝倒病那样集中,始发于子叶期至四片真叶期间;幼苗受害后茎基部产生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斑,边缘较明显。发病初期幼苗白天叶片萎蔫,晚间恢复正常;以后病斑渐凹陷,扩大到绕茎一周时,茎基部干缩,叶片萎蔫不能恢复,最后幼苗干枯死亡,但不折倒。病部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病苗上不产生白色絮状霉层,但形成淡褐色蜘蛛网状的菌丝。这是与猝倒病的不同之处。

病原形态特征:

RhizoctoniasolaniKahn.称立枯丝核菌,属真菌界、半知菌类、丝孢纲、无孢目、无孢科、丝核菌属真菌。初生菌丝无色,后为黄褐色,具横隔,粗8~12μm,分枝基部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形细胞。菌核近球形或无定形,0.1~0.5mm,无色或浅褐至黑褐色。担孢子近圆形,大小(6~9)μm×(5~7)μm。

有性阶段为丝核薄膜革菌Pelliculariafilamentosa(Pat.)Rogers,不多见。

病原生理特性:

病菌适温17~28℃,在12℃以下或30℃以上时受抑制。

侵染循环:

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组织上越冬,腐生性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病菌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人幼茎,根部引起发病。病菌借雨水、灌溉水传播。

发病因素:

营养土带菌或有机肥带菌易发病;苗床地势低洼积水,营养钵浇水过多,长期阴雨、光照不足或低温、高湿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选用背风、向阳、排灌方便的田块做苗床,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2)选无病土做营养土;营养土在使用前,最少要晒三周以上;营养土中的有机肥,要施用酵素菌沤制的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3)营养钵浇水要一次浇透,待水充分渗下后才能播种芽。

(4)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后;才催芽、播种。

(5)出苗后,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可结合练苗,揭膜、通风、排湿、降温。

(6)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发病后用药土围根效果比较好。

二、化学防治:

(一)苗床灭菌:

播种前,在苗床或营养钵表面撒施一层薄薄的药土,播种后用药土盖种。

或营养土200份+58%甲霜灵锰锌或64%杀毒矾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份,充分混匀。

(二)喷施用药:

出苗后发病时喷淋:

10%双效灵水剂500倍液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2.2%普力克水剂400倍液

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70%代森锰锌5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改用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也可用15%恶霉灵(土菌消)水剂450倍液、或15%庄园乐水剂200倍液,每平方米3升。

(三)药土围根:

用58%甲霜灵锰锌或64%杀毒矾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拌种双粉剂1份+细干土50份,充分混匀,发病时撒施于根际周围表土,该病流行地区做播种时的覆盖土。

(四)喷撒粉尘剂:

喷撒适量5%百菌清粉尘剂,效果比较好。

注意事项:

发病时喷撒粉尘剂或用药土围根,效果高于喷淋液体药剂,因为高湿是引起该病的因素之一,而喷淋液体药剂加大了苗床的湿度。

本站声明:本检测仅供参考,不承担任何承诺与责任。如需确认,请与当地植保站联系。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