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官媒平台发表苗阜专访 批评粉丝相声 观点没错论据不足

官媒平台发表苗阜专访 批评粉丝相声 观点没错论据不足

时间:2021-10-31 13:35:01

相关推荐

官媒平台发表苗阜专访 批评粉丝相声 观点没错论据不足

近期网络上有一篇“苗阜的文章”流传,笔者看到了部分片段,是关于他批评粉丝相声的文字。

有些奇怪,虽然只是片段,但该段文章行文流畅遣词造句非常讲究,看起来不像是苗阜的手笔啊,难不成是王声代劳?

原来,这是人民日报文艺版的作者,采访了苗阜之后通过采访记录写的一篇文章,怪不得不像苗阜文风。

笔者重看了全文,应该说立意和行文等方面还是不错的,从这篇文章中,笔者归纳出苗阜三个不错的观点:

一是不提倡相声演员收观众和粉丝的礼物,尤其是比较贵重的礼物,这会损害团体形象和行业风气。

这点确实没说错,因为现在粉丝和观众送礼物已经变味了,以前送花是点节目或打赏的流程,现在却成了粉丝攀比和出风头的行为,性质上跟那些以买爱豆一千张还是两千张专辑的粉丝没啥区别,不值得提倡。

二是点出现在相声作品良莠不齐的原因,慢传播变成了快传播,自然就容易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相声作品。

三是不希望年轻人在欣赏相声表演时被“带偏”,导致他们连真正的相声艺术是什么样的都不知道。

现在确实在听相声的一些年轻人中存在一些不正常的观点,那就是认为“相声就是逗乐的”,这不符合相声的历史,也不符合相声的发展方向,是艺术的倒退,也是对相声历史的抹黑。

真正的好相声是什么,“于嬉笑诙谐之处,含绝妙文章”,从朱绍文到张寿臣、再到马三立侯宝林,一直到马季姜昆,好相声都是如此一脉相承的。相声从诞生起就从来不是单纯逗乐的玩意儿。

应该说,苗阜的观点是不错的,就是不知道其中心思想是自己说的还是人民日报的记者帮他提炼的。

只不过,苗阜为观点服务的论据却不太妥当,他的论据并不足以验证自己的观点。

苗阜在文章中对“粉丝相声”提出了批评,举了一个演员台上唱歌,粉丝台下举荧光棒的例子,这个例子委实不怎么样。

在笔者看来,相声演员台上唱歌,下边粉丝挥舞荧光棒并不算过分的举动,虽然看起来非常滑稽可笑,只要不是常态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其实,相声行业走到今天,最大的危机并不是那些乱哄哄的粉丝,也不是在台上乱说一气的年轻相声演员,而是一些人相声创作和表演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

现在相声行业内部一些演员和一部分相声观众心中的指导思想是这样的:

1,相声就是逗乐,怎么逗乐怎么来,不管低不低俗过不过分,甚至也不管是否存在捋叶子抄袭这种行为。

2,有奶便是娘,走红是根本,挣钱是目的。

也就是说,传统观念中,以相声作品为根本,以相声表演为途径,以相声演员能力为保证,水到渠成走红成名的路子,在一些人眼里显然太慢了,没有那个耐心去“掐一掐”作品了。

这种一切以走红挣钱为导向的相声创作理念,对于演员个人来说,可能有其合理性,毕竟人的欲望是无限的,挣钱是没够的。

但对于相声艺术来说,这种指导思想是可怕的,是极具伤害性的。

类似的情况在京剧行业也发生过,曾经有人以“比基尼京剧”为卖点去招揽观众,外面还得打着“弘扬国粹”的幌子,如果这种行为不去制止,效仿者多了之后,国粹也就彻底变成低俗文化了,幸亏京剧行业比较明智,京剧观众也比较明事理,此事没有形成气候就消失了。

现在相声行业则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如果相声创作的指导思想没有进步反而是不停倒退,打着为相声老祖宗看坟的旗号在坟头上蹦迪,那么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相声这个行业恐怕将消失,变成一种新兴的以低格调逗乐为主的一种娱乐形式,随着观众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文化素质的提升,这种娱乐形式就像当年曾流行一时的黄色二人转一样被社会抛弃。

在人民日报文艺版的其他文章里,我们也看到其他相声艺人的采访整理文章,其中马志明讲的题目是“观众喜欢皮儿厚的相声”。

高晓攀说的是“作品永远活得比人长”。

不得不说,这两篇文章在中心思想上和苗阜的文章异曲同工,看来不仅是相声行业内的个别人士意识到了相声行业指导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官媒和相声前辈以及相声新秀也都注意到了。

希望相声行业能够在未来有一个良好的改观吧。

我喜欢相声,我怕它死了。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