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德州段大运河涉及相关历史文化遗产

德州段大运河涉及相关历史文化遗产

时间:2019-09-19 17:13:03

相关推荐

德州段大运河涉及相关历史文化遗产

南运河

隋大业四年(608年)始开凿。自四女寺节制闸向北,依次流经德州市区,河北省故城、景县、阜城、吴桥、东光、南皮、泊头市、沧县、沧州市区、青县,止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十一堡节制闸。跨子牙河于东淀入大清河,河长309千米,左堤长271.36千米,右堤长273.1千米。河道蜿蜒曲折,弯道明显。南运河在山东主要流经德州市区,起自四女寺枢纽,迄于第三店,长45千米。

卫运河

漳、卫两河于馆陶县徐万仓相汇后称卫运河。卫运河是冀、鲁两省边界河道,左岸流经河北省馆陶、临西、清河、故城四县,右岸穿越山东省冠县、临清、夏津、武城四个市县。卫运河是一条蜿蜒性河道,自徐万仓至四女寺枢纽,河长157千米,中间无支流汇入。卫运河在德州境内起自夏津县白庄,迄于四女寺,长82.8千米,聊城境内流经现临清市,全长12.5千米。

漳卫新河(岔河、四女寺减河)

明正统年间,始引漳入卫。漳卫新河自四女寺南北进洪闸,向东至无棣县大河口入渤海,河道长257千米,是一条人工开挖的比较顺直的微曲型河道,漳卫新河上段分为岔河、四女寺减河(老减河)两支,河长分别为44千米、53千米。岔河、四女寺减河(老减河)在大王铺汇合后入海。

哨马营减河 西起现哨马营村与闸子村一带的南运河东岸,东至现长庄村附近入古沟盘河。雍正十三年(1735年),卫河涨水,德州哨马营运河东岸漫溢十丈。山东巡抚岳浚在哨马营开新河(哨马营减河),哨马营减河在乾隆年间一直发挥着较好的效益,嘉庆年间逐渐淤塞。

德州码头与仓储建筑

位于德州市运河经济开发区航运路166号,分布在东风西路胜利桥以北的德州段南运河的东岸,德州航运货场院内,现被“德州交运集团汽运中转公司”和“九达物流有限公司”管理使用。德州码头西至大运河东岸护堤,东到航运路,东西长约120米,南北宽约300米,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左右,整体格局基本保存完整。现存德州码头建筑,是在日伪时期航运码头设施基础上建立完善起来的,主要由建在南运河胜利桥以北,东大堤上的四个探出河岸的码头装卸平台设施(码头)和一座两层的瞭望塔楼及码头以东物流公司货场仓储建筑组成,均为上世纪50、60年代建筑,码头装卸平台前身为木制,现为混凝土结构,高10余米,长15米,平台前端中部安置一个巨大的铁制漏斗;码头塔楼修建在运河码头堤岸上,两层,高约8米,砖木结构。此码头对于研究运河文化和沿岸码头的发展演变,以及建筑风格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闸子滚水坝遗址(哨马营枢纽)

闸子滚水坝位于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街道办事处闸子村西,运河里程标示碑020处,分布面积20000平方米左右。东岸现存基石4块,呈长条形,暴露部分长50-80厘米,宽40厘米,厚38厘米,为清代运河水利设施。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夏,卫河水涨,在哨马营、老虎仓、桑园镇(今吴桥县城)等地漫决;次年7月,哨马营等地再次漫决。鉴于当时洪水流经态势,山东巡抚岳浚建议就势疏导,“开挖新渠,以资分泄”,后经直隶、山东两省官员会勘,决定在哨马营开挖一条减河,该河东行10里,经现长庄村至陈公堤,由曹村决口放水通钩盘河故道,东北至吴桥县玉泉庄入老黄河,合四女寺减河归海,雍正十三年建成。减河上口的滚水坝长十二丈,后屡经延长至三十丈,坝脊比河底高一丈六尺,中建矶心12座,两岸遥堤相距百丈,并筑堤束溜。乾隆十四年(1749年)因泄水不畅,将坝心二十丈降低二尺,使坝脊高于河底一丈四尺。此水闸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当地水利设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北厂漕仓遗址北厂漕仓遗址

位于德州市德城区西北大运河东大堤外的天衢工业园北厂西村,遗址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100米,占地15000平方米左右,现为北厂村村舍和农田,仅保留原北厂街格局,主要功能已转换为农村居住区,在村内发现明清时期建筑残存和大量石柱础、石建筑构件等。根据《德州志》记载,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在德州(今德州市德城区北厂村附近)置将陵仓,以利漕储运;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改将陵仓为陵州仓,并在此设直捕盗司、达鲁花赤、监支大使等,德州段运河已成为全国漕运沟通南北的大动脉;明代建文(公元1399年)时期,在今德州北厂村附近设立兵营,修筑“十二连城”护卫德州漕仓。直到清代中期,德州段运河漕运一度达到鼎盛。 此遗址的发现为研究运河德州段的航运发展历史和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德州瓷窑遗址 德州窑址(丰华遗址)

位于德城区迎宾路德州方向机厂院内,西距德州段运河故道约100米。地表现为厂房和民居,遗址南北约150米,东西100米,占地约15000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原德州方向机厂院内及周边区域。在遗址上曾采集到大量宋元时期瓷盘、瓷碗、划花瓷枕以及加彩瓷人、执壶、瓷篮等器物。7月,德州方向机厂拆迁时,在其院内地表下约2米,发现早年废弃瓷窑址一处。窑体南北方向,上部残损,底部砖墙基本保存完整。窑底部呈马蹄形,窑门、火膛位于窑室南部,窑室南北约3.2米,东西约3.1米,烟道残存0.7米左右。在窑室填土残存遗物中有瓷碗、瓷盘等的残片和窑具垫饼、绍圣元宝铜钱等。出土瓷片白釉较多,胎质坚硬,厚薄均匀。根据出土器物和瓷窑判断为一处宋元时期瓷窑址。根据《德州志》记载,早在宋、金时期就在德州一带设立了将陵仓,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改将陵仓为陵州仓,德州段运河漕运发达繁盛,已成为全国漕运沟通南北的大动脉,运河漕运促进了德州运河沿岸产仓栈、码头、商铺的形成和城市化发展,带动了沿运商业、手工业活动的发展。根据窑形和出土物判断, 德州窑址(丰华遗址)应是宋元时期磁州窑系的德州民间烧瓷用窑。停烧的原因可能与水患、战争有关。这是德州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宋元时期较完整的窑址。该窑址的发现为研究大运河沿线经济的发展、以及宋元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 历史文化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

苏禄王墓

坐落于德州市德城区北营村,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200米。一九八八年一月十三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由苏禄王墓管理处负责保护管理,保存状况基本完好。

公元14(永乐十五年),苏禄国东王巴都葛叭答喇率领西王麻哈喇叱葛麻丁、峒王巴都葛叭喇卜,携家眷、官员共340多人,航海至我国福建泉州登陆,至杭州后,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到达中国北京进行友好访问。事毕,又顺京杭大运河回返,船行至山东德州,东王因患风寒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于运河驿馆。永乐帝即派遣大臣前来德州谕祭东王,慰问亲属,以王礼规格葬东王于德州城北,赠谥号“恭定王”,亲自撰文树碑。封东王长子都麻含承袭王爵,率众回国继承王位 ,留下王妃葛木宁、次子温哈喇、三子安都鲁等十余人留居德州看守坟墓。

为安排好东王德州后裔的生活,永乐帝特命礼部官员查例赐恤,除陵庙地基以外,又赐祭田二顷三十八亩,永不起科;王裔留德州守墓人员都享受俸禄;为尊重苏禄王后裔信奉伊斯兰教的习俗,专门修建了清真寺礼拜堂,又从济南府历城县拨来三户回族相兼守坟,免除各种杂烦差役。

永乐十六年,按照永乐帝旨意开始修建苏禄王祠庙:建成陵恩殿、东西配殿、仪门、牌楼等建筑,神道两侧整齐排列翁仲马羊。苏禄王后裔在异国的土地上劳动耕作,生息繁衍,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逐步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村落--北营村。

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苏禄国王苏老丹访问中国,到达德州后瞻拜祖墓。根据东王德州第八代后裔温崇凯、安汝奇提出的“本国远隔重洋,东王德州后裔愿加入中国籍”的请求,苏老丹到达北京即刻摺奏礼部,礼部很快批复:“苏禄王留德州后裔以“温”“安”二姓入籍中国德州,给照在案”。从此,苏禄王留德州后裔领到了中国护照,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由此可见,大运河在明代,已经成为连通我国南北的重要交通设施。

窑上窑址

位于德州市德城区黄河涯乡窑上村西南、西北两端的漫岗上,大运河德州岔河东堤外,南北约1200米,东西约500米,西距运河1公里。在遗址上曾发现有十多座保存较好的窑炉,收集到印有“成化十七年……德州窑造”、“正德十年德州窑造”的字迹的旧城墙砖多块。相传,由于德州地处运河沿岸,明清时期交通位置优越,该窑址应是明代德州运河沿岸一处为京城供应修筑城墙宫殿材料建造的窑场,产品烧造好后经岔河入运河北上进京。

四女寺枢纽工程

四女寺枢纽工程座落在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武城县和河北省故城县两省三县(市)交界处,是漳卫南运河中下游的主要控制性工程,位于卫运河的末端、漳卫新河和南运河的始端。枢纽工程隶属于水利部海委漳卫南运河管理局,主要功能是防洪、排涝、输水。

枢纽工程始建于1957年,由进洪闸、节制闸、船闸等组成。1963年海河流域大洪水后,由于枢纽不能满足泄洪的要求,1971年又对工程进行扩建,新辟岔河并建北进洪闸。改建后原进洪闸更名为南进洪闸,四女寺减河与新辟岔河合称漳卫新河。

枢纽工程设计泄洪流量为3800m3/s ,其中南进洪闸1500 m3/s,北进洪闸2000 m3/s,节制闸限泄流量300 m3/s。南北进洪闸各12孔,每孔净宽10米;节制闸3孔,每孔净宽8米。

达官营清真寺

位于德州市武城县滕庄乡达官营村西南,运河堤的东侧,清真寺院落南北约40米,东西40米左右,占地约1600平方米,始建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文革后曾经翻修,殿顶等主体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目前仍为达官营村及其周边回族居民使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