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公众可查阅生效判决书

公众可查阅生效判决书

时间:2022-05-24 08:27:02

相关推荐

公众可查阅生效判决书

丛林鼠

熟视无“毒”

完善举证制度、设立小额诉讼、强化检察监督、裁判文书公开、加大惩处“老赖”,为妥善解决民事诉讼中的一系列问题和难题,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24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草案汲取了近年来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实践经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看点一 当事人拖延诉讼或将赔偿损失

前不久,发生在江苏南通的大巴车司机扶起摔倒老人反被诬案件中,大巴车司机殷红彬很幸运,因为车载监控系统所拍摄的录像,不仅还了他的“清白”,还使得他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受到人们的称赞。类似的案件充分反映了证据的重要性。而完善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也正成为此次民诉法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民诉法修改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接收当事人提交证据材料的手续,增加规定促使当事人积极提供证据。

针对有的当事人在诉讼活动中不及时提供证据,故意拖延诉讼的情况,草案规定,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予以训诫、罚款、赔偿拖延诉讼造成的损失、不予采纳该证据。

专家解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有关负责人:这次的规定虽然不是那么刚性,但毕竟是做出了规定,有进步意义。这样可以促使当事人积极提供证据。

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刘言浩: 这次是该法实施来进行的一次全面修改。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民事诉讼法,还只是粗线条地规定了民事证据制度。回顾、总结证据规定实施以来的经验与教训,将科学的、合理的证据规则上升为法律,必将促进民事审判质量进一步改善。

看点二 惩处“老赖”不再“通风报信”

为了加大对“老赖”们的惩处力度,进一步解决“执行难”,此次民诉法修改,强化了执行措施,专门增加规定,对逃避执行行为进行制裁,并提高了对拒不执行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等行为的罚款额度。“执行通知”是在法院执行前,先告知当事人法院即将执行的一项制度,旨在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法律义务,避免使用强制措施。然而这一做法却在司法实践中事与愿违。针对这一弊端,此次草案规定:执行员接到申请执行书或者移交执行书,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并可以立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针对被执行人隐藏、转移已经查封、扣押的财产,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裁定等行为,草案规定,将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从1万元以下提高到10万元以下。对单位的罚金从1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提高到5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从而进一步强化对妨碍民事诉讼人强制措施。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汤维建:通知制度的设置本来是为当事人自觉履行提供一个时间阶段和机会。但当事人收到执行通知后,往往不履行义务,而是转移财产逃避执行。有人戏称这种执行通知制度等于是给当事人“通风报信”。

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秘书长罗东川:通过进一步强化执行权,对被执行人形成足够强大的法律压力,有助于进一步缓解和解决“执行难”问题。

看点三 审理“不公”可提“检察建议”

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是保证依法行使审判权,正确实施法律的重要制度,对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加强了检察院对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

草案增加规定:人民检察院发现调解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因提出再审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查阅人民法院的诉讼卷宗,并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

专家解读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有关负责人:我国民诉法只规定了抗诉一种监督方式。根据近年来一些地方的试点探索,修正案草案增加规定明确人民检察院有权以检察建议的方式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看点四 借鉴国外做法设立小额诉讼制度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大量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农民工讨薪、简单的民间借贷和小额金融借款纠纷、交通肇事纠纷等小额财产损害纠纷案件。

为及时解决这些数额小、面广量大的民事纠纷,此次民诉法修改根据一些地方的试点,并借鉴国外的做法,拟设立小额诉讼制度。草案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标的额人民币五千元以下的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专家解读

汤维建:小额案件实行一审终审是审判制度的创新。但仍担心“一刀切”的规定在实践中难于操作。比如我国东部发达地区,规定五千元以下案件为小额案件没有什么意义,这些地方标的额五千元以下的案件几乎没有。但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方,五千元以下的案件可能不是小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度又难以提供制度保障。

看点五 不受理案件也要给个明确说法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司法的公开透明是现代司法的标志。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增加规定:公众可以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除外。修正案草案还进一步明确规定判决书、裁定书都应当写明判决、裁定结果以及作出判决、裁定的理由。

草案增加公益诉讼制度,规定对污染环境和食品安全事故,有关机关、社会团体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草案还规范了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程序,要求法院因不符合起诉条件不受理案件,也要出具裁定书,给当事人一个明确的说法,保障当事人的起诉权利。

专家解读

罗东川:规定写明裁判理由,就进一步要求审判人员增强工作责任心,裁判文书的制作要更加规范、说理更加透彻,提高总体质量。

精神卫生法草案

我国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

“被精神病”责任人或获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4日电 (记者 吕诺 胡浩)24日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精神卫生法草案,明确提出“被精神病”责任人可能被追究民事、刑事责任。

卫生部部长陈竺24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精神卫生法草案说明时表示,精神疾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居首位,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约1600万人。他表示,目前实践中突出的精神卫生问题之一,是强制收治精神障碍患者程序缺失,个别地方发生的强制收治案例引起患者及其亲属的强烈质疑,“被精神病”不时成为舆论热点。草案提出,违反本法规定,违背本人意志进行确定其是否患有精神障碍的医学检查的;故意将非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的;违反本法规定,非法限制精神障碍患者离开医疗机构的,有上述情形之一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外,还应当依法给予处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属于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其所在行政机关、本人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草案规定,精神障碍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同时提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害他人安全可强制其住院。

其他亮点

“无靠”职业病病人可申请救助

兵役法修正案草案:删去了现行兵役法关于正在全日制学校就学的学生可以缓征的规定,并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征集年龄可以放宽至24周岁。国家建立健全以扶持就业为主,自主就业、安排工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退役安置制度。

职业病防治法修正案草案:用人单位已经不存在或者无法确认劳动关系的职业病病人,可以向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医疗救助和生活等方面的救助。

反恐工作问题的决定草案:国务院公安部门公布恐怖活动组织及恐怖活动人员名单时,应同时决定对涉恐组织及人员的资金或其他资产予以冻结。 本组文图据新华社

(吕诺 胡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