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山西贫困儿童视力健康引关注 亟待社会各方重视——中国青年网 触屏版

山西贫困儿童视力健康引关注 亟待社会各方重视——中国青年网 触屏版

时间:2022-06-26 03:40:02

相关推荐

山西贫困儿童视力健康引关注  亟待社会各方重视——中国青年网 触屏版

爱眼宣讲现场。主办方供图

中国青年网太原6月7日电(吕玮)“农村许多家长对孩子的视力问题,不以为然,甚至存在观念偏差和管理缺位的问题。”6月6日,全国爱眼日,山西省眼科医院社区办主任曾建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低收入家庭对孩子视力认识存在误区 配镜属医学行为

越来越庞大的青少年视力问题群,正在引发社会关注。然而,许多家长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家长对孩子的视力健康并没有正确的认识。

在爱眼日前夕,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国民视觉健康》白皮书显示,中国5岁以上人口中,近视人口高达4.5亿人。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国民视觉健康》研究项目的发起人、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中国面临着比西方国家更为严重的视觉健康危机。中国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当代,也危害未来国民健康素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甚至国家安全,都产生重大影响。

曾建林目前是“看得见的希望”山西儿童眼保健项目的负责人。据介绍,三年来,该项目对城乡学校和乡村低收入家庭儿童筛查工作在该省3个市、15个县展开,累计筛查60万名学生,发现需要进一步治疗干预的学生约为15万。

在长期工作过程中,曾建林发现,许多乡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在孩子的视力健康管理中存在着观念性的偏差。“我们在基层筛查时,发现孩子视力状况存在问题,提示家长时,往往得到家长‘生下来就如此,没啥大事’、或者‘随便配一副眼睛就好’的回复。”

“一次,我们发现了一个贫困农村孩子的病变,和家长多次沟通,要求做手术,甚至有些强硬了,依然没有得到关注。”

“这与长期以来的经济、文化、生活观念有关。”曾建林说,但是,配镜工作属于医学行为,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检查认定和辅助下完成。“并不是看不清了就是近视,这么轻易的问题。”

爱眼宣讲现场。主办方供图

除了家长之外,老师是也是重要的责任人。“除了家长外,与青少年目前接触最多的是老师。当发现孩子眯眼、长时间用眼等现象时,应有及时提醒的意识。让孩子的眼睛每天都有一定时间的休息。”

据山西省眼科学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委员常敏介绍,存在于青少年眼部病变主要有近视、弱视、斜视、上眼睑下垂。“大部分病变隐藏于6岁之前,一开始往往是小问题。常常因不重视,导致视力严重受损甚至丧失。”

“家长和学校应该在孩子小的时候,对其视力问题有所认识。尤其是家长,应在早期定时对孩子进行视力检查,让病变终结于最可控范围内。”曾建林建议,老师也要重视,不能只注重课业。“除了和父母在一起之外,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校。”

因此,家庭和学校是发现病变最重要的源头。然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视力健康问题是大事亟待得到全社会重视

看来,在中国有视力问题的人群,已占有了相当庞大的比重。这意味着,数亿人口存在着"看"的问题。而这些人中有一大部分,在少年时,通过合理治疗和保护,其实有机会避免或者加重问题。

筛查工作现场。主办方供图

据《国民视觉健康》研究显示,中国5岁以上总人口中,屈光不正的患病人数在5亿左右,其中超过90%以上的屈光不正是近视,约4.5亿。若没有有效的政策干预,到,中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

日益严峻的视觉健康形势,不仅会带来直接的医疗成本和社会保障负担,也会造成行为能力丧失进而影响劳动能力和生命质量。据《国民视觉健康》估计,,各类视力缺陷导致的社会经济成本约6800多亿元人民币,占当年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3%。

就个体而言,山西省眼科医院工作人员孙莉萍不无感慨:“按目前70—80岁的平均年龄来算,对于一个老年人来说,‘白内障’发病在70岁左右,可能影响十年的光明。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人生可能70多年都要沉浸在‘看不见和看不清’的状况中,这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来说,是多大的困惑。”

“许多孩子在幼年时,眼睛有明显病变,而遭到外界异样的对待。在很小时便埋下了自卑的心理阴影,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内心甚至一生难以阳光照见。”曾建林说。

“某种意义上说,这不是一个小问题,值得全社会予以关注,并不是哪一个部门做好了就可以。”李玲说。

“近年来屈光不正和老视等视光类别的眼疾已经成为影响视觉健康的主要威胁。但无论是公共教育、预防保健、医疗服务的提供与医疗保障,还是视光产品相关的行业监管等方面,与保障全民视觉健康的客观需求相差甚远,视觉健康政策亟待调整。”李玲认为。

李玲建议,应从“整体视觉健康”这一理念出发,围绕“健康融入一切政策”的原则,从决策、规划、操作和配套落实这四个层面入手,构建中国视觉健康公共政策体系。此外,曾建林认为,对于青少年的视力健康,要“防患于未然”、“让病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和“需要教育、卫生、残联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

在接受采访时,曾建林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在盲童学校筛查时,发现了一个男孩戴上助视器,可以看到一些光亮。在第一次戴上器械时,他开始读书。那是一本军事方面的书,期间,他把看到的文字打成了厚厚的盲文,分发给相伴的小朋友们共读。”

“这是一件多么奇妙动人的事情。”说到此,她有些动容。

正如这个一直致力于视力残疾或多重残疾儿童受教育状况研究的医师所说,“国外有句名言,健康的眼睛有助于孩子的教育。”

然而,教育是全社会的大事。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