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关于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推动健康南通建设的建议

关于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推动健康南通建设的建议

时间:2024-02-05 18:45:17

相关推荐

关于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推动健康南通建设的建议

答复内容:

民盟: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关于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健康南通建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中医药发展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上,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要坚持正确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为推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我市根据《江苏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南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制定了《南通市中医药“十三五”规划》。

一、我市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健康服务需求增长为南通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理念不断增强,对中医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药不仅具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在现代医学模式、理念不断转变的背景下,中医药的整体观、个性化、“治未病”等思维、方法和优势也进一步突显,能更好地适应我市深化医改的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要。在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历程中,中医药也将其特色和优势,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互联网+传统医药”为南通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当前,“互联网+中医药”将步入快速增长时期,中医药事业也将迎来了最好历史机遇期。“互联网+中医药”为中医药传播提供了便捷条件。全市公立中医院通过建立微门户、微信群、微信等移动平台,主动推动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养生知识,逐步形成个性化、智能化健康决策支持服务能力。互联网问诊平台通过在线问诊、诊前咨询,引导其科学、合理就医。互联网应用也可把诊间医患沟通扩展到线上,充分整合医生、患者的碎片化时间。互联网技术助推中医药人才培养,包括中医药人才虚拟交流社区、区域医疗信息共享与协作网络平台等。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还可以探索中医药内存的规律。

(三)公立中医院综合改革为南通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机遇。把握公立中医院改革为中医药发展带来的极佳机遇,促进中医药事业取得更大发展。一方面改革为中医药争取更有利的扶持政策带来了机遇。此次综合改革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价格调整来达到改革的目的,符合中医药行业特点的定价机制和合理的价格调整,将为中医医院的发展产生长久的、持续的、稳定的积极影响。另一方面综合改革为中医医院优化管理带来了机遇。医院可以借助公立中医院综合改革,推动医院全面改革,对医院一些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人事分配机制以及部门设置等进行重新调整、重新布局,从而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效率。第三综合改革为中医医院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机遇。借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中医医院可以向地方政府争取更多基础设施建设、等级医院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支持,这将极大地推动中医医院实现实质性飞跃。

二、南通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南通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国家、省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与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不足,同时在中医药服务发展上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中医药人员不足的情况依然突出。中医药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优秀传统型中医药人才不足,中医药人员数量增长速度低于西医人员,特别是农村中医药人员队伍老化,人才短缺,技术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仍然不足。中医药在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有待突破,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基层的发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使用中医药的措施仍显不足,中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作用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中医药科技创新缺乏重大突破。中医医疗机构存在重业务、轻科研的思想,缺乏科技创新的激励措施,临床科室主任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和管理者仍显能力不足。近年来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科技项目不多。在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药对医学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整合中医药资源,加强继承创新,不断提高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

三、南通中医药事业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工作

(一)深化公立中医院综合改革。中医药工作要围绕综合医改的重点任务,主动融入综合医改大局。全面推进公立中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人事编制、收入分配、医疗监管等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中医医院管理制度,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公立中医院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推动公立中医院去行政化。探索建立公立中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激发公立中医院运行活力。完善院长负责制,推进院长职业化。着力深化公立中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落实政府办医责任。建立科学合理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依法加强对公立中医院监管和绩效评估。积极推动公立中医院参与建立分组诊疗制度。推动中医医疗集团和联合体建设,鼓励和引导中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鼓励中医类别医师积极参加签约医生团队,探索开展中医药个性化签约服务。

(二)完善覆盖城乡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共同发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推进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力争完成市中医院、海门市中医院和通州区中医院异地新建。加快创建县级三级中医院,实现县级中医院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鼓励社会力量优先举办儿科、骨伤科、肛肠科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护理院。鼓励举办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诊所。

(三)全面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管理。完善中医医疗质量评审评价体系。大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三级中医医院要充分利用中医药技术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以及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能力。二级中医医院要不断提高区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精神类疾病的中医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做好疑难复杂疾病的向上转诊服务。中医医疗机构要建立医嘱处方、病历书写、影像报告、病理检查单等公开点评制度,实施动态监测管理。要依托现有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科室支持形成一批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在防治疾病中发挥示范作用。加强中医药应急救治队伍和条件建设,建立应急工作长效机制。加强中医护理人员配备,提高中医辨证施护和中医特色护理水平。加强综合(妇幼保健)医院中医药工作,加大创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的力度。

(四)推进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上台阶。专科(学科)建设水平反映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高低。确立专科发展方向,要遵循集中优势、培植重点、有所突破的原则,用优势专科带动医院整体发展。重点专科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搞好系统规划,注重协调发展。要巩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中医外科在国内中医领域的地拉和影响,巩固省中医药重点学科脾胃科的传统优势,扩大省内知名度。要做好国家、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学科)的创建工作,县级中医院要实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零的突破。做大做强优势医疗技术,鼓励临床技术创新,带动中医药重点专科(学科)重大技术创新上求突破。

(五)全面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扩大服务覆盖面,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95%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能够有效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诊疗量占诊疗总量的比例达到30%。大力推广中医非药物疗法和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试点。改革传统中医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执业资格准入制度,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大力创建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开展省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创建工作。

(六)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全面系统继承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以及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中医优势病种临床基本诊疗规律,挖掘民间中医诊疗技术和方药。加强对传统制药、鉴定、炮制技术及老药工经验的继承应用。依托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名老中医药专家等资源,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医疗创新团队或学科团队。鼓励西医离职学习中医,培养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放大国医大师学术思想传承研究室、全国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工作室的品牌效应,推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加快中医养生保健、康复、养老、健康管理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建立市名中医评选表彰制度,加大中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促进中医药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七)加快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提升医疗机构“治未病”能力,拓展“治未病”服务领域。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形成一批有品牌效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到,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治未病”科,30%妇幼保健服务机构提供“治未病”服务,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50%村卫生室开展中医健康干预服务,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的中医药健康管理覆盖达到60%以上。

(八)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与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有条件的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鼓励和支持中医医院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以品牌、技术、人才、管理等优势资源与社会资本开展合作,新建、托管协作举办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机构。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开展上门服务、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鼓励中医师在养老机构提供中医诊疗、养生保健等服务。

(九)弘扬中医药文化。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宣传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和理念,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大力倡导“大医精诚”职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行业风尚。加强中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等机构文化建设,塑造中医药行业的文化环境。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知识普及,丰富传播内容和方式,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播人才队伍,加强中医药文化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打造优秀中医药文化精品。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中医药项目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发展海外中医药服务。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促进中医药对外服务贸易发展,结合海外中医药市场需求,努力培育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中医药服务企业。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体系。

南通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5月28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