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小数据揭秘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领域)

小数据揭秘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领域)

时间:2024-05-03 23:57:49

相关推荐

小数据揭秘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领域)

按照惯例,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将在年底公布。然而正式名单尚未在工程院官方网站公布,朋友圈却开始疯传一份据说是工程院新增院士的七人名单。无论名单真假,却也提前预热了两年一次的院士增选。

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用 院士 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 院士 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中国的院士制度借鉴自国外,但有一点与国外极为不一样:国外院士多是纯粹的荣誉称号,而我国的院士却在科技资源的分配上往往掌握生杀大权,直接左右科技界发展的方向。

在科技工作者的职业规划里,院士是最后的塔尖。从1993年到的中,中国工程院医疗卫生学部已经产生109 名院士。这个特殊的学术精英阶层都有哪些群体性特点,值得关注。健康界用部分数据,带你走近医疗卫生领域的中国工程院院士。

二十年间院士平均年轻近二十岁

80岁以上的院士被评为资深院士,资深院士享有资深院士津贴,但不担任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成员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等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自由参加院士会议。本文仅分析资深院士之外的64位80岁以下院士。

院士年龄过于老化曾经为公众所诟病,医药界同样不例外,前5届工程院院士当选时的平均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白发苍苍的院士们虽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然而,毕竟思维上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局限性。

面对剧烈变革的时代,院士遴选机制显然也亟待改革。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 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目前医药卫生学部的非资深院士年龄构成横跨四代人:30后(18人)、40后(16人)、50后(26人)、60后(4人)。显然,50后院士优势明显,而60后院士也生机勃勃。按照这个趋势,可以大胆预测增选院士应多为60后人士。 而在性别比例上毫不例外,女少男多,女院士只有9位,为总数的七分之一。

表1 院士当选时平均年龄(n=64)

北京院士最为集中

从院士所在单位的区域来分,地区之间悬殊明显。第一梯队的北京和上海尚还是两位数,第二梯队就骤降为个位数。经济实力上相差不远的北上广一线城市在院士人数上判若云泥,广东省掉出了前十名。

表2 院士单位分布区域统计

院校聚集趋势明显

从院士所在院校看,协和、第二军医大、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名列前三。但医疗实力也很强的北大医学系、中山大学系、四川华西系和华中科大同济系医疗单位在80岁以下院士中后继乏人。而军队系统的医院和医学院校力量强大,共达12人,占总数六分之一强。

表3 院士所在院校聚集趋势

强势学科凸显

增选院士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从已当选院士的学科看,肿瘤、心血管和肝脏移植这三个学科最为强势。目前肿瘤、心血管等疾病发病率增加,造成的医疗负担费用也很沉重。从院士学科布局也可以看出,我国医学科学眼下的发展重点正是这些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中医医学领域有院士4位。肝脏移植领域中有一位院士来自香港,一位院士来自台湾。肾脏学科的两位院士均来自军队医院,并且均为女性。药学学科整体有9位院士。

其他医学学科均只有一位院士。

表4 院士学科专业分布

院士所在单位的学术实力相当雄厚,比如郎景和所在协和医院的妇产科、樊代明所在西京医院的消化科、胡盛寿所在阜外医院的心外科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专科声誉均排名全国第一。而其他院士的学科也多位于前十名之列。强大的团队实力与院士的个人实力相得益彰,对于学科发展确实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根据本文数据预测,新一届院士将多为60后,地区多在北京和上海。院士所在单位也多为学科团体实力雄厚的单位,军队系统也将有一定比例的院士人选产生。呵呵,看到这里,读者一定会拿着一月前爆出的朋友圈院士人选加以对比。让我们怀着一颗验证的心来期待工程院新增院士名单出台吧。

说明:朋友圈及媒体疯传的新增7人院士名单为张志愿(上海交大口腔医学院院长)、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校长)、高长青(解放军301医院原副院长)、宁光(上海交大瑞金医院副院长)、李松(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所长)、顾小松(南通大学党委书记)、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

(本文所分析64位院士名单及数据来源自中国工程院官网,媒体疯传院士名单摘自中国医院院长等媒体)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