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讲好中国故事 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讲好中国故事 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时间:2023-07-05 19:31:07

相关推荐

讲好中国故事 培养新时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李珮,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教授,作为一名教师,三尺讲台上,她辛勤传授理论知识,用自己的工作经历和人格魅力感染着学子,教育他们一个媒体人应具备的素养和担当。 —— 题记

新华社十八载 为人才培养注入鲜活动力

“一个好记者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这是李珮经常对学生讲的一句话。与现在的大学系统学习理论知识不同,当时的新闻专业学子更多的是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学习新闻传播理论。大学毕业后,李珮进入新华社工作,一干就是十八年,“新华社是熔炉,锻炼人的意志和能力。”在国家通讯社工作,要紧跟中央的大政方针、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新闻主题,发掘新闻内核。

在新华社工作期间,李珮对国家政策进行专题调研,形成了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现在,她的第一堂课上,学生们就会听到她娓娓道来:新闻记者应具备好奇心,要有激情,有抗压能力、有发现新闻的敏锐嗅觉……

面对如今传统媒介被新兴媒介冲击的现状,李珮认为这只是介质的变化,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不会改变。就像当年有了广播、电视,人们便开始唱衰纸媒,但结果纸媒仍然生长得很好。互联网时代也一样,纸媒在转型的过程中,有的消亡是很正常的现象,“但纸媒是不会整体消失的”。在她看来,一个新的技术出现了,只要去适应它,你就会变得更加强大。对于新闻人以及高校新闻专业学子而言,她更看重的是学生自身新闻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李珮的课堂里,每次都让学生有几分钟的新闻汇报,给学生发表研读纸媒的体会。“可能再隔五年十年,一个新的媒介又会出现,但记者应具备的新闻素养、发现新闻的能力以及超强的写作能力是无法被代替的。”

风雨砥砺十六载 助力学院发展谱新篇

在加入西政、 年出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以来,李珮一直致力于学院的改革和整体发展。

1.奠定学科雄厚实力

作为新闻传播学学科带头人,李珮主持创建了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了全国法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实现了重庆市新闻传播学科博士点零的突破。使本学科连续成为重庆市“十二五”“十三五”重点学科。新闻学本科专业成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成为重庆市一流专业。在第三轮、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一直稳居重庆第一位。

2.产出丰硕科研成果

一是李珮出版的专著《网络环境下的突发事件管理与传播研究》,获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专著中提出的“网络舆情事件”概念为学术界进一步研究突发事件提供了参考。她将课题研究与学科建设和服务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网络舆情研判与媒体应对”“舆情研判与舆论引导”“互联网时代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等为主题,为全国公检法司、重庆市委宣传部、统战部、以及重庆日报集团等业界单位开展干部培训、讲座百余场。

二是以主持的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环境下扁平化宣传机制研究”为依托,针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体制和机制改革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性研究和分析,对党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如何从“科层化”转向“扁平化”提出重要改革建议。三是以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坚持正确引导舆论的体制机制研究”子课题“重建我国新闻报道标准、新闻学术和新闻教育标准”为依托,针对意识形态中重大问题的舆论引导,为重构新闻报道标准提供理论支撑,为新闻学术和新闻教育标准提出改革建议。

3.社会服务立足区域发展

一是主导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传播研究院”。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学术支持,李珮于1月主导成立该研究院,重点研究城市传播、区域传播、发展传播、品牌传播等,发挥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的学术和人才优势,整合法学及法学以外学科资源,推动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彰显学校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综合实力和水平。

二是注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和重庆市地方发展。李珮及带领的团队,先后为中宣部、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网信办完成多项课题,其研究成果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发表的多篇研究报告,得到重庆市委书记、重庆市委常委、重庆市副市长等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在抗击疫情期间,李珮带领的团队,在政策措施宣传解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

辛勤耕耘育桃李 三尺讲台育新人

进入高校后,李珮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教学相结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探索新闻教育规律,在教学改革上创新性地探索和引入新方法和新思路,并落在实处,让学生受益。

,李珮在全国高校新闻院系中首开《新闻阅析》课程,将中央各级新闻阅评制度移植进本科大学课堂,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创新课程,受到中宣部高度肯定,专门派专家观摩授课。此课程是“课程思政”的典范,坚持至今,已开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选课率达到 98%,受益学生 2000 余人。

她带学生到巴基斯坦等国家开展“大篷车课堂”,把笔端和镜头对准当地最普通的百姓,根据能力培养目标促使学生在实务工作环境当中完成相关职业能力的训练,成为全国高校新闻实践创新特色课。

她将奥运会全方位报道模式浓缩到大学生校运会中,坚持了 15 年之久的校运会“全媒体直播”,有 4000 余学生受训练,成为西政新闻传播学院实践教育特色训练课。

年,在她的指导下,学院与重庆报业集团《重庆商报》联合推出培养新闻传播本科创新实务人才的“蓝鲸计划”。其特色在于,本科生从大一开始,根据“蓝鲸计划”培养方案,每期选拔20人到报社实习,每个学生4年期间至少到 3-4 个部门进行实战轮训。双方教师通过互聘方式实8现校企深度合作。此项合作计划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延伸了专业课堂功能,受到重庆市教委肯定, 年李珮因此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优秀教师”。目前“蓝鲸计划”模式已经提升至3.0版本,又有4个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单位进行校企合作打造此项目。

,她自编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和《说服学》;主编《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11本)》。李珮带领以海归为主的教师团队,提升了西政特色教育--“辩论文化”的层次,编撰了国内首部本科通识教材《说服学》,并做成慕课,目前已成为西南政法大学的通识课,在全校开设。

以“融媒体”为突破,冲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立了西南政法大学融合媒体虚拟实验教学云平台,培养学生复合型实践能力。建设“重大成就融媒体报道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成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打造“人权传播融媒体实验教学中心”,探索如何提升中国人权话语的国际传播力,服务国家人权战略;探索“融媒体+”和“智库+”的应用与示范,孵化面向未来的新平台、新产品、新应用;探索有效提升实验课程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的意识、提升社会化教学培训服务能力,冲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李珮先后组织建设了西南政法大学校级精品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团队;重庆市法制新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重庆市新闻传播教学实验示范中心教学团队以及新闻与法治教学团队、广电与新媒体教学团队。团队以培养法治新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创新教育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注重职业道德培养、注重现代技术运用的原则,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国际视野的、有责任担当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