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饺子文化: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饺子文化: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时间:2020-01-08 06:37:43

相关推荐

饺子文化:头伏饺子二伏面 三伏烙饼摊鸡蛋

过去,老北京人认为,每年阴历的六月初六是夏季中最热的一天。到了这一天,会进行很多以避暑纳凉为主题的民俗活动。清代《京都风俗志》中记述,六月初六日,寺庙都忙着晾晒经书,商贩们敲击着铜盏叫卖酸梅汤,卖西瓜的遍布街头巷尾。人们在三伏天会做些“异于平日”的好饭菜来犒劳自己,“谓之贴伏膘”。在当时,饺子、面条、烙饼、鸡蛋都是美味,老北京流行的“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即源自“贴伏膘”。

7月15日入伏

头伏吃饺子“元宝藏福”

“好吃不如饺子。”饺子是最具中国传统特色的美食,一年中最喜庆的节日———春节中的代表美食也是饺子。为什么国人如此钟情饺子?又为什么要在初伏吃饺子呢?

过去,人们感觉炎热的夏季是一大灾难,伏天被称作“苦夏”,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就说:“一岁难过之关唯有三伏……”入伏的时候,恰恰过完麦收,家家有粮,正好利用这个时候享个口福。饺子是平时难见的食物,当然是首选。天热令人胃口不好,吃不下东西,而饺子正是传统习俗中开胃解馋的好东西。所以,人们在头伏吃饺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汉代东方朔在给《郊祀记》注释时说:“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开,故为臧伏,因名伏日也。”也就是说,过了夏至,天气一天比一天短,阴气放射,因为太阳余威还没有过去,压制着阴气,所以天气还很炎热。“夏日三庚数头伏”。庚属金,庚日避伏,饺子形似元宝,元宝属金,金宝长伏,“伏”与“福”谐音,因此,头伏吃饺子的谐意就是“元宝藏福”。

过去,老北京的“头伏”饺子是很讲究的。正宗的头伏饺子馅应该是菠菜虾米皮的素馅,是用晒干的菠菜、小虾米、五香粉、盐、小磨香油拌和成馅,口味清淡,吃起来却香喷喷的。

如今,这个“素馅饺子”的老理儿已没多少人“遵守”,毕竟生活条件好了,头伏还会吃饺子,但口味、品种已是丰富多彩。

7月25日进二伏

二伏吃面“辟恶”

伏天吃面,这一习俗至少自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上说,何晏在“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这才知道,何晏的洁白肌肤不是涂粉掩饰的。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

为什么在热天里吃热面?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恶月,六月沾着恶月的边儿,所以也要“辟”。前文说过,入伏的时候,恰恰过完麦收。新粮营养丰富,用新小麦磨成面粉煮汤吃,吃后的一身汗可以祛除体内滞留的潮气和暑气,所以伏天里吃热面是有科学道理的。除了吃热面,也可以吃过水面,口腹清爽,还能败火。因此,二伏吃面,既可以祛除潮暑,又能够刺激食欲。

北方人好面食,北京人夏天更爱吃面。面条的吃法也多,或荤或素的炸酱面、鲜香味美的打卤面都是北京人的最爱,不过,老北京的二伏面最讲究的是麻酱凉面。面条出锅后用凉水过几遍,俗称“过水儿面”。麻酱要用水稀释,酱油要用热花椒油浇一下,米醋碗里滴几滴香油,把这些佐料浇到面上,再配上黄瓜丝、咸胡萝卜丝、豆芽菜、青豆、香椿等菜码,爱吃辣的可放点辣椒油或芥末,就上几瓣大蒜,吃起来清清爽爽,既开胃又解暑。

和“头伏饺子”一样,如今“二伏面”的“队伍”也壮大了,酸辣爽口的担担面、香滑醇美的山西刀削面、回味无穷的甘肃兰州拉面、乡土浓郁的陕西臊子面、筋道清利的延吉冷面、香浓滋润的河南烩面等,都已上了北京人的餐桌。

[1]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