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媒体大咖齐聚深圳 共话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

媒体大咖齐聚深圳 共话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

时间:2021-10-17 02:07:00

相关推荐

媒体大咖齐聚深圳  共话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

10月29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正式拉开帷幕。中央有关部委和各地宣传部门负责人,中央及地方主要媒体负责人以及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国内知名企业负责人,围绕“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主题,研讨媒体融合战略,分享最新成果,共话新挑战与新机遇,共谋协作与成事之道。

昨日举行的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如何运用新传播技术,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展开讨论。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刘羽洁 张耀波 摄

开幕式上,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许正中,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傅华,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如桂以及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副主任雷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兢等致辞。

许正中指出,融合发展是一道必答题,也应该成为媒体的一道加分项。它不是应时之需,而是命脉所系;不是跟风之举,而是发展之要;不是短期之为,而是长远之谋。全媒体时代,融合发展不是一家或几家媒体的事,也不仅仅是媒体行业的事,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为此提出三点建议:内容建设既要音准“上调”,也要触点“下沉”;生态建设既要“强点”,也要“扩面”;技术应用既要“借力”,也要“自力”。

傅华表示,广东省按照“顺势而为、乘势而上,靠船下篙、精准发力,此长彼长、两翼齐飞”的思路方法,全力探索媒体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模式,加快挺进主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坚守优质内容创作,增强正能量传播力穿透力;紧盯前沿技术应用,掌握融合发展主动权;做强做新党报党台,厚植融合发展根基;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干实强基础利长远工程。

陈如桂表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不仅要在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共享发展上先行示范,也要在文化发展、城市文明建设等方面先行示范。接下来,深圳将认真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充分用好本次论坛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再上新水平,努力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湾区故事、深圳故事,更好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小甘主持开幕式,副市长吴以环、市政府秘书长曾湃等参加活动。论坛还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机构海外传播杰出案例(海帆奖)征集活动、村暖花开·乡村扶贫扶志典型人物评选启动仪式,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与长城新媒体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据悉,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媒体融合发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移动优先策略,充分发挥深圳创新先发的优势和电子信息产业比较发达的优势,构建了一体化的全媒体矩阵,打造了以“读特”“壹深圳”等为代表的移动融媒体平台,形成了以服务对接港澳台为特色的《直播港澳台》等优质节目,进一步提升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许正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许正中

“融合发展是一道必答题,也应该成为媒体的加分项。它不是应时之需,而是命脉所系。不是跟风之举,而是发展之要。不是短期之为,而是长远之谋。”昨日,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许正中在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表示,希望以此论坛为契机,推动整个媒体融合明准则、守准绳、瞄准星,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开创媒体发展更加美好未来。

内容建设既要音准“上调”也要触点“下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信息生产领域,也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的发力,还得从需求侧着眼,努力优结构、调产能、降能耗。”许正中说,现在,年轻一代都是互联网“原住民”,信息渠道多、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个性也更鲜明。主流媒体的思想优势、价值判断、观念引导,说到底,要通过年轻人的接受度来实现、来体现。

一方面,内容生产不能降格、降调,要保持政治本色,坚守社会责任,不能犯方向性、原则性、颠覆性的错误。另一方面,触点也要“下沉”,不能“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更不能“自以为是”,而要了解、亲近目标受众,把“重要的”做成“需要的”,把“有意义”做得“有意思”,这样才能用优质内容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形成思想舆论的强大引领力,营造意识形态的清朗空间。

生态建设既要“强点”也要“扩面”

让很多主流媒体同行困扰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有很多爆款产品,却没有留下用户?许正中认为,如果爆款产品是“点”,那么要留下用户、成就品牌,还需要由点到面,形成新型传播格局,构筑新型传播平台,建设兼具主流价值与创新活力的全新传播生态。

目前,人民日报社已经建设了人民日报中英文客户端、人民网、党媒信息公共平台等传播平台,同时,也很好运用了微博、微信等商业化、社会化平台,让人民日报离人民更近。既推动媒体方阵的形成以及新闻生产一体化,也努力建设聚拢优质新闻资源的平台型媒体,放大主流价值影响力。

技术应用既要“借力”也要“自力”

“全媒体时代,内容与技术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优质内容只有借助先进技术,才能传得更广更远。研发互联网技术不是媒体的长项,但互联网技术在媒体的应用,应该成为我们的长板。”许正中介绍,今年7月,人民日报社与中国联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建设5G媒体应用实验室,聚焦5G环境下媒体应用和产品创新。日前,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正式成立,人民网内容科技战略布局也正式开启,希望实现内容传播与先进技术的融通共享。

“媒体融合是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只有热情拥抱先进技术,广泛运用成熟技术,探索形成核心技术,才能让技术成为媒体融合的发动机和加速器,更好地服务内容生产与传播。”许正中说。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切身感受到媒体转型焕发的活力

李平

“新型主流媒体,应该具有一体化发展、流程优化与平台再造、资源要素有效整合、内容技术平台终端和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这5个基本特征。”在昨日开幕的媒体融合发展大会上,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李平如此阐述新型主流媒体的特性。

目前,科技日报已迈出了向新型主流媒体整体转型的步伐,明确着力打造以中国科技资讯库为根基,以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为两翼,多平台智能化媒体和智库型媒体为特征的“一库两翼多平台”的转型发展路径。

“今年以来,为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我们从转变观念做起,对报社的组织架构、管理体制、技术保障、传播渠道等进行全面改革。”李平介绍,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将多年形成的以科技日报这一报为主的办报思路,转向以中国科技资讯库为根基,报网微端刊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二是调整组织架构,将报社各类采编部门一体化设计,各传播平台统筹策划,各有侧重;三是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扁平化管理,班子成员按不同业务流分工,体现全报社整体运营为目的的一盘棋管理;四是加强技术支撑,以新技术应用为黏合剂,将报、网、微、刊、端等的资讯内容统筹到“一库”中,解决各平台分散割据、数据难以共享的局面;五是拓展传播渠道,构建从国家层面到省、市、县的科技资讯服务和科技资讯资源融合网络,把服务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纳入其中。

“虽然科技日报向新型主流媒体整体转型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已切身感受到了走出传统媒体所焕发的活力。”李平表示。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副主任雷雨:多点驱动提升融合传播力

雷雨

昨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副主任雷雨在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致辞时表示,解放军报社强力推动主流思想舆论向新媒体聚力,打造“学习军团”新媒体平台,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重大军事实践活动权威报道模式,成功实现主流思想舆论传播从“读报”向“读屏”的转场。

“加快推进媒体网络化转型和数字化再造,强化技术赋能,激活互联网基因,以‘平台+技术+内容’的多点驱动提升融合传播力。”雷雨说,去年国庆期间,解放军报社策划推出大型主题报道“我和我的祖国”暨“同升一面旗 共爱一个家”线上线下主题活动,首次实现“报、网、刊、端、微、屏”一体联动,做到全媒体采集、全流程把控、全平台分发。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解放军报社启动《星火燎原》再版工程。为丰富阅读体验、创新表现形式,把交互融合贯穿策划、采制、编辑和多渠道传播的全过程,以传统图书为载体,配套制作了二维码、微视频、沙画和动漫、AR、H5等系列融媒体产品,打造了一个开放、共享的全媒体传播生态链,使主流价值产品“品质”更优、“气质”更佳、“颜值”更美、“价值”更显。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用户沉淀下来,与用户建立黏性连接。”雷雨介绍,今年8月1日,国防军事频道正式开播。以融媒体指挥部为中枢,统筹旗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一体联动,推出直播、微视频、H5专题、图文等全媒体产品,打造多渠道共享、多平台呈现、多角度表达的融合报道态势,累计播放量突破1个亿。

雷雨说,未来,解放军报社将全力推动《解放军报》内容和版面调整,努力实现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影响力上更强。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曲莹璞:媒体融合推动国际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

曲莹璞

在媒体融合发展论坛的主旨演讲环节,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曲莹璞分享了中国日报社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和经验。

曲莹璞表示,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自我革新,传播形势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新闻舆论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我国主要的外宣媒体,中国日报深入贯彻媒体融合这一国家战略、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深度融合方式方法,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使命,打造和运用新的传播平台,整合推出《中国日报国际版》,在报、网、端、微,海外社交媒体、国际合作传播等领域形成了拉网式传播矩阵,覆盖用户总数超过2亿。

“但是,面临新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何改变国际舆论攻守态势,更加需要我们加快运用信息科技革命成果,大胆运用新型传播技术,实现媒体深度融合,推动国际传播事业高质量发展。”

曲莹璞介绍了中国日报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创新做法:

创新内容呈现形式。讲好故事,需要处理好“小故事”和“大格局”的关系,处理好“陈情”和“说理”的关系,才能在讲好“中国故事”中讲清“中国道理”。为此,中国日报社深入推进内容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度重视短视频生产:今年两会报道中,中国日报社创造性地将VLOG(视频日志)这种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引进时政新闻报道,受到了年轻受众的追捧,取得了远超预期的传播效果。

创新沟通对话方式。中国日报社在打造中外沟通对话的新平台的同时,也成功探索出线下演讲与线上传播相结合的全媒体传播新方式。

引导技术应用走势。在国际传播的领域,能够实施内容高效分发并有效触及西方大众的平台级产品基本上都是为美国的互联网企业所垄断。如何突破西方社交平台的垄断,迫切需要我国媒体机构和相关企业用好互联网大国的用户规模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深化合作、联合研发。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兢:用“老字号”为“新工作”赋能

吴兢

全媒体时代,如何抓住机遇、破解挑战?昨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兢在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表示,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手段,利用中国记协这一“老字号”为媒体融合发展这一“新工作”赋能。

吴兢说,要破立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积极强化互联网思维,让新理念服水土,让新机制接地气。还要新旧兼顾,促进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迭代发展,此长彼长、优势互补,融为一体、合而为一。此外,还要内外联动,既用好新媒体自身优势,又发挥行业特色优势,既统筹好媒体内部资源,又联合好社会力量等外部资源,多方配合,资源整合,形成合力。

中国记协及其所属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不断增强引领力,履行职责使命。一年多来,中国记协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按照“四向四做”的要求,在广度上延伸服务手臂,在深度上拓展服务范围,团结引领新媒体及其从业人员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目前,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已编撰完成《中国新媒体年鉴》和《中国新媒体研究报告》,广泛收集汇集委员单位实战经验,深入研究总结新媒体发展最新学术成果。” 吴兢说。

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推动差异化发展 建设服务型媒体

陆先高

媒体融合遇到哪些瓶颈?如何突破?在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中,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光明网董事长陆先高分享了他对于机构媒体差异化发展的理论思考,以及光明日报创新差异化服务、构建服务型媒体,以此推动媒体融合差异化发展的实践探索。

陆先高认为,当前媒体融合在实践层面有两个瓶颈日渐突显:一是媒体内容生产高度同质化,二是媒体生产传播的普遍低效性问题。

“这让我们一度产生了焦虑和迷茫。融媒体下半场的出路目标何在,是对我们的现实挑战。带着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讲话,发现目标和思路其实非常明确,那就是‘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这里面,我认为差异发展、协同高效是关键词。我理解,强调差异化发展的依据,是机构媒体的属性和功能本身就是有差异的,而在媒体融合的新传播格局下,分化程度越来越明显。”

陆先高把机构媒体分为四类:全域性媒体、区域性媒体、行业性媒体和领域性媒体。其中,领域性媒体是指在若干相关行业构成的一个较大领域内,形成了特定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媒体机构,比如光明日报,作为思想文化大报,70年来,光明日报在意识形态、思想理论、文化艺术、教科文卫等领域形成了权威的信息提供能力和深度服务能力。

基于这样的功能分化,机构媒体该怎样提升融合发展的有效性和精准性?陆先高的主张是:强化用户需求意识和用户服务导向,聚焦特定的服务领域、服务对象,增强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型媒体。

如何构建服务型媒体?陆先高分享了光明日报融媒体建设的思路和实践:强化核心内容生产,提供高质量传播服务,创新舆论引领能力;建设特色网络平台,提供专业性学术服务,创新核心受众服务能力;集成最新技术应用,提供前沿性技术服务,创新技术引领能力;善用品牌资源,提供垂直性行业服务,创新产业局部覆盖能力。

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毛浩:无论什么时候,内容永远是王

毛浩

和许多传媒一样,中国青年报也早早组建了中央厨房。中国青年报社总编辑毛浩昨日在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介绍说,中青报的中央厨房是创建的,它集内容生产,分发传播和整合运营于一体,是采编流程和绩效考核制度等相配套的完整体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毛浩最看重实战,他强调说,“媒体融合首先要实事求是,为实战服务。”“厨房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看的,所以我们的指挥中心就是我们平时的值班室。到重大战略性报道的时候,我们还会加入一些关键的岗位,进行扁平化调度。”

毛浩还表示,“中青报可能跟许多传统媒体一样,都是以思想立报,以深度立报。不管我们的产品形态多么的新,多么的潮,我们都坚持赋予它鲜明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时间也证明,这些由思想灌注,并且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的产品,是市场稀缺的,而且一定会得到市场的认可。”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陈凯星: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再造新闻流程

陈凯星

在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陈凯星介绍了新华社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媒体上、建设智能化编辑部的探索。他介绍,新华社正在建设世界首个智能化编辑部。

“什么是智能化编辑部,它能解决哪些难题?其核心是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闻生产全环节、全流程进行系统化再造。这是新闻生产领域进行的一场智慧革命。”陈凯星介绍了新华社目前采用的多种新技术及手段。

在采集环节,利用“现场云”也就是移动直播系统,同时又是移动采集系统和AR智能眼镜、智能录音笔等智能硬件,记者单兵即可实时发起全息直播,同步采集各种形态的新闻素材。在加工环节,通过人机协作,利用“媒体大脑”“AI合成主播”、时政动漫自动生产系统等由接近30款成员构成的机器人家族,生成全息直播、文字、图片、短视频、地图新闻、数据新闻、VR、AR、MR等全媒体产品,然后进入审核环节,由机器过滤敏感词,智能校检、识别敏感人物等,最后由人完成终审。在分发环节,基于用户画像,实现个性化精准推送。

陈凯星表示,通过全程“人机协同,以人为本”,人工智能能帮助采编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创意等智慧劳动。通过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元分发,打造统一、协同、高效的智能化运行体系,让新闻生产提速、提量、提质、提效,为媒体融合发展探索新路径。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自知者英,自强者胜,自胜者雄”

陈寅

在“如何加强内容建设,做强全媒体时代主流舆论”论坛主旨演讲中,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作了《对标先行示范区定位 强化全媒体优质内容建设》的讲话。总结媒体融合发展5年来的经验得失,陈寅用一句话总结全媒体内容建设的规律和趋势:“自知者英,自强者胜,自胜者雄。”

第一,“自知者英”,要解决好优质内容建设的战略定位问题。

陈寅说,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初心。每一家党的新闻媒体创办之初,都有一个大家共有的初心,或叫党媒功能属性与定位,就是坚持党性原则、坚守人民立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宣传党的声音,为人民服务;其次要知道自己的重心,无论形势如何变化,能够让受众广泛接受、入心入脑的内容,才是新闻媒体价值所在、命脉所系,必须作为新闻媒体的唯一重心一以贯之;三要知道自己的长短,党报应作为重要舆论阵地,充分发挥其权威性、公信力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四要知道问题的根源,很多媒体的问题在于自身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不强,亟待提高本领,首先是领导要带头从我做起,埋头苦干实干,下真功夫、深功夫。

第二,“自强者胜”,要解决好优质内容建设的战略自信问题。

“传统媒体推动融合发展,可谓列强环伺,加之这是一场系统性的深层次变革,是牵涉诸多利益关系调整的持久战,特别需要增强内容建设的战略自信。”陈寅表示。

他指出,好内容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可以产生的。高质量一定源自高付出。我们要始终对准内容建设这一个“城墙口”冲锋,最大限度为之聚集最优秀人才,投入最充裕资金,真正把“内容为王”落到实处;要发扬专业精神,严格按照专业要求开展新闻生产,在打造新闻内容品牌上狠下功夫;要以更大耐心、恒心和毅力持续推进内容建设,久久为功,走向以内容赢得用户、以用户赢得发展的高度认同和信赖。

第三,“自胜者雄”,要解决好优质内容建设的战略路径问题。陈寅指出,要以用户为中心,深入研究全媒体时代各种媒体的打法,分析各类爆款内容的特点,在实战中深化对内容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作为党在深圳的意识形态主阵地,深圳报业集团的内容建设水平,主流舆论阵地建设水平,都要与先行示范区相匹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陈寅指出。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新媒体传播的六个趋势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丁伟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一年一度我们又在深圳相遇。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全媒体传播。当前,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新闻传播格局正在发生进一步的深刻变化,新媒体内容生产和传播也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下面我结合人民日报新媒体的实践和探索,跟大家分享六个方面的新趋势。

第一,可视化加速到来。视频是传播的全息载体。从可读到可视,从一维到多维,“无视频、不传播”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随着5G的普及,短视频迎来爆发增长。着眼于此,人民日报加快向短视频布局、向可视化发力。就在上个月,我们推出了“人民日报+”短视频客户端。这是一个PUGC聚合平台,具备视频、直播以及人民问政三大功能。不同于现有的短视频聚合平台,“人民问政”可以让用户上传短视频反映民生问题,具有舆论监督功能,做到“让你看”也“帮你办”。

第二,移动直播有可能进入快速增长通道。短视频或许只是可视化的一个开端,未来将呈现更丰富的视频传播形态。过去几年网络直播高速发展,吸引了大批用户,特别是年轻用户,随着技术的发展,尤其是5G技术的落地,实时态的内容将大面积流行,移动直播有可能进入快速增长通道。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全国移动新媒体聚合平台“人民号”已经吸引超过2万家生产者入驻,成为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内容池,下一步“人民号”将重点向直播和短视频内容倾斜。

第三,高品质视频或将获得增长空间。当传输速率和时延不再是问题,人们便会去寻找更精致的内容。5G将推动视频声画质量显著提升,进一步提升用户的视听体验。在经历了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UGC内容的大规模增长后,视频生产可能向更精细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一些突破时长的高品质视频,特别是和4K、8K、VR等结合的精品视频或将获得增长空间。十一期间,人民日报新媒体以电影级品质摄制MV《我爱你中国》,一经推出就被广泛转载,并在全国众多电视频道和线下大屏播出,全网播放量超过2.5亿。

第四,沉浸式传播正在成为新潮流。这给用户带来沉浸式、跨时空的全新体验,传统的读新闻、听新闻、看新闻将逐渐演进为身临其境的体验新闻。人民日报推出的《56个民族服装任你选》成为今年国庆期间全网互动人数最多的一款H5,用户置身其中亲自参与生成内容,成为传播链条的一环,实现“裂变式”传播,生成的民族照超过7.38亿张。

第五,万物皆媒将为融合传播提供更丰富的场景。5G传输下,信息交互媒介将极大丰富。柔性屏、车载屏、智能音箱等都将成为传输渠道,屏屏可传播,处处皆入口,这样一个万物皆媒状态将会到来,跨界融合将成趋势。今年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全新的时光博物馆,时光大篷车,综合利用大篷车、高铁、油轮、无人机等载体,用快闪店、短视频、MV等形式,极大扩大了覆盖面和影响力,活动线下参观人数超过30万次,线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25亿。

第六,算法改变信息传播的逻辑和规则。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媒体智能化是大势所趋,过去是人找信息,现在传播变得更聪明,将实现信息找人。一定意义上讲,算法将改变信息传播的逻辑和规则,并将和数据、算力一起,决定媒体的竞争力。顺应这一趋势,最新版的人民日报客户端加持了主流算法。目前,我们正在对算法进行优化,努力做到既实现精准推荐,又体现主流价值判断,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同时也要看到,无论技术如何变,产品和传播都要围着用户转。用户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你和你的用户之间,既是信息传播共同体、情感交流共同体,也是价值判断共同体。用户的数量、停留时长、参与程度,代表媒体对受众的聚拢吸附能力、社会动员能力和行为塑造能力。从用户的多维需求出发,让用户直接参与到内容生产和传播中来,构建一个“以用户为核心”的生态,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媒体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

未来已来。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技术只是提供了升级的可能,它不会自动为媒体开辟未来。面对技术进步带来的传播变革,传统媒体面对的困难一点都不比过去少,挑战或许更大。应对挑战,抓住机遇,需要的是变革的内生驱动力和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上个月,人民日报智慧媒体研究院宣告成立。这是一个技术平台、智库平台,也是一个投融资平台。我们想搭建一个机制,促进技术、智力、资本等要素紧密融合,催生“化学反应”,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和多家企业、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我们期待更多伙伴加入进来,一起迎接挑战,一起奋力开拓,一起收获成果。

内容来源:深圳特区报、深圳发布

作者:甘霖 张程 方慕冰 林洲璐 刘莎莎 韩文嘉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原标题:《媒体大咖齐聚深圳 共话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