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南怀瑾老师:凡是修持的人非照这几句话走不可

南怀瑾老师:凡是修持的人非照这几句话走不可

时间:2020-10-07 23:58:18

相关推荐

南怀瑾老师:凡是修持的人非照这几句话走不可

参公案是把古人悟道的经过,仔细研究一番,然后回转来于自己心地上体会。应该怎么走?如何才能相符?都要会之于心,二祖去见达摩祖师时,把自己膀子都砍了,他这样精诚求道的事迹,我们都晓得,但却极少有人注意到,二祖在出家以前,学问已经非常好,是个大学者。他在山东一带讲《易经》,信仰他的人很多。后来,他觉得这个学问,并不能解决宇宙人生的问题,等到再看了《大般若经》后,他认为宇宙人生的真谛在佛法中,于是就出家了。

二祖出家后,在河南香山打坐八年,修了八年禅定。后世因无法获得资料,所以二祖当时修定所走的路线,是修气抑或观心,不得而知。这里要注意,修禅定八年,太不简单了,又具备了第一流的学问修养,后来又跟随了达摩祖师好几年。书上记载二祖来看达摩祖师,在雪中站了三天三夜,达摩不理,反而对他说,佛法是旷劫精勤的无上大法,在雪中站几天求法就行了吗?二祖于是把膀子给砍了下来。后世有人研究,好像觉得达摩祖师要求得很不合理,事实上,从前那一代人的宗教热忱,求法的情操,不是我们后世人所能了解的,高僧传中也随时可以看到。我年轻时,亲眼见人修持求法,燃指供佛,刺血写经等事实。像这种情形太多了,依现在人讲,这是愚蠢迷信,不知是我们愚还是他们愚?古今时代不同,不要轻易对古人下断语。

后来达摩祖师问二祖:你要求什么?他当时又饿又痛又冷,只说:如何是安心法门?如果是我们就会问:老师,我就是念头去不掉。二祖还远胜于我们,他已打坐了八年,再加上以前的用功,他不说念头清净不清净,问的是安心不安心,这个问题大了。

《指月录》是一部大奇书,太好了,但难读得很,要像看电视剧一样,活看。这一段描写二祖向达摩祖师求法时,达摩祖师面壁而坐,待二祖把膀子砍下来时,达摩当然拿药给他敷,包扎一番。若是绝对不理,那就不叫达摩祖师了,也不是佛法了,这中间细节没有记载。立雪、砍膀子、求安心法门的时间,并不在一起,各是一回事,书上硬是把这三件事连在一起。

安心是什么意思?安的是什么心?二祖这时膀子也砍了,又冷又饿,他的心当然不安。所以达摩祖师答他:你拿心来,我给你安!这时达摩祖师把印度人的大眼睛一瞪,一把粗胡子,一定把二祖给吓住了,这一骂,神光的魂都掉了。不是他胆子小,这个疑问太大,答案又太奇,搞得他心都掉了,魂也飞了。然后他说:觅心了不可得,找不出来。达摩祖师说:我已替你安好了,就是如此。

二祖跟了达摩祖师几年以后,达摩祖师告诉他:“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走修证的路子,不管大乘、小乘、不管哪一宗、在家、出家,凡是修持的人,非照这几句话走不可。

“外息诸缘”,外界一切环境都要丢掉,我们学佛修证不成功,就是这一句话做不到。我们的心都是攀缘心,这件事做完了,又去抓那件事,事情永远做不完,外缘也永远息不了。

“内心无喘”,就是十念中念安般法门里头,做到不呼不吸,进入四禅八定的境界。

“心如墙壁”,内外完全隔绝了,外界任何事情心都动不了,也没有妄想出现,也无妄念起来。

注意,做到这样的就可以入道了,可以去证悟菩提,可以去证“道”。

达摩祖师告诉二祖这一句话,应该是在问安心法门之前的事。达摩权衡二祖的禅定功夫,再教他禅定的路线。二祖问此心不安,应该是在功夫做到了以后的事。为什么?假定一个人做到了“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敢说自己成佛了吗?心安了没有?悟道了吗?这时究竟什么是佛?什么是菩提?还是搞不清。所以此心不得安。

后来二祖传法给三祖,交付衣钵以后,比济颠还有过之,到处吃喝乱逛。像他这样大名鼎鼎的学者,出家以后专心用功,达摩祖师又付法印给他,等他交出衣钵后,晚年的生活完全不同,又喝酒,又在花街柳巷到处乱跑。人家问他:你是禅宗祖师,怎么逛到酒家去了?二祖讲了一句话:“我自调心,何关汝事。”

问题来了,他求的是安心法门,达摩祖师一接引,把安心法门给他,但是到了晚年他还要去调心,此心尚不得安,可见二祖所讲禅宗安心,这个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仍是一个大问题。没有成佛以前,谁的心都不能安,包括罗汉、菩萨,都没有究竟安心,除了大彻大悟,谁都不能安心。

拿现在学术思想来讲,唯心思想与唯物思想,两者在争战。我们晓得心物是一元,究竟心怎么样能够造成物,如果不到成佛的境界,谁都下不了结论。所以,在理上尽管谁都会讲,事实上心却安不下来。

《如何修证佛法》

“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懂了这个道理要“经营”,像做生意一样慢慢一点一点赚起来。“养鄞鄂”,鄞鄂是堤防,自己要做一个堤防,像城墙一样。我们常讲达摩祖师的徒弟二祖神光问,禅宗要怎么用功?达摩祖师讲:“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其实佛道两家都一样,《参同契》成书的时候达摩祖师还没有到中国来,是二百年之后才来的。

达摩祖师所讲的这句话,和“经营养鄞鄂,凝神以成躯”是同一道理,表达不同而已。达摩祖师说的“外息诸缘”,我们容易懂,修道人外面什么都不管了,眼睛闭着打坐,死了人都不管,真正自私自利了。修道学佛是绝对自私的,自私自利到了极点才能大公无私呀,先把自己度好才能度人嘛!像游泳一样,你不会游泳怎么跳到海里去救人啊!这个“无喘”是心不动念了,到这个时候呼吸已停住了,念头也跟着清净了。“心如墙壁”,内外隔绝了,墙外跟墙内隔开了,这样还不是道哦!达摩祖师说“可以入道” 了。所以要注意后面这一句,有些人说“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就是道了,不对!这只是说做工夫要能内外隔绝,才有资格来入道进门,这也就是“经营养鄞鄂”,一阳来复的时候。

“凝神以成躯”,这时在学佛的人来说叫修定,得定;道家是讲功用,不跟你讲原理。“凝神”最厉害了,好像冻结不动,凝结拢来,“凝神以成躯”,把这个功能凝结拢来,慢慢构成一个身外之身,在生命之内或之外成就新的生命。

《我说参同契》

达摩祖师告诉二祖,当然他在那里有多久没有记载,也跟在他身边了,在嵩山少林寺那边,告诉他怎么用功:“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是真东西来了。外面境界一切放下不管,这个外不是身体以外哦!你内心那些什么念佛,念咒子,做各种各样的功夫都放掉。“内心无喘”,“内”也不是身体以内的内,再深一层,你各种念头、各种思想一概放掉。然后,呼吸也宁静,不呼也不吸,没有心息的往来,完全宁静了。到这个时候,“心如墙壁”,内外隔绝了,外边也打不进来,“可以入道”,可以进门了。功夫没有到这一步,什么都不要谈。所以这一段记载很真实。

然后记载说,这个时候,二祖还跟在达摩祖师旁边,跟了多久,这个查不出来。每一次,他向师父报告用功的心得时,达摩祖师“只遮其非”,不对!不对!否定了他。没有告诉他什么不起妄想,无念就对这类的话;也没有告诉他怎么去除妄想,怎么就是道,一切只是否定而已。

有一天,二祖来告诉师父:师父啊,我做到了,我到达了,外缘都息掉了。换句话说,一念不生,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不起了。达摩祖师说,你不要落在断灭见上哦!认为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没有,都空了,那就不是了。他说:没有啊,我都清楚啊。好,从此入门了。

这一段“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个时候也不打机锋,也没有什么转语!这些路线走的是真正的禅宗,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一条直路。而在这句话中有关功夫见地,你自己参一参,这个参不是去研究,是一边做功夫一边体会,保证你成功。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一切放下完了,既不落入昏沉,又没有散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身自性自然现前,这是一个重点。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修行上,“致知在格物”是什么呢?就是达摩祖师告诉我们,禅修的时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注意这四句话,“外息诸缘”,把外面物质世界的一切引诱、一切情绪都潇洒的放下,就是格物了,不被引诱。“内心无喘”,不是不喘气的意思,是心念知止而后有定,到诚意就是无喘了,呼吸也跟着自然停止。“心如墙壁”,到此时,好像内外分离,外物影响不了内心了,就是初步的格物。“可以入道”,如此打坐修行,慢慢深入进步,就可以入道了。

《二十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