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徽商虽狠见到谁还要忍一忍 哪个低调家族掌控了上海金融命脉

徽商虽狠见到谁还要忍一忍 哪个低调家族掌控了上海金融命脉

时间:2021-08-20 00:28:04

相关推荐

徽商虽狠见到谁还要忍一忍 哪个低调家族掌控了上海金融命脉

晚清商帮中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徽州人虽狠,见到山上人还要忍一忍!这个“山上人”指得就是近代金融第一家族,洞庭席家。

胡雪岩就是凶狠的徽州商人的代表,很多人都以为他败在李鸿章的“白手套”盛宣怀之手,其实给胡雪岩致命一击的那人叫席正甫。

洞庭席家和洞庭湖没有半点联系,而是苏州洞庭东山。席正甫出生于鸦片战争时期,他的童年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三岁丧母,十岁亡父,为躲天平天国战乱,席正甫兄弟四人来到上海,在舅舅沈二园的钱庄里做学徒。

1842年五口通商后,洋商迫切希望获得更多的利润,但因言语不通,又加之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让他们寸步难行。

为了顺应洋商的需求,于是诞生了一个特殊的买办群。沈二园和席氏兄弟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从钱庄转向洋行。

1872年,舅舅沈二园成为新沙逊洋行的第一任买办,两年后席正甫成为汇丰银行的第二任买办,他的前任是传奇买办王槐山。

1874年,清廷为挽救东南海防危机,向汇丰银行借一笔200万两的“福建台防借款”。这是清廷第一次向洋行贷款,王槐山却如同接了个烫手山芋。如果做不成,英国老板会不高兴;可如果朝廷当了老赖,谁又敢去收款呢?

王槐山决定在洋人和朝廷之间打太极,派一个跑街席正甫到天津交涉。席正甫在天津多方打探后,认为这个烫手山芋实则是个泼天的富贵。

中法战争已迫在眉睫,清军必须大规模购买军火,如果汇丰不出手,势必会有别家出手。经过反复交涉,席正甫最终促成了这笔借款,利息比市价几乎高出一倍,分十年还清,并以盐税做担保。

席正甫的胆识和能力得到了汇丰高层和清廷的一致认可,替代王槐山也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此后席正甫一发不可收拾,疯狂参与沪宁、广九、津浦、京奉等铁路的贷款,从中获取巨额利润。

让席正甫名声大噪的是打败“红顶商人”胡雪岩。席正甫在上海率先开展拆票业务,简单来说就是让钱庄、票号以信用为担保,向汇丰申请短期借贷。

靠着汇丰的金子招牌,席正甫在市面上大量收取低息存款,然后转手借给同行,以赚取丰厚利润。这使得汇丰具有控制上海金融的能力,并逐步展露出“中央银行”的派头。

胡雪岩外号“胡大善人”,总想靠一己之力,不让机器抢了广大织户的饭碗。为不让洋商轻易获得生丝,胡雪岩凭借官商两界的关系,大量囤积。

这看似普通的商战,实际上已经触碰到汇丰的利益,因为他们是洋商背后的股东。胡雪岩做生意从来都是“十个水缸,七个盖”,对付传统票号、钱庄绰绰有余,但碰上现代金融手段,却又不堪一击。

汇丰银行已经具备了制造货币供应紧张的能力,席正甫一步步拉紧了胡雪岩的资金链,但他没有对胡雪岩痛下杀手,而是把这个坏人让给了盛宣怀,所以才有了开头的那段顺口溜。

席家另外三兄弟也很牛气,大哥席嘏卿是老沙逊洋行和麦加利银行的买办;三弟席绪华是英国德丰银行、华俄道胜银行买办;四弟过继给了舅舅沈二园,就是后来著名的“沙逊老四”。

当时上海滩20多家大型银行中,有13家都是席家人在打理,用席家后人的话说:“他们几乎控制了上海的money”。

因为渗透到中国金融的各个领域,不管是后来的军阀混战,还是抗日战争,席家在这块生意损失了,迅速能从别那块生意上补回来,轻松成为中国金融界的“东方不亮西方亮”。

参考文献:《金融豪门 洞庭席家》;《胡雪岩的金融败局》;《席正甫家族:中国近代金融第一家》;《席氏家族与上海》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