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大暑时节话“大暑”——心静自然凉!

大暑时节话“大暑”——心静自然凉!

时间:2019-10-03 23:01:22

相关推荐

大暑时节话“大暑”——心静自然凉!

今天是大暑节气,大暑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季节。那么,大暑时节的北方民间习俗有哪些呢?古代人又是怎样度过“酷暑”的?

一、大暑时节话“大暑”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天文学意义上的夏季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之后便迎来立秋。农谚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这个期间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是我国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许多地区的气温达35度以上。所以大暑气候特征是:“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日大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国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摄氏40度的高温天气。大暑时节是喜温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雷阵雨最多的季节。有谚语说:东闪无半滴西闪走不及。”意谓在夏天午后,闪电如果出现在东方,雨不会下到这里;若闪电在西方则雨势很快就会到来,要想躲避都来不及。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为证: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大暑所在的六月也称“荷月”,六月二十四日,相传是荷花生日,所以民间有赏荷花的习俗。在我的家乡承德避暑山庄水心榭的“银湖”,7月间满池荷花盛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不是江南,更胜江南。每当旭日东升,在晨雾的笼罩下,荷塘幽静。炎炎夏日,去避暑山庄赏醉美荷花,将是人们的最佳选择。

大暑节气虽然已经到了夏季的尾声,但是大暑时节才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遇到这样的天气,人们的心情一般是比较郁闷和烦躁的,有时候还会食欲不振,心情郁结.所以防暑降温是每天的头等大事。

二、北方大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大暑来临前后是一年中最热、农作物生长最快、最关键的时期。既为酷热节令,在三伏天热人们很是注意饮食,在北方将之称为“贴伏膘”。 这个时候,北方人的习俗是吃面条、饺子、鸡蛋等,北京俗语为“头伏饽饽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因为每逢伏天,人的胃口就不好,在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里,面食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夏三伏,晒冒油。”三伏天,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必须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可多喝清凉饮料、淡盐水、绿豆汤等,同时采取防晒措施。

大暑时节到,暑湿之气易入侵人体,在饮食方面应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暑、化湿健脾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茯苓、山药、南瓜、冬瓜、西瓜、乌梅、番茄等。 在饮食调理上,建议可多吃苦味食物,如苦菊、芹菜、黄瓜、苦瓜、萝卜叶等,具有抗菌消炎、解热去暑、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等多种功能。

三、 古代人酷暑怎样养生

在暑热天气里,现代有空调、电扇,有冷饮、冰糕,那么在古代,古人们是如何度过如此炎热的大暑节气的呢? 由于酷热气候,在以大暑为代表的三伏天内,人们大多以安居静养为主。为了消暑,还发明了种种民俗,在古代尤为昌盛。古有伏日颁冰之仪式,即伏日将头年腊月窖藏的寒冰取出,供人们消暑。史料记载其‘清冷可听,亦太平之音响也’。至晚清,北京仍有赐冰之举。从暑伏日到立秋,各衙门例有赐冰,按照官员等级不同发放‘冰票’,人们凭借冰票自行领取。”

古时候虽然没有空调,但是古人们会找阴凉的地方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夏日闲放》写道:

时暑不出门,亦无宾客至。静室深下帘,小庭新扫地。褰裳复岸帻,闲傲得自恣。朝景枕簟清,乘凉一觉睡。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夏服亦无多,蕉纱三五事。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这首诗是白居易大暑所作。大暑酷热,诗人不愿出门,也无人来访。安静的房间挂着纱帘,隔出一片静谧,小院的地刚刚扫过,干净整洁。“褰裳”即撩起衣裳,“岸帻”即推起头巾,表示自己很洒脱不羁,闲适又恣意。竹席清凉正适合歇觉。午餐一两道小菜,夏衣也只几件蕉纱。既然已经能自给自足,多余的财物就是劳心费神了。若是同颜回(孔子的学生)相比,自己只怕还太富贵舒适了。诗人描写了自己夏日简约却不简单的生活,表达诗人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