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敦刻尔克》艺术与技术 理性与感性的时空碰撞

《敦刻尔克》艺术与技术 理性与感性的时空碰撞

时间:2024-04-02 08:43:08

相关推荐

《敦刻尔克》艺术与技术 理性与感性的时空碰撞

艺术与技术的交融——叙事的精巧与大画幅的震撼力

诺兰的叙事艺术一直为人称道,而《敦刻尔克》的特殊性在于对于观众们而言,“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个载入史册的二战转折点已经融为了文化的一部分,但凡对历史有一些了解,这个故事的结局就已经失去了悬念。

但诺兰仍然利用自己强大的叙事能力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故事体系——电影采取三线叙事的方式,分别是海岸上等待撤退的英国士兵的一周、被征调的民用船长道森先生的一天、以及英国空军作战的一小时,三条叙事线各自交错,相互照应, 同时又个性鲜明,汤米的故事是险象环生、疲惫不堪的冒险求生。

道森先生的叙事线则体现着家庭之爱, 法里尔的叙事线近乎孤胆英雄的传奇故事。这最大限度地展示了战争的真实、个体命运的充沛情绪,三线并进的主人公最终能否完成平安回家这一目标会始终牵动观众的心。

三条线的交错并不是简单的插叙或倒叙,而是如同三条不同长度的弹簧以不同的速度回缩,并最终相遇于大撤退成功这一个点。由于时间的不同步,飞行员法里尔段落的叙事势必要被拉长,而士兵汤米的故事则要被压缩,观众往往在看到汤米等人在夜里遭遇袭击,落入海水时,又看到空军驾驶着飞机在白日阳光下追逐。

在观众还没有整理出“一周,一天,一小时”之间的关系时,便会陷入疑惑之中, 但悬念也由此产生。在这样的组合段叙事中,观众看到了汤米、道森先生和法里尔三个拥有不同命运,不同经历,互不认识。

但因为战争而被置于敦刻尔克的任务,其背景、身份、战斗经验等显然被故意拉开距离,由此引向了战争的不同层面,老兵与新兵的区别明显且自然,诺兰对多元复杂的战争情形的概括力也由此体现出来。

时间是一个“相对物”,真实的时间长度有时候会给人不同的时间体验,也就是所谓的“度日如年”和“分秒必争”的对比吧,诺兰充分运用了时间的相对论,“时差设计”是烧脑,有趣的。除却海陆空三线时钟般精密交错的叙事艺术之外,《敦刻尔克》对于技术的追求也让人叹为观止:在进入数字时代拍摄的今天。

电影《敦刻尔克》依然坚持使用70毫米胶片IMAX摄影机拍摄,依靠电影本体的视听语言制造了一种“沉浸式”观影体验。作为胶片的忠实使用者,导演诺兰一直坚持采用胶片的方式来拍摄制作他的影片,《敦刻尔克》几乎全片镜头都采用了IMAX胶片的大画幅格式。

加之对画面色调的精准把控,巨大画面所带来一般画幅难以比拟的真实感与压抑气氛;同时,为了制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影片最大限度还原了所有场景所涉及的音响效果, 如街道环境声、枪声、海滩环境声、飞机轰炸的声音、炮火的声音,甚至是脚踩沙子的声音,等等。

除此之外,影片利用蒙太奇音效制造贯穿整个影片的滴答声,这种滴答声不但是影片里所有人物内心的声音,也是观众观影过程中紧张心情的外显。电影是视听的艺术,而借助技术将视听元素发挥到极致,给我们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这才是电影人所应追随的“初心”吧。

理性与感性的碰撞——滚动的历史巨轮与反英雄主义的小人物

《敦刻尔克》中没有出现任何一个德国士兵的正面镜头,子弹、炮弹仿佛都是从天而降,这个设定造成了一种奇妙的效果:让这部电影一直处在一种宿命般的吊诡中,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就像电影中一个士兵所说:“现在在海滩上找一具英国人的尸体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

我想,这就是这个电影的理性与克制所在,可能真正的战场就是如此,士兵们可能连近在咫尺的敌人都还来不及发现,未知的历史巨轮裹挟着人们不断向前,不正像那些无从判断的枪炮到来时一样,我们只能抱头趴在沙滩上,除却祈祷别无他法。

正是这种仿佛上帝一样的视角只是起到了一种提醒人们“是啊,我们在亲临一场真正的战争”的作用,而没有喧宾夺主——历史只会在未来给你过去的答案,而不会在过去许诺你未来的胜利——才能够将我们有限的观影精力与感情投身到影片中“亲临”战争的小人物身上。

在《敦刻尔克》中,我们第一眼竟看不到一个像《拯救大兵瑞恩》或《血战钢锯岭》这样的影片中塑造的战争英雄(可能电影所有的帅都被从头到尾没露脸的飞行员汤老师耍了吧……)。

在开场的十分钟里,我们只能看到英国士兵被德军打的抱头鼠窜、征兵广告当做厕纸,甚至更换军装利用伤员花式逃命,而一直伪装身份的法国士兵暴露后,他身边的英国士兵并没有像传统主旋律电影中的情节一样接受这位异国兄弟,而是为了让船能够浮起来而叫嚣着把他扔出去。

然后,一个维护法国人的英国士兵也被要求下船——因为他和其他人不是一个团的。诺兰这样说:“最终在战争中发生的事情是非常随机性的,不是有逻辑的,它不是诗意的,我会尊重这种人类寻求生存的本能,而不能说是真正的英雄主义。这种本能一部分来自于自私,另一部分是来自于求生存的欲望。”

他既承认了平凡人的弱点,也赞扬接受平凡的勇气。小人物视角的另一表现在于人物形象的模糊化,出场主要人物的身份背景、心路历程、对白交流几乎被压缩到了极致,也许对于诺兰来说,在一场战争中不被人们在意的每一个阵亡、逃脱、生还的个体都是电影的主角。

在整个影片的叙事中,人物固然推动着情节,但我想诺兰更希望的是我们将自己代入到那个时代中去,在炮火爆炸中,抛开居高临下的上帝视角,进入“有我”的境界,进一步得到一种对战争的“浸入式体验”。

结语

《敦刻尔克》没有传统战争题材电影的那种史诗感,相反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核可能也与战争无关,这就是一个包裹在真实历史外衣下的、表达对“家”的向往与思念,正是这样的精神动力才驱使着小人物们翻过历史巨轮,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