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龙抬头这天一定要理发吗?其实这两者本来没什么关系

龙抬头这天一定要理发吗?其实这两者本来没什么关系

时间:2024-03-26 23:10:29

相关推荐

龙抬头这天一定要理发吗?其实这两者本来没什么关系

一说到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很多人自然会想到剃龙头(剃喜头)。虽然人们在这天理发是为了图吉利和祈福,但是它与龙抬头本来没什么关系,是逐渐演变成了这样。

“龙抬头”一词最早出现在元朝,而在此之前,只有“二月二”。古时的中国是农耕社会,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伏羲首创在二月二“天子亲耕”,周武王时期变成了君臣定期举行的活动。在后世的传承中,逐渐演变成了民间的节日,衍生出了众多祈求丰收和驱除灾祸的风俗,也有了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龙头节等多种称呼。

“龙抬头”这个名称的由来与古代天文学有一定关系。在二十八宿中东方七宿组成“苍龙星宿”,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晚上,代表龙角的“角宿”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大约一个钟头后,代表龙咽喉的“亢宿”升到地平线上,接近子夜时分,龙爪“氐宿”也出现了,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古人发现了这个规律,并用此来判断时令。

龙抬头节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惊蛰之后到清明之前,北方干旱少雨,再加上蛰伏的昆虫苏醒了,病虫开始侵害庄稼,对农业生产很不利,人们求雨和消灭虫患的心理迫切。在神话传说中“龙王”主管降雨,还能帮人祛灾。于是人们就在二月二祈求“龙抬头”,以保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在清朝之前,汉族男子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妄动,剃头简直就是剔命。他们只理发,也就是沐发与梳栉(梳理头发)。清军入关后,清廷为了长久统治,让汉族从此不敢抬头反抗,下达了“剃发令”,将汉族男子的束发为髻改为金钱鼠尾。其实,明末清初时的民间就开始流传“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风俗。起初是为了怀念明朝,以表“思旧”,但这话不能明说,于是就说成了“死舅”,听起来还挺吓人的。从此,如果正月前不剃发就得等到龙抬头这天了。

清廷“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强制剃发令让当时的民众既惊恐又愤怒。据历史记载,清朝下达“剃发令”的时间不是顺治四年正月,而是顺治二年六月。汉人为了项上头颅被迫剃发,但反抗并没有停止,“正月不剃头”即是一种反抗形式。同样是让民众剪发,民国就温和多了。而且剃头还有了积极意义,即剪除耻辱和落后,发奋以图强!后来,人们开始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美好的愿望。

至于把“剃头”叫做“剃龙头”是为了沾“龙气”,图吉利。不止于此,就连日常的食品也改了与龙相关的名字,比如龙须面(细面条)、龙耳或龙角(水饺)、龙子(米饭)、龙鳞饼(煎饼)、龙拿珠(面条+馄饨)、食龙头(吃猪头)、撕龙皮(吃葱饼)等等。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