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红楼梦:为何贾宝玉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下人的态度各有不同?

红楼梦:为何贾宝玉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下人的态度各有不同?

时间:2020-05-14 21:04:03

相关推荐

红楼梦:为何贾宝玉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下人的态度各有不同?

红楼梦:为何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对下人的态度各有不同?

宝、黛、钗、与下人关系不同的原因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经历密切相关。林黛玉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她的母亲贾敏是贾母最疼爱的小女儿,王夫人曾说过:“当年你林妹妹的母亲,是那样的尊贵,那才叫千金小姐呢!”她的父亲林如海也非等闲之辈:“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家业已经经历了五世。

起初的时候,只是封侯三世,只因为当今皇上降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才有延续至如海之父,又传承了一代:到了林如海这里,便是正经的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鸣鼎食之家,同样也是书香门第,今如海己四十,只有一个三岁之子,偏又于去岁死去。”家境甚好,且又是独子,父母“爱如珍宝”更是受宠。她虽柔巧灵慧,但生来就极其弱小,所谓“病如西子胜三分”,生理条件为她性格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不料“红颜命薄”,幼年丧母,只得“抛父进京都”投靠外祖母去了。没过多久,父亲也去世了,只剩下她孤苦伶一个人。

对于一个出身于富贵之家被视为掌上明珠的千金大小姐,失去至亲,一个人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内心肯定格外的脆弱敏感。出生于书香之族的她,除了读书识字外,不懂的人情世故,不知如何讨别人的欢心。“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她,只能“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精神高度紧张到敏感的状态。从小能吃饭时就开始吃药,身体长期不好,精神负担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重。再加上她生就诗人气质,敏感而脆弱。

这些原因使她产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之感。在“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的贾府中,每个人表面上都披着温情礼仪的面纱,实际上却很势利,“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如此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即使有贾母的照应,然一有不顺心,仍不兔因“终是客边”的自卑自怜而伤心落泪。环境的重压、多疑小性儿的产生,也就是自然的了。周瑞家的送花,黛玉对礼物却表现得极为冷淡,还讽刺地说:“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黛玉要求别人平等对待,并不希望更不乞求别人的施舍。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她细心审视着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敏感的心理马上做出了推测。周瑞家的反应更使她相信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于是毫不客气地将内心的不满宣泄出来,也毫不顾忌对方的窘态。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看,这“小性儿”的发作在一定的情理之中,虽有极端之嫌,却正是这位叛逆者的性格特征。

第八十三回里有这么一段描写“黛玉听到园外的老婆子在赶一个不干净的毛丫头道:‘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算是个什么,也敢来这园里面混搅!”林黛玉听到之后,竟然大叫一声:‘这里断然是住不得了!’一边用指着窗外,两眼反插上去。原来黛玉虽然住在大观园中,凭借着贾母的疼爱,但依旧别人身上凡事终是寸步留心。无意中听到窗外老婆子这样骂别人,一竟也会胡思乱想成像专骂着自己的。一个千金小姐,只因没了爹娘,不知何人指使这老婆子来这般辱骂,哪里委屈得来。

因此,可见黛玉在贾府是多么的敏感,小心,连下人无意的一句话,都能对号入座。其实黛玉的个性并非只是多愁善感、尖酸刻薄。她何尝不想快乐幸福地生活,只是在“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情形下,她无法永远快乐。黛玉的个性中有着幽默风趣的一面,林黛玉的幽默风趣是同时也是智慧和才情的表达。表明林黛玉并不是一个格格不入的人,她可以和大观园中的姐妹们相处很融洽,以自己的幽默风趣给姐妹们带来欢声笑语,展现了;林黛玉性格中活泼开朗的一面。

黛玉是性情中人,以诚待人,虽然她在下人中的口碑不及宝钗,但她对一个人好绝对是真性情的表现。她不善于掩饰自己的情绪,黛玉是个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典型的感情动物.她的一切喜怒哀乐皆由此来,行动言语都由此起,并无其他目的和动机。

黛玉更像一个无力保护自己领地的小兔子,活的惊恐小心,行事偶尔过头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因此容易得罪人。黛玉没有把紫鹃当下人看,黛玉的先进和平等思想成全了紫鹃的一片温婉高尚之心,而丫环紫鹃的情义又点亮了黛玉悲凉的一生,名为主仆,实则是情同手足,生死相伴,人间佳话,为黛玉欣慰,为紫鹃欣慰:紫鹃,有情有义,识大体有见识,无非分之想.不争荣夸罐,骨子里没有看低自己,更没有惹是生非,真正的任是平凡也动人。

对于出身“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富贵皇商之家的薛宝钗,经济生活无疑是丰富的,但政治地位却很低下,在社会地位上不如贾家,也不如世袭列侯的林家。商人精明算计阿奉承等习性,从小耳濡目染着宝钗,家庭的影响使她个性务实,并且无形中赋予了宝钗计较厉害的性格,使她形成了“又要自己占便宜,又不能得罪人”的处世哲学。

她老成圆滑,压抑自己的情感以求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在点菜,看戏等方面,迎合贾母的喜好,就充分揭示出了她出身于商家的处世态度。不可否认,寄居于贾府的处境,也是使她这样做的一个原因。再者书中第二回交代宝钗进京最重要的原因是要“充为才人赞赏”(宫中女官名)。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钗黛性格为人以及处事的态度和方法与其家境和遭遇是密不可分的。宝钗是喝了“磨刀水”的人,心里明白,却装糊涂,八面玲珑。作为大家闺秀,薛宝钗从小就饱读诗书,个人是群体的细胞,个人修养直接影响到与人交往的效果,影响到个人在家族和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薛宝钗很注意个人的修身,力求适应家族、社会生活的需要。以积极修身养性来完善理想人格,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群体。

家庭教育方面,薛姨妈从小严格管教,如宝钗自述小时候也爱看“杂书”,后来大人又打又骂才“改过来”,变成中规中矩的贵族淑女。她的头脑里浸透着封建主义思想,哥哥这样不成气候,打理家事就都落在了薛宝钗一人头上,见得多了,时间长了,宝钗也就日趋成熟起来。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使她懂得了“利弊大事”,也促使她把握现实功利利益,同时极力控制自己的感情,以精细的方式平静地处理一切。加上束缚女性身心的封建礼教社会的环境,这也是重要原因。她是封建各种礼束的守卫者。她在贾家与下人关系都很好,受众人的喜爱。

在这一思潮的冲击下贾宝玉也感到了女儿们的痛苦,听到了她们的呻吟。在与众多下人的接触中,他认识到她们是那样的纯真、善良,却没有人身自由。她们不过是贵族们驱使的奴,消道的工具。他看清了男人的面目,女儿这一世界与那浊臭不堪的男子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的奇怪念头:如“女儿们都不嫁不死,终身与他为伴”,“死后众多女儿的眼泪把他送到鸦雀不到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再也不托生”。

然而,贾母的溺爱却为这些思想提供了温床。另外,他对自己的男仆也非常好,身为主子的贾宝玉,已经看清统治阶级的真面目,痛恨那些只会作威作福,靠欺诈他人血汗来供自己纵情享乐的主子们。他看到了下人的血泪,听到了下人的控诉。

金钏儿的蒙羞跳井,在宝玉身心上撕开了一道道伤痕,使他认识到了下人的辛酸。金钏儿死后,宝玉“五内摧伤”,鸳鸯事发,宝玉心中“着实替鸳鸯不快,只默默地歪在床上”,可见他是站在被压迫者一边的;尤二姐被逼死,宝玉更是“闲愁胡恨,语言错乱,可见内心受打击之深;司棋被逐,宝玉从“如丧魂魄一样”,发展到“瞪着”眼睛,“恨恨”作声骂人,思想上的反抗已经见于行动。下人们的反抗斗争,更促进宝玉性格向上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下人们的反抗斗争是统治者倒行逆施的结果,鸳鸯抗婚事件是个典型。其他下人的反抗,也大概如此。宝玉置身在下人反抗的行列里,先以“物不平则鸣”的思想支持他们,同时又从他们反抗行动里汲取精神力量。贾宝玉从下人的反抗斗争中形成的民主主义思想,并不断地试图从中作出关于人生道路的理论概括,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