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火笔生墨绘乾坤——东营“铁笔”画师在葫芦上“烙画”人生

火笔生墨绘乾坤——东营“铁笔”画师在葫芦上“烙画”人生

时间:2024-06-10 07:31:24

相关推荐

火笔生墨绘乾坤——东营“铁笔”画师在葫芦上“烙画”人生

葫芦作纸,烙铁为笔,有花鸟鱼虫的意趣,有山水之间的闲情,有顾盼神飞的灵动,有吉祥如意的寄托……走进府前社区慧海小区牛成元的家中,满眼都是大大小小、形体各异的葫芦,有歪头大肚的,有细腰昂首的,有憨态可掬的……最大的有半人高,最小的精致盈掌。

牛成元坐在桌前,整个身体只有手腕的微微移动,手中被烧热的电烙铁发出点点红光,随之一缕细微的青烟飘起,一个可爱的胖娃娃便在葫芦上出现了。他擦擦额头上细密的汗珠,讲述起自家几辈人与葫芦烙画之间的不解之缘……

三代传承,一支铁笔传技艺

烙画古称“火针刺绣”,近名“火笔画”“烫画”等,是一项用火或电将烙铁烧热后,在物体上熨出烙痕的技艺。葫芦则因拥有光滑坚硬的木质表皮、皮色较淡可充分显现烙痕浓淡变化等特点,而成为备受烙画艺人青睐的原材。

“与葫芦烙画的缘分,还要从自己爷爷那辈说起。”牛成元,字清远,号豐草堂主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牛氏艺术葫芦的第三代传人,他介绍,以前自己爷爷在世时,家中以制伞为业,19世纪闯关东的时候,在东北偶然间学到了“葫芦烙画”这门手艺。“具体爷爷怎么学的,跟谁学的,我们不知道,但只知道他非常喜欢,虽然生活贫苦,但这门手艺却始终没有丢掉。”

到了牛成元父亲那辈,手工制伞行业已经没落,为了生存,他开始转行做起刻章刻印这门行当。“奔波之余,父亲还是经常会拿起葫芦作画,我从小在旁边耳濡目染,对烙画也充满了兴趣。”牛成元说,在幼时的印象中,每当闲暇之时,看见父亲点燃一根粗香,中间插一根细针,他便知道父亲要开始在葫芦上烙画了。香烟缭缭中,葫芦上那一幅幅山水人物,为牛成元的童年增添了无限乐趣。

转眼间,牛成元接替了父亲的刻印手艺,葫芦烙画变成了他的业余爱好,不过是把自己创作的葫芦烙画作为收藏或者送给朋友。直到2000年之后,他才全身心投入葫芦烙画中来。

“这些画都是我一笔一笔烙上去的。”牛成元拿起一个作品递给笔者,“你看这幅五牛图,这幅画采用的是工笔画法,我先把原画轻轻描上,再用烙铁勾画,用了好多天才完成呢。”笔者发现,这幅《五牛图》从平面到了葫芦的曲面上,仍旧栩栩如生。再随意拿起一个《吉庆有余》的作品,一条大鲤鱼在其中活灵活现,几个胖娃娃更是憨态可掬。

廿载烙痕,大千世界画中存

“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云万里身。收起鬼神窥不见,用时能与物为春。”葫芦谐音 “福禄”,“福禄”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一个向往,希望生活平平安安,财源滚滚。自古以来,葫芦就被认为是吉祥幸运的象征。

“中国人喜欢图个吉利。”牛成元拿起一个葫芦摇了摇。“里面葫芦有籽,在大家看来是‘多子多福’的意思。”形态可居的葫芦本就招人喜欢,而被他穿上“衣服”之后,就更加受人喜爱。

一幅完美的葫芦烙画要经过挑选葫芦、设计构思、勾勒线条、初步烙印、反复渲染、清理装饰等多个步骤完成。“葫芦不开口,种子要保留,这叫做‘子孙万代’。葫芦形状要‘上小下大’的八宝葫芦,这叫做‘平安和谐’。”牛成元表示,选好的葫芦是不能直接用的,首先要阴干、清洗、打磨、再次阴干,最后晒干。光是这几步就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

创作时,手法、火候和力度都非常重要。“我们有句话叫做‘意在笔先、落笔成形’,这要经过常年累月的练习才能做到。”他介绍,葫芦烙画过程中要使用勾、点、染、擦、描等多种手法,搭配烙铁火针刻画增强立体感。创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不同于在纸张上作画,在葫芦上面可做的修改十分有限,要求尽量能一气呵成。“虽然相较在白纸上更难,但在葫芦上作画也有一样益处,创作出来的作品既有国画的平面风格,又有立体的肌理感受。”

从小的耳濡目染,让牛成元少走了很多弯路。至今,他仍然记得自己独立完成的第一幅作品《猛虎下山图》时的那种喜悦,如今回味咀嚼,仍能跃然于心头。虽然有父亲的指导,但与很多工艺匠人一样,他的成功也建立在日以继夜的辛劳之上,有时为完成一件作品,宁可不吃饭、不睡觉。牛成元最满意的一幅作品是《十八罗汉图》,在一个半人高的葫芦上,他烙画的十八位罗汉栩栩如生,下面还有每个罗汉的简介,完成这幅作品,他足足用了二十几天的时间,至今提起,仍是心头第一得意之作。

因为还有篆刻的基础在,牛成元在原来单纯葫芦烙画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书法、印章等元素,形成了“书画印”一体的风格。“在北方,很多人喜欢买一些葫芦给老人作贺礼,还有不少外国朋友带回国送人。”看到大家对葫芦烙画这门手艺的认可,他打心眼里感到高兴。疫情期间,他结合自己的特长,创作了《三山镇瘟神》等系列作品,并拿出自己的部分作品进行义卖,所得均捐给了战疫一线。

二十年间,牛成元大大小小创作了有几千幅作品,给各式各样的葫芦穿上了各种“中国风”的衣服。那些葫芦在他手中摇身一变,变成一件件珍贵的艺术品。他的“牛氏艺术葫芦”被列入东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牛氏葫芦的第三代传人,他有两个愿望,一个能将葫芦烙画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一个是能让这些美丽的作品进入更多人的眼中、心中、家中,给更多人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