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佛教:常做这三件事 折损福报而不自知 看看有你吗?

佛教:常做这三件事 折损福报而不自知 看看有你吗?

时间:2021-10-12 23:44:18

相关推荐

佛教:常做这三件事 折损福报而不自知 看看有你吗?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懂得造福、惜福,《尚书》中有五福临门之说,所谓五福,即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世人信佛学佛,除了发无上菩提心,誓愿求出离之外,还有求世间的人天福报。但是,福报是从何而来,我们平日拜佛,能不能求来福报呢?答案是不能,福报不是从诸佛那里求来的,而是从众生当中得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实际上佛陀曾反复为世人开示其中的因果道理。

因果理论是佛门基本义理之一,它被用来说明世间一切关系。因为能生,果为所生;能生果者为因,由因而生为果。福报也不离因果,譬如求子女孝敬,儿孙满堂的福报,那就要耕耘“恩田”,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求得佛法的精进,则耕耘“敬田”,尊敬师长;求得财源广进的福报,就要耕耘“悲田”,救济生活困顿的有情众生。

所以说,福报来自于众生,而下面这三件事,是最折损福报的,我们往往不自知。

一、不孝养父母

《弟子规》中有言:“父母呼,应勿缓。 ”孝养父母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代“不孝”与谋反、大逆等同列为十恶不赦的重罪。佛教也极为重视孝道,净宗印光祖师有《佛教以孝为本论》,祖师认为“孝之为道,其大无外。”佛陀在《梵网经》中开示:“孝名之为戒,也名之为制止。”故而有佛教以孝为本之说。

为什么不孝敬父母折损福报呢?诚如前文所言,父母养育之恩,厚过大地,高过须弥山。《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中说:“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无有怨心于父母,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父母恩情报答千年尚且难以足报,何况不孝养父母呢?

佛经中诸佛菩萨孝敬父母的例子数不胜数,譬如西方三圣中的大势至菩萨,头顶宝瓶,便是为了纪念父母,不忘父母养育之恩,顶礼父母。《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孝养父母,若人供佛,福等无异。”

二、不尊敬师长

父母生我之身,师长教我人情世事,使我能够于世间自立,所以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佛教中尤其重视尊师重道的问题,佛法自恭敬中求,师长则是世间应供敬田。譬如《观无量寿经》中,佛陀开示净业三福时说:“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在《善生经》中佛陀也为弟子开示了包括礼敬供养在内的五件事。

佛陀十尊号中,有“天人师”,也就是说佛为众生破迷开雾,被尊为人天师表,是世间最大的福田。所以说,尽管拜佛求不来福报,却可以耕耘敬田,种善因,结善缘。机缘成熟时,福报也会不期而至。而不敬师长,则会折损福报。

三、趋炎附势,嫌贫爱富

三福田中的悲田,是指娑婆世界的苦难众生。佛说菩萨行者应以慈悲为怀,慈是济喜,悲是拔苦。耕耘悲田,并不是在于捐助了多少钱,严格来讲倘若没有慈悲心,也只能算做善事而已。趋炎附势,嫌贫爱富的行为,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施舍,甚至置众生于水火中,麻木不仁是最折损福报的。

总而言之,如果人人遵从佛陀教诲,敬田供养三宝及师长,恩田供养父母,悲田救拔一切孤老贫病者,功德福泽自然大极哉。倘若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折损福报也是后患无穷,不论是否学佛,都应当慎之!

更多佛经解读、佛门典故,请关注莲荷居士。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