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获得诺贝奖的马尔克斯 年轻时当过记者 还曾在新华社打工写稿?

获得诺贝奖的马尔克斯 年轻时当过记者 还曾在新华社打工写稿?

时间:2024-04-18 17:03:59

相关推荐

获得诺贝奖的马尔克斯 年轻时当过记者 还曾在新华社打工写稿?

“孤独”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西去,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擦不掉的名字。你或许不知道的是,拉美思潮中一直支持左翼、同情革命的“老马”,与中国也有着许多渊源。甚至有江湖传说:在古巴当记者时的马尔克斯曾经给新华社哈瓦那分社打过工,写过稿。

新华社是不是真的把文豪的笔墨作为稿件发了出去?听听新华社原副社长、驻哈瓦那分社首任记者庞炳庵讲讲马尔克斯的昔年往事。

和衣而卧的穷记者

庞老当年是新华社驻哈瓦那分社首任记者,1959年4月他去古巴建立了新华社分社。据他介绍,当时新华社的驻点在哈瓦那“医疗保险”大厦的20层,而古巴政府创办的拉美通讯社就在同一座楼的5层。

当时,古巴革命胜利不久,拉美社也是刚刚创办,古巴领导人切·格瓦拉请新华社帮助拉美社建立一个广播电台。于是,三名中国技术专家万里迢迢赶到哈瓦那,住进了大厦的17层。

而就在1960年,一直对拉美左翼革命事业持赞赏态度的青年马尔克斯,也来到了古巴,并且以记者的身份加入了拉美社。

马尔克斯被拉美社派往哥伦比亚等国做常驻记者,期间他时常往返于驻在国与古巴之间。当时的拉美社条件有限,而青年记者马尔克斯也是穷得叮当响,根本没个像样的住处。

大家想到,住着三位中国专家的17层,客厅里还有一个沙发……据庞老回忆,古巴天气炎热,马尔克斯当时就和衣躺在沙发上,有几次他去17层找专家,马尔克斯就躺在那里呼呼大睡。

从小记者到大作家

庞老介绍,马尔克斯并未专门给新华社写过稿子,但记者工作令他有机会充分深入了解拉美的情况,并始终保持思想的进步,这些都成为他进行文学创作的基础和财富。

马尔克斯本人也一直深深热爱着新闻事业。1948年,法律系学生马尔克斯因哥伦比亚内战而辍学,便从此成为一名记者。他的足迹走过欧洲、美国又走回拉美,最终定居墨西哥,很多同行戏称他为“驻外时间最长的记者”。

擦肩而过的大师

谈到当年对马尔克斯的印象,庞老说,当时觉得并不起眼,没想到后来名气这么大!虽然与富恩特斯、聂鲁达等拉美文学巨匠都有不错的交情,但庞老并未与成名后的马尔克斯再相见过,也算是一点小小的遗憾。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庞老看到他的照片,一眼就认出这是当年在分社沙发上睡大觉的那个年轻人。

斯人已去,作品流芳。庞老感慨道,当时国内了解拉美的人很少,读马尔克斯作品的人更少,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了解这位作家和他所代表的拉美文化,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高晓松:马尔克斯是目前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对于中国作家的影响可以说最大,特别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那一批作家。

例如陈忠实、莫言、余华、阎连科等等,这些当代著名的作家,那都是受到了这部小说的影响,在他们的作品中,处处能够看到《百年孤独》影子。可以说《百年孤独》这部作品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莫言第一次在王府井书店看到《百年孤独》时,他说:像被雷电击中了一样,原来小说还可以这么写!

《活着》的作者余华说:马尔克斯是个了不起的作家,我对他除了崇拜没有别的了。

而在网上,很多人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如果这一辈子只能读一本书,那我选《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这是本没有爱情却非常浪漫的书。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独特的办法抵抗孤独,参加革命也好,反复地做手工活也好,沉迷于情欲也好,读书翻译也好,这里面包括了人类一切可以抵抗孤独的办法。

百年孤独告诉我们,孤独是每个人身体的一部分,你要做的不是摆脱它,而是和它和平相处,只有那样,你才会明白你其实一无所有,也就不再害怕失去。

读完这本书你会觉得:我们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过是一个个转瞬即逝的幻境,唯有孤独永恒,反而拥有祥和和平静。

马尔克斯他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阅历,让我们看到极致的孤独之后不再因为自己的一点无助感而顾影自怜,让我们看到生死的边界之后更加珍惜生命。

书中说,生命中所有灿烂终将需要寂寞来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前是迷茫,孤独后是成长。

如果你觉得这个星球的书太平庸,那就去看《百年孤独》吧!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