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致敬经典 四川人艺推出四川话版《茶馆》

致敬经典 四川人艺推出四川话版《茶馆》

时间:2020-01-25 04:44:16

相关推荐

致敬经典 四川人艺推出四川话版《茶馆》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见习记者 李雨心

话剧《茶馆》一直是中国话剧史上经久不衰的作品之一,今年,不仅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也是话剧《茶馆》剧本发表60周年。为了让经典作品再次焕发出新的光芒,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携手北京人艺李六乙导演倾情打造四川话版《茶馆》,将于11月30日至12月3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举行全国首演。

命中注定

四川与《茶馆》缘来已久

《茶馆》里,一锅老汤、一壶酽茶,上演了一幕震撼人心的人间悲喜剧:以老北京一家百年老店“裕泰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展现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50年间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老舍在《茶馆》中机智俏皮的话语,有时使人发笑,有时催人泪下,发人深思,被称为“一曲含泪带笑的旧时代哀歌,一个亦庄亦谐的社会葬礼”。

巧的是,最早的茶馆正是起源于四川。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街巷计516条,而茶馆即有454家,几乎每条街巷都有茶馆。即便在今天,成都的茶馆恐怕也仍是四川之最,中国之最,世界之最。在老成都,“一城居民半茶客”,芸芸众生的故事在茶馆上演,一群痴茶客在此道尽人生悲欢,这正是与话剧《茶馆》中所演绎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由此看来,四川与话剧《茶馆》的渊源由来已久。经历半个多世纪,在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的努力下,话剧《茶馆》终于与四川相遇。

凝聚梦想

四川话版《茶馆》向经典致敬

《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经典中的经典。不仅因为老舍先生创作的经典剧本,还因为焦菊隐先生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版本成为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走出去”的话剧作品,为中国话剧赢得世界声誉。但是,令人值得反思的是,近年来,《茶馆》被搬上舞台重新排演的次数少之又少。对此,执导本次四川话版《茶馆》的导演李六乙表示:“一部经典剧作应该活在每个时代的舞台上,而不是尘封在书架上。”

四川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馆文化是川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馆冠天下”的四川,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排演四川话版《茶馆》,是对回望经典,向经典致敬的、具有创新性与创造性的有效探索。在中国话剧诞辰110周年之际,以四川话版《茶馆》向经典致敬,向老一辈的艺术家致敬。

值得一提的是,为排演四川话版《茶馆》,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进行了一次具有创新创造性的大胆尝试,并力邀国内一线主创阵容加盟——导演李六乙,舞美设计严文龙,灯光设计胡耀辉,服装造型设计门晓光,都是行业内拔尖儿的人才。舞美设计、灯光设计、人物造型设计等力求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体现川话版的地域特色;演员对剧中人物的性格与情感等方面准确把握,注重每个细节。

川味十足

四川元素贯穿全剧

“ 灶火不灭,龙门阵不散。一个舞台一种热闹非凡。”四川话版《茶馆》最吸引人眼球的莫过于四川话的表现形式。没有想到老舍先生这一部发生在北京四九城内的故事,竟然在四川本土生根了。

四川话不同于普通话,本就诙谐幽默、风趣搞笑,偶而一句俚语让人琢磨老半天。这倒给一位周旋于各色人等中的掌柜添色不少。四川话版《茶馆》是一种对生活的融入,听着王利发四川话调侃唐铁嘴,便跟着舞台上的茶客一同大笑。

除了四川方言,无论是场景中正在采耳的茶客,还是背景音中“冰粉儿、凉糕、凉粉儿、凉面”的吆喝声,又或是茶客身下“吱吱喳喳”作响的竹椅,都让在场的观众感受到了浓浓的“川味儿”,再加上“春熙坊”、“德仁堂”、“钟水饺”等一个个地标性名称的出现,观众仿佛和老裕泰茶馆一道经历了那个时代的兴衰悲喜,还原了一个闲散慵懒的市井生活和活生生的四川茶馆印象。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