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如何管好叛逆孩子之三:离家出走 家里的世界很无奈

如何管好叛逆孩子之三:离家出走 家里的世界很无奈

时间:2021-02-14 07:44:22

相关推荐

如何管好叛逆孩子之三:离家出走 家里的世界很无奈

关注一下,更多精彩等着你!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避免未成年人离家出走,关心青少年的成长,已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认真分析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以警示那些离家出走或准备出走的孩子,不要再做蠢事。同时,引起家庭、社会和学校的注意,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孩子离家出走。

青春期的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也许单一、也许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孩子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解脱,于是一走了之。事实上,离家出走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给孩子带来新的挫折和压力,甚至是灾难,但这又是年少无知的孩子不能预测的。

心理学家对离家出走的孩子作过分析,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向往型、逃避型、报复型、盲从型。

离家出走的孩子以初中学生为主,男孩居多,也有女孩。之所以会导致这一行为,既有他们青春发育期的心理变化的原因,也有家长教育不当的原因。

从孩子方面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开始从心理上依附父母,发展为独立意向强烈。他们独立活动的愿望日益强烈,迫切要求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友谊。如果家长还像从前那样对待他们,甚至动辄打骂,便会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以致发展到出走。此外,这个阶段的孩子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而实际的知识水平不高,缺乏社会经验,容易受到社会上某些人和事的不良影响,并在其引诱下走上邪路。

就家长而言,如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家长对孩子或百依百顺,放任骄纵;或以绝对权威自居,稍不合意,非打即骂,从而加深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这种溺爱与痛恨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酿成了孩子离家出走的苦酒。

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归纳起来,其原因在于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从学生角度看,还有心理因素、青春期因素、成长因素等。未成年人离家出走与家庭、社会和个人有密切的关系,关系最大的是家庭。据调查,20%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的学习处在被监控督促之下,压力大、兴趣低。还有17%的孩子常因不听话遭受父母斥责、打骂,由于长期的压抑,易形成逆反心理,出现矛盾冲突。还有10%以上的孩子处在不和睦的家庭中,4.8%的孩子因父母离异,常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思想上无法沟通,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这些家庭因素和孩子的离家出走都有关系。

以下从几种未成年人离家出走的原因中,剖析其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逃避惩罚

未成年人自尊心很强,最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掉价”。有的学生一旦在校犯了错误,老师通常要求家长共同教育,但一般学生都不愿意自己的错误让家长知道,既害怕学校处分又怕家长斥责。这时家长如果处理不当,给未成年人施加精神压力,当精神压力超出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时,他们便会选择离家出走,出现到外边暂避风头的行为。

(2)赌气逞能

未成年人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成人意识增强,他们往往用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能力也有本领管理自己,不愿听家长喋喋不休的唠叨,尤其不愿意别人当面挖苦自己,赌气到外面闯荡,梦想有一天混出个样子来给家长或给周围的人看,想以此来证明自己的能耐。

(3)寻师求艺、讲哥们儿义气

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开始形成,但还很差,往往良莠不分,不健康的东西最容易感染他们,使他们执迷不悟,做出许多蠢事来。有的未成年人受某些电影、电视或武侠小说的影响,一心想学武练功,于是离家出走,外出寻师求艺。未成年人最容易讲义气,可以“为朋友两肋插刀”,宁肯不服从父母和老师,也不愿违背伙伴的意见。有的未成年人本人并不想离家出走,可是好朋友犯错误要出走,为了表示够朋友义气,也就陪着走一遭。此时,作为家长应正确引导,及时与老师联系共同教育未成年人。

(4)厌学寻乐

由于个别家长片面看重学习成绩,不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变化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而有些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很差,又缺乏学习的动力,对学习不感兴趣,厌烦读书,学不会也不想学。这就导致孩子出现厌学寻乐的思想,有时便几个人一起出走,到处游山玩水瞎逛一圈。这样的未成年人,多半是基础差,年龄大,家里有钱,家长管教不力,本人胆大。

(5)威胁家长

有的学生由于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对家长逼迫学习过紧而产生反感,于是恐吓或威胁家长而出走。有的学生直接跟家长讲“你再老是批评我,我就出走”,以此威胁家长。有的学生并不真正出走,只是在同学家住几天,制造一种紧张气氛,使家长屈服。

(6)消极逃避

有的未成年人在家得不到家长的关心爱护,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得不到同学的信任,便会产生悲观情绪,产生消极逃避的思想而离家出走。

(7)厌恶家庭

家庭不和,父母争吵、分居、离婚会使孩子感到难堪、屈辱和痛苦,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他们为了弥补在家庭中失去的温暖,解除心中的烦闷,满足内心的需要,就会到相似环境的同伴中去寻求温暖和爱。他们有共同的心理、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常会在一起计划离家出走独立生活来改善处境。在这种心理的触动下,在某件不顺心的事件的触发下,他们就会离家出走,以摆脱不利环境。

(8)过分溺爱

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但经常控制孩子的活动,使孩子觉得处处受限制,只有离家出走寻求真正的自由。有一个出走回来的孩子说,我爸妈对我好得让我受不了,我读书他们去接送,在家里不准我做任何事,饭端在我手里,菜也是他们夹,我就像失去人身自由一样非常难过,所以逃出家庭。鲁迅说:当一个人过分溺爱孩子时,他的爱便是反人类的。

以上谈了孩子离家出走的危害和原因,下面再说说家长怎样预防孩子出走或遇到孩子出走的情况家长该怎么办。

(1)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不少家长的潜意识里,仍然受君臣父子、尊卑有别的封建思想影响,认为和子女交朋友“没老没少”,不成体统。少年思维活跃,有许多话想向人倾诉,如果放下家长架子,和子女平等相处,彼此能推心置腹地进行交谈,子女就会将你视为知己,无话不谈,少年的烦恼就可在交谈中得到缓解、消除,也就不会离家出走。

(2)帮助孩子寻找有益的同龄朋友

虽说家长可以做孩子的朋友,但有时并不被孩子认可。相反,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烦恼告诉给同龄朋友。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交同龄朋友。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受坏朋友的影响,不允许孩子交朋友,敌视孩子的伙伴,不断告诫孩子人世间有多么险恶多么丑陋。这种做法无疑会在孩子的心中形成阴影,封锁了孩子与同伴交流的渠道。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3)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谈,安抚他们的低落情绪。如果动辄打骂、讽刺挖苦,孩子就不敢对家长说心里话了。这样做只能使孩子自卑心加重,自信心不足,内心的忧伤无处诉说,对生活产生悲观情绪,最终走向逃避。

(4)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

一般情况下,少年在出走之前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的。比如,有的孩子突然变得魂不守舍,经常走神儿,两眼发直,好像在想什么事儿;有的孩子则吞吞吐吐,做事情犹豫迟疑;也有的孩子一反常态,变得格外殷勤,大笑大叫……上述情况,都可能是孩子准备出走的先兆。如果家长马虎大意,不能及时发现这些预兆,就可能被孩子的突然出走搞得措手不及。

(5)妥善处理离家归来的孩子

孩子出走被找回来之后,既不能打骂恐吓又不能不闻不问。打骂恐吓可能使孩子再次出走。同样,如果家长因怕孩子再次出走而不敢说不敢问,甚至百依百顺,孩子则可能以出走要挟家长,变得任性、骄横。

(6)把心理咨询的电话号码告诉他们,教会他们向社会倾诉烦恼,寻求帮助

如今,电话心理咨询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方式,既可为咨询者保密,又可避免当面对话、羞于出口的尴尬,而且又是免费服务。只要打个电话,便会有人听你诉说,为你解忧。《中国青年报》的“青年热线”,《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电话,以及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咨询电话,这些心理咨询机构都可以为少年服务。家长如果能把这些电话号码告诉孩子,他们就多了一个不见面的朋友,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