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时间:2021-12-07 19:12:30

相关推荐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点评

北京中考语文试卷力求体现“大语文”的方向,用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起“大语文”的观念,通过进一步深化和优化试卷内容,争取涵盖尽量多的知识点,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

该试卷命题原则秉承考试大纲的要求,能体现学生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果,重点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体现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命题方向上,力求灵活与广度、深度相结合,从而为学生充分展现个人语言运用能力提供平台,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文整体综合素质。

接下来,按照试卷的构成部分逐一点评。

1. 基础·运用

该板块命题主要围绕“欧阳询书法”及“名人故居”两大主题组织素材,此外的默写部分围绕传统文化中的著名诗文设置题目。

①欧阳询书法

这道题题干给出的是欧阳询书法的基本特点,图片为《九成宫醴泉铭》选帖。创设了这样的语境之下考查学生对书体判断、笔画笔顺及书法鉴赏的能力。形式上看,有文有图,图文兼美,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尤其是对于“书法鉴赏”的四个选项,均为古人评价,文字精炼而典雅。学生判断时首先要读懂这些平易浅近的文言文句子,然后加以判断。这道题不单个逐一考查知识点,而是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是对语文核心素养考查的一种积极尝试。

②名人故居

“名人故居”命题很有特色,内容上不仅体现“北京”的地域文化特色,形式上体现在参观名人故居过程中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这和学生的“社会大课堂”实践生活密切相关,从参观、写感受、办展览,再现了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在丰富语境的支撑下设计的4道题目各有特色,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不仅考查了修辞、词语运用、标点符号、病句等知识点,而且与名著阅读、对联补写,语段中的语言运用相勾连,考查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里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③默写

默写题目在强调原有的记忆扎实、书写准确、理解到位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比如第(3)题考查与“历史名城”相关的诗句。强调“读过”,允许诗句中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中华优秀古诗词的积累、理解以及灵活运用,这也是考查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方面。

总的来说,“基础·运用”版块的试题延续了近几年来的改革思路,聚焦于语言的实际运用,通过创设丰富灵活的语言情境,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将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方向和引导。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部分,选用课内外文言文相结合的形式,课内材料是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课外文言材料是《国语·勾践灭吴》。

试题设置逐层递进,既有对于文言字、词、句意的考查,也有涉及到句式表达及内容理解、思想领悟,层层深入考查了学生对于文言文掌握的情况,侧重体现学生学习思考归纳整合的过程及迁移运用的能力。最具特色的是第7题,该题需要学生在梳理、归纳两个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寻找两个文本所共同体现出来的思想,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关注文本背后的人文思想,灵活性和思想性兼具,有一定的难度。

3.名著阅读

名著部分的考查,侧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中的思考过程,考查阅读量大,考查内容丰富。涉及的名著有《论语》、《鲁滨孙漂流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考查的知识面比以往更广。从内容上看,把握作品的主体内容,理解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领会作品的思想意义,涉及对名著阅读的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个性化理解等内容。

这3道题里,有的是专门考查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如第9题《鲁滨逊漂流记》主要考查了主要情节与主要人物,并初步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考查的是名著阅读的第二个层次——关联阅读;第10题,《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考查了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之间的联系,还考查了学生阅读名著后的独特感受,考查的是名著阅读的第三层级——个性化阅读。今年中考名著阅读试题加大了第二、三阅读层级的力度,目的在于促进学生重视经典名著的整体把握,倡导名著阅读的个性化感悟与思考。这种种考查方法,对名著阅读起到了正面引导、积极推进的作用。显然对于今后的语文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4.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共有3道大题,既有非连续性文本(说明文)试题,也有文学作品试题。但无论如何选取素材,都强调价值观与能力并重,融合评价与展示功能为一体,体现时代主旋律。

在第一大题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里,需要学生结合文本和图表知识,对整体信息进行梳理和概括之外,还要结合学生自身对“新能源”概念的理解进行总结。

在《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中,描述卑微的蒲公英用心生长、开花、追梦的情形,引发学生对生命价值、理想信仰的思考。命题素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在试卷中体现对学生立德树人的教育。

在《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这篇议论文阅读中,考察学生对人间正气的认识和理解,一方面弘扬当今社会的主题,另一方面也告诉大家,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时代发展息息相关。

5.作文

①微写作

今年的微写作仍然采用“二选一”的形式,一篇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同学聚会中描述曾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游戏,与同学们分享童年的快乐。这一类题目,可以让学生有东西可写,做到有感而发,特别贴近学生生活。每个人都拥有难忘的童年生活,这个题目旨在引导学生聚焦童年快乐的“瞬间”——游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下棋、猜谜、折纸、放风筝、抖空竹、踢毽子等游戏,都是中国传统的娱乐、体育活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要素。

另一篇是实用文体写作,让学生结合给出的6幅连环画,围绕“讲述历史故事,传送中华文明”的主题,拟写一段发言稿。这一题目既涉及到与当今热点的“一带一路”有关的题材,而且体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整合。张骞出使西域,是初中历史中西汉时期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史实。当这个史实以连环画形式出现的时候,学生要想出色完成发言稿,就必须读懂连环画的“图”与“图”下文字,体现了对学生理解、分析、提取和概括信息等阅读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这道作文题,体现了语文和历史学科的完美融合,同时又突出了语文学科能力的考查。这就启发了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扩大眼界,在“大语文”的环境下,将语文教学融入学生的未来发展之中。

②大作文

大作文中,一篇是半命题作文“ 贵在真”,不限文体(诗歌除外);一篇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写一篇记叙文,写出发生在神秘莫测的森林王国中的故事。

大作文第一个题目给出的核心词“贵在真”强调了追求真、崇尚真,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作文题让学生在写作时不仅接触到体现核心价值观和获得对传统文化产生认同感的试题素材,还让学生在写作中展示其对核心价值观的接受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这样就起到了中考在立德树人、传承优秀文化方面应有的作用,也能引导课堂教学在选择教学内容、落实教学重点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和完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大作文第二个题目属于想象作文,不仅考查学生讲故事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把故事讲好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考查学生在与花草树木、飞鸟虫鱼、泉水山石对话、接触、交流中的想象,还考查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因为作文导语中有“你又会有怎样的收获”,这就意味着学生的想象不仅要丰富,还要合理,不能信马由缰,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所以,这道作文题是一道非常符合初三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感性的题目,富含思辨精神。

纵观整张语文试卷,呈现方式丰富多样,考查范围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更为突出的是,整张试卷都保持了唯一核心——“人与自然”。整套试卷除了人文知识之外,在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微写作以及大作文里均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整张试卷出题方向明确、线索清晰。

总而言之,的语文中考试题在保证原有教育改革方向继续推进的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明年的中考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