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恐吓式教育”当时很管用 可影响却是一生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恐吓式教育”当时很管用 可影响却是一生

时间:2022-12-04 11:08:20

相关推荐

再哭我就不要你了:“恐吓式教育”当时很管用 可影响却是一生

“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听话,我就让警察叔叔把你带走!”

“再不吃饭,以后就都别吃了!”这些“威胁”孩子的话语时常听到。

更有甚者,妈妈带10岁女儿跳海的新闻引发网友们关注。

据了解,这位妈妈是因为女儿上网课引发的学习问题,一时心急,用这样的方式想“吓唬吓唬”女儿,让她认识到错误,以后好好学习。可结果是,仅仅为想要“吓唬吓唬”女儿,差点酿成悲剧。

“吓唬”孩子,似乎已经成为了众多家长制服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

善用这种威胁语言的家长不计其数,而这些话的背后,往往透露着父母的无能为力。

因为不知道如何去管教,所以选择了这样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方式,让孩子对自己唯命是从。

可实际上这种“恐吓式”教育给孩子带来的阴影是难以想象的,不仅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失,还会使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瞬间崩塌。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在压迫下长大的苏明玉,虽然在商场叱咤风云,但面对感情却胆小懦弱且非常不自信。

母亲用一句“你现在就走,永远别回来!”将明玉彻底赶出了家门,也从此在明玉的心上扣紧了枷锁。一句赌气的话成了母女俩的永别,也正是这句话让明玉多少年都活在阴影中,无法与自己和解。

家长一句脱口而出的“吓唬”,轻而易举的就能毁掉孩子的一生。

01

被“吓”大的孩子非常容易产生以下几点问题:

1、自卑心理

如果我们总是吓唬孩子,甚至经常说一些刺激的言语数落孩子,这很容易让孩子有自卑心理。“我真的可以吗?”是被吓唬的孩子经常问自己的一句话,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够拥有美好的事物,更不确定能否守护自己心中所想,所爱。因为他们从小没有被家长肯定过,又如何能在长大后勇敢的做自己呢?

2、叛逆心理

吓唬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在孩子心理埋下叛逆的种子。虽然恐吓式的教育效果立竿见影,但实际上孩子只是没有反抗的能力,不得不屈服于家长。

一旦孩子有了反抗的能力,就会变本加厉的把以前受到的威胁统统还给家长,也就形成了叛逆心理。

3、对父母失去信任

家长吓唬孩子的话往往都是在气头上顺口说出去的,兑现不了。久而久之,孩子会把打人说出来的话全部当成骗人的谎话,对家长们失去信任,不再相信父母,从而影响亲子间的和谐关系。

4、增加孩子精神压力和恐惧心理

很多父母在哄孩子睡觉时,都会采用恐吓的方式。意思就是:“你再不好好睡觉,大灰狼就要咬你了。”有很多被吓唬的孩子总是夜里闹哭,经常做噩梦忽然被惊醒。

家长朋友们以为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孩子变得很听话,然后很快就可以乖乖睡着。可是,这样会让孩子在高度紧张的情绪下入睡,容易让孩子做噩梦,更严重的还会引发其他的心理问题。

显而易见,“吓唬式”教育往往是弊大于利,这样的教育其实就是依靠养育权对孩子进行“剥夺”,久而久之,只会让孩子和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这就好比老板每天都对着你说:“不把这个工作做好,就扣你工资”,是一样的道理。可是这样的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失败,与其不停地吓唬孩子,倒不如花时间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好好了解并且读懂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自觉去做自己的事情。

02

家长可以尝试用这几种方式来管教孩子

1、平等的和孩子交流

很多父母对孩子总是高高在上,从来没有把孩子当做独立的个体,自以为是的要求孩子干这干那,却从不考虑孩子的意愿。

遇到问题也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从来不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家长总是以这样强势的方式对待孩子,很容易导致孩子自卑,影响他的个性成长。

试着放下自己父母的身份,用平等的身份来跟孩子交流,善于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遇到问题不要以成年人的思维去解决,把自己当做一个孩子,才能更好的解决。

高高在上只会导致孩子和我们之间产生隔阂,平等的方式交流才是正确的教育。

2、用引导代替恐吓

有这样一个实验:将多名孩子分别带到一个放着糖果的房间里。

第一个房间的实验人员告诉孩子:“如果你能坚持15分钟不吃糖果,那么我回来的时候会给你们一人多带一颗。”

第二个房间的实验人员则告诫孩子:“十五分钟后,如果我回来发现你们偷吃了糖果,那么你们将承担严重的后果。”

实验结果显而易见,第一个房间里仅有1位孩子没有得到奖励,而第二个房间的孩子一半以上都选择了偷吃。

恐吓显然不比引导更有效,正确的引导才是教育的良药。

3、降低期望值

很多父母之所以会对孩子恐吓教育,追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孩子给予了过高的期望。甚至有不少父母会把自己未完的梦想追加到孩子身上,因此在孩子身上倾注了过多的期望。期望值越高,失望就越大。只要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的预期发展,就会威胁、恐吓、恶语相向。然而过高的期望会给孩子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因此,父母们要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降低自身期望值,不要让过高的期望成为伤害孩子伤害家长的双刃剑。

03

作者知心话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犯错是人之常情。

有句话说的好:“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家长更多的时候应该扮演的是“抛砖”者、“引玉”人的角色”

我是逗宝妈妈,在养育孩子的路上不断学习和分享,也承蒙粉丝和读者的厚爱,一直在关注和支持着我一路前行,你的点赞和分享就是我不断更新的动力,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够帮助到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