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他本是一片赤诚 却好心办了坏事 导致皇帝痛心疾首的斩了他

他本是一片赤诚 却好心办了坏事 导致皇帝痛心疾首的斩了他

时间:2022-10-20 22:38:21

相关推荐

他本是一片赤诚 却好心办了坏事 导致皇帝痛心疾首的斩了他

刘邦作为汉高祖建立汉朝之后,就实行了一种郡县和分封两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治国方针,将稍微偏远的地方作为有功之臣和刘氏宗亲的封地,也分封了一些至亲在朝廷直辖地界的周围作为屏障。汉高祖是汉朝的开创者,声望自然处在顶峰,没人能够撼动,所以也不惧分封的诸侯王造反,而且刘邦已经在后面将分封的异姓王一一剔除干净了,剩下的就只剩刘氏宗亲的诸侯王。可这一剩就为后代剩出了一个定时炸弹。

刘邦

刘邦去世之后,迎来了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虽说是文景之治,但是很大程度上是指的文景二帝在修复楚汉战争之后修复各地的战争创伤,初步恢复到战乱之前,人民也开始渐渐安居乐业,社会大致稳定的程度。因为此时的汉朝,并不是真正的风平浪静,外有强敌匈奴滋事寇关,内有诸侯王不遵中央号令,内忧外患之下,不采取措施,早晚又会出现东周的春秋战国的局面。此时出现了一个叫晁错的人,提出的“削藩”之策有效的扼制住了诸侯们极具膨胀的野心,但是也正是因为他,爆发了差点推翻汉朝中央统治的“七王之乱”。

西汉初期诸侯王地图

晁错早年学习的法家思想,所以为人公正,再加上晁错为官期间经常被派遣出去学习,也受到了很多儒家文化啊的影响,所以到了后来他对法度和政事了解颇多,深受汉文帝的赏识,并且任命他为太子的师傅,也就是汉景帝的老师。在教授太子期间也是尽心尽责,到了汉景帝时期,也是对晁错十分的信任。晁错重农抑商的态度,也为汉朝初期的农业带来了好的发展。

晁错画像

由于自己为人处世少了些许的圆滑,再加上自己师从法家的基础,不近人情是当时法家特有的标志,晁错因此得罪了不少的人,除了深得汉景帝的信任,晁错在大臣当中的关系并不好。他因为一些大臣犯了小错而对他们进行了很严重的处罚,诸侯国吴国的丞相袁盎就因为一些吴王的贿赂而被晁错搞得够呛。这一下也为晁错的死埋下了伏笔。

袁盎

由于稍远一点的诸侯各国,天高皇帝远,政令不能及时的通达,再加上这些分封的刘氏宗亲自恃随着高祖皇帝南征北战,高祖皇帝都不敢轻易动他们,更何况是高祖皇帝的后人,论辈分,自己也是当朝皇帝的父辈或者祖辈。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使得各诸侯对朝廷的朝贡越来越少,甚至没有朝贡。这样就基本上回到了东周的春秋时期,为了不让汉朝重蹈覆辙,晁错提倡削弱诸侯,来加强中央的集权。当时的情形就有点像近代蒋介石对蒋经国在上海治理经济说的话一样:“反腐则亡党,不反则亡国。”此时的汉景帝也是这样十分的纠结,可以说是“削则乱国,不削则亡国。”

汉景帝

最后汉景帝处于对晁错的信任采纳了削藩之策,长痛不如短痛,将胶西王,吴王,楚王,赵王的地盘收回中央所有,这下就算是捅了马蜂窝触动了诸侯王的逆鳞了,心想自己劳苦功高的为高祖打下江山,还要受自己后辈的管束和制裁,在吴王刘濞这个刘邦侄儿的领导下,爆发了七王之乱,吴国,楚国,赵王,胶西王,淄川王,胶东王,济南王这七个诸侯王对中央发起了以“清君侧”为由的叛乱。认为晁错是蛊惑皇上的奸臣。

晁错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叛变搞得有些不知所措,他没想到诸侯王的反应会这么大,起兵会这么快,而灌婴之所以反对他如此大力度的削藩,就是想到了诸侯王会起兵叛变。之前匈奴也是蠢蠢欲动并且已经骚扰边关多次,武将们又愿意出兵匈奴,却被晁盖以“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给压下来了,所以武将也对晁错多有怨言。后来灌婴举荐了袁盎这个通晓吴国国情的袁盎来处理这个七王之乱,而袁盎又对晁错怀恨在心,为汉景帝提出了杀掉晁错的建议,认为晁错的存在令叛军师出有名,晁错死后,他们师出无名后要么退兵要么继续叛变,这样朝廷也能够在准备充分之后对叛军进行打击。

汉军平定七国之乱

这个方案提出之后,汉景帝先是震怒,但在各个大臣的劝说下,只好壮士断腕的将晁错骗来,然后痛心疾首的杀了自己最信任的人,晁错最为一代名士,知道自己的下场之后,非但没有失望,而是理解到了皇帝的难处,理解皇帝的所做所谓,为了汉朝的稳定,慷慨赴死。

晁错一生都是在为汉朝的强大和对皇帝的中央集权的加强做贡献,从重农抑商到移民屯边,从削藩令到慷慨赴死,每一件事都是为公着想,为了自己这个皇帝学生的地位和统治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生命,这种精神是十分难得的,也是笔者所崇敬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