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阿右旗:吃水不忘挖井人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阿右旗:吃水不忘挖井人

时间:2023-09-26 21:47:09

相关推荐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阿右旗:吃水不忘挖井人

从人工挖井到机器钻井,从苦咸水到直饮水,阿右旗草原水利工作队的取水队员们,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取水事业中,汩汩涌出的清泉中,闪现着他们奋斗的姿态。

7月26日,阿右旗新水源地正式通水。从那天起,家家户户期盼已久的优质水源终于引入家中,阿右旗居民告别饮用苦涩咸水的历史。回想当年的通水盛况,老水利人何家瑞依然激动万分。

原阿右旗草原水利工作队

队员 何家瑞

这是原水,也就是过去的苦咸水,上面这个的话,就是巴丹吉林沙漠里面的好水了,打出的水,正式通水,就安装了这个管子,专门供镇区居民吃的。

阿右旗地处内蒙古西部,境内无地表径流,受水文地质条件的限制,水资源极度匮乏,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水资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以前阿右旗居民长期饮用高氟性水源,牙齿变黄,严重的甚至患上了佝偻病。

原阿右旗草原水利工作队

队员 何家瑞

右旗这面的水质不行,有的水质不但说人不吃,连牲口也不吃。

为了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60年代,阿右旗成立了草原水利工作队,何家瑞就是工作队的一员。队员们克服交通不便,设备不足的困难,全年奔波在戈壁大漠中,为农牧民打井取水。

原阿右旗草原水利工作队

队员 何家瑞

那时候就是小筒井,一人一张锹,一张镐,再没有东西,在指定好的地方,挖就对了,挖到一定程度,有水了就有水。

那时没有机器钻井,一把锹,一张镐,就是取水队员的全部工具。人工挖一眼水井需要将近一年时间,何家瑞老人告诉记者,即使这样,队员们依然干劲十足,因为他们的身后是广大群众对用水的期盼。

原阿右旗草原水利工作队

队员 何家瑞

他们就是在流水的小河坝,从小河坝里面接一点水,有的小河坝有水,有的小河坝没有,雨下的多一点的年成水就充足,没有雨的时候小河坝就要干。

90年代初,何家瑞的儿子何生逵子承父业,加入阿右旗草原水利工作队。那时打井队的设备先进了,何生逵所在的工作队用上了车载钻机,相同深度的水井,打井时间缩短为五天。前后,何生逵和他的队员们接到了要在巴丹吉林镇新水源地打井的任务,通过定点找水,架设钻井等一系列工作,何生逵和他的队员们终于在巴丹吉林沙漠入口61公里处找到了合适的水源。

阿右旗草原水利工作队

副队长 何生逵

后来我们把井点定在2号井的位置了,2号井打出来以后那个水质特别的好,所以就在那个位置上我们又打了两眼井,总共打成4眼井,结果水质都好的呢。

阿右旗供水站 水处理厂

厂长 王卫星

打了4眼井,设加压泵站,水到的水处理厂,这个水(接点)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在这套工艺流程里面,都是全自动化远程控制。

何生逵和队员们打出的4眼井满足了巴丹吉林镇区全部居民的生活用水,至此,半个多世纪以来的阿右旗安全饮水梦得到实现,阿右旗86.8%以上居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生活饮用水。

【记者手记】

从一把锹、一把镐到科技找井,机器钻井,何家瑞、何生逵这两代人的历程浓缩着阿右旗为改善居民饮水安全付出的艰辛和努力。地处大漠深处,坚韧不拔的阿右旗人以其不懈奋斗的姿态,诠释着奋斗者的新风貌,在各行各业,在各条战线,都涌现着和何家瑞父子一样的劳动者,是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一方百姓的平安与幸福。

记者 | 张小兵 张子谅 罗卿 赵峰 吴雯

编辑 | 阿右旗融媒体中心 王娜

审核 | 阿右旗融媒体中心 吴雯

总监制 | 阿右旗融媒体中心 刘志萍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