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追风筝的人》:悲情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悲情的救赎

时间:2023-05-20 04:16:48

相关推荐

《追风筝的人》:悲情的救赎

“无论生活的激烈与躁动,在某些安静的下午,浮躁的心始终还是会安静下来,听着自己的声音,与阿米尔再一次走上的救赎之路。”

故事开头作者交代故事背景、人物身份的时候,就已经将两人未来的命运定格在了那个残酷的时代之上,一个主人,一个仆人;一个普什图,一个哈扎拉;一个逊尼派,一个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

尽管开头作者描绘了两个人无比珍贵的友情,用小孩子的童真试图去将两人的固有的社千会地位有友情的力量将两人距离拉近。当我看到哈桑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时候,那种真挚,那种坚定,可是再可贵的友情还是抵不过身份的标签。

可是故事这才开始,阿米尔和儿子哈桑参加了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比赛。哈桑为了阿米尔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追到最后的风筝的时候却被人猥亵。可是在一旁偷看的阿米尔在这个最危难的时刻他选择了沉默和逃避,阿米尔心底里的怯懦终于将他的灵魂吞噬,友谊之光在那一刻变得那么的不堪一击,光芒消失在哪个街道的阴暗角落。

时间有多少好朋友,年龄相仿,志趣相投,原本可以一辈子莫逆相交,可谁会料到旦夕惊变,从此之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天涯路远。

这段话形容阿米尔和哈桑在适合不过了,此后阿米尔为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责和痛苦,为了自己良心的不要备受谴责,他污蔑哈桑最后逼走了哈桑,不久,自己也跟随父亲逃往美国。

后来,已移居美国并成为知名小说家的阿米尔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边是阿米尔父亲的好友拉辛汗,他说哈桑已死,他要阿米尔回阿富汗,要他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战乱中的阿富汗带出来,不仅是因为他以前辜负了哈桑,还因为哈桑是阿米尔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故事的结局还算美好,阿米尔勇敢地面对了自己,在面对同样的敌人面前,这一次他勇敢、坚强,解救了哈桑之子索拉博,尽管最后索拉博差一点自杀身亡,可是在结尾的时候在美国的土地上,索拉博看着阿米尔为了他在追风筝的路上奔跑的时候,我想这是这个悲伤地故事最后的温情吧!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小说里面,风筝是象征性的,它既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很多人都觉得最后阿米尔在救了索拉博之后就已经追到了他要追的风筝,完成了他的救赎,可是,所有的一切真的能够救赎吗?

阿米尔也许不再怯懦、说谎、虚伪、善嫉、矫情、邪恶、自私,可是这代价是否过于沉重,毁掉了阿桑的一生,甚至到死都无法听到一句理所应当的对不起,那个为阿米尔千千万万遍的人,那个为阿米尔追风筝而被凌辱的人,那个被栽赃偷东西的人却默默承受的人,那个为了守住阿米尔家而被塔利班无情杀害的人,他为什么不能得到救赎,最后只能死在战乱的阿富汗。

我一直不解为什么好人没有好报,而坏人总是在做了错事以后,一句放下屠刀,立地生佛式的宽慰就能将过去的事情忘记。我想一切用佛家的因果来解释兴许可以,阿米尔因为懦弱自私导致阿桑受辱是因,然后从此一生都在自责和后悔中度过这就是果。我不知道阿米尔最后是否真的得到自我救赎,他的良心会不会不再收到来自心灵的拷问。但这也许是他在犯错之后唯一能够做的事情了。

也许谁的生命里都有一只想要挽回的“风筝”,谁没有令自己痛悔的事?谁能保证自己的心灵永在阳光的照耀下?但重回那个被时光深埋的地点,重新面对心灵的考问,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份勇气去面对过去。

打开书本看的是别人的人生,合上书本就要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阿米尔追他的风筝,我们追我们自己的风筝,时间不同,道路不同,追寻的风筝不同,追风筝的方式不同,唯一相同的是愿意不顾困难选择追寻自己风筝的勇气和决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