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读《活着》: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生存意义到底是什么

读《活着》: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生存意义到底是什么

时间:2020-09-07 09:38:46

相关推荐

读《活着》:我们终其一生寻找的生存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位四十年前的浪子,如今赤裸着胸膛坐在青草上,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照射下来,照在他眯缝的眼睛上。他腿上沾满了泥巴,刮光了的脑袋上稀稀疏疏地钻出来些许白发,胸前的皮肤皱成一条一条,汗水在那里起伏着流下来。

一个普通人一生的故事,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一次次在鬼门关前的挣扎。朴素的语言,感人的故事,每一个经历,每一笔描绘,都扣击着读者的内心。

在余华的作品《活着》里,重复发生的死亡事件镶嵌在日常琐碎的生活里,朴素的笔触,却放大了“苦难”的广度和深度,创设了一幕触心的人生戏场——渺小而软弱的人物面对巨大的“苦难”形成的力量悬殊,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命运感;同时,也放大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的精神力量,从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艺术张力。

福贵少爷家庭阔绰,嗜赌成性。年少的浪荡不羁,他总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他赌光了家业。

年少的福贵,不懂得担当,吃喝玩乐是他生活的全部,而对自己的家人也全然不懂得珍惜,不求上进的他以赌博度日。所幸的是生活给了他一巴掌,把他给拍醒了。

我们又何尝没有过如此轻狂的时候,可能不如福贵般浪荡,却也活得无比潇洒,不懂得承担,理所应当地承受着家人对我们的付出,不知苦难为何味。

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从顺境一下子跌落到逆境的他,开始慢慢学会担当,学会无视别人的冷眼,学会抵制那些没有意义的诱惑。

可是生活并没有就此作罢,他在给母亲买药的途中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

在当兵期间,他险些丧命,同时死里逃生的经历也让他成长了不少,他明白了友谊的可贵,明白了亲情对他来说有多重要。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却让他重新思考了活着的意义,更加懂得活着有多么可贵。苦难,给了一个浪子回头的机会。

苦难一桩接着一桩,似乎要把福贵蹂躏得体无完肤才甘心。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哑巴。

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生活开始向福贵伸来了爪牙,送走了他的母亲,又把他的其他亲人推向鬼门关。

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便主动请缨要去献血,最后却因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家珍患有软骨病,干不了重活,最终因为病重离他而去;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二喜格外疼爱凤霞,本以为哑女儿从此可以过上好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凤霞在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就像一颗小草,为了汲取一缕阳光,一滴雨露,在陡峭的山壁匍匐地生长,在黑暗之中前行,只为谱写一个绿字,那个被称作希望的东西。

福贵一生苦苦寻觅,年少时不懂世事,只是潇洒地活着,但他开始慢慢懂得珍惜的时候,苦难却接连而来,生活这块巨石,把他压得喘不过气。希望一次次地破灭,是生存还是死亡,我想,福贵心中一定有过无数次这样子的抉择,可是他的心里似乎也早就明了 生死离别,是人生的常态,他能做的就是坦然面对一切,因为,生命终归于平淡。

当我们开始为福贵这个人物形象感慨的时候,我们也不禁对作者有了好奇,是怎么一种境遇使得作者对活着有着如此深刻的理解——余华,他在他的人生里,一次次地直面死亡这个概念,才对活着这两个词理解得如此深刻,刻画下了福贵这么一个活灵活现的人物。

余华的父亲,在他1岁的时候,离开杭州到一个叫海盐的县城,只为了成为他一直想成为的外科医生,于是余华一家人开始了在江南这个小城的生活。

而余华也在这个江南小城开始了漫长的童年生活。

余华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在那一声声:“华医生,华医生……有急诊。”中度过,简单,充满着童真。对他来说,父亲的职业是把病人一次次地从鬼门关拉回来,生命没有假期,所以余华早已习惯了这种父亲被深夜叫走的生活。

余华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全家搬到了医院的职工宿舍,他家对面就是太平间——一个直面生离死别的地方。

差不多隔几个晚上余华就会听到凄惨的哭声,各种不同的哭声,男女老少都听了不少。最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听到两三次。

也就是说,余华从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接触死亡这个词,对他来说,死亡就像他看到的那一桶鲜淋淋的血液一样平常,死亡送走了很多人,但是也让更多人懂得活着的珍贵。

后来他开始接触阅读,读了好些书,也开始慢慢开始写作,起初他的作品里总是出现死亡、杀人等字眼,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那四年的写作里,我的精神都快要崩溃了,我白天一写作就是杀人,到了晚上睡着后,全是自己被别人追杀的噩梦,常常从睡梦中吓醒,一身冷汗”。”

敢于直面死亡,一次次地面对灵魂的拷问,然后一次次地重新思考活着的意义,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理解余华笔下的福贵,理解他所经历的一个个生死故事,明白为什么一切最后都归于平淡。

余华笔下的福贵之所以可以触动这么多普通人的心灵,绝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感人的故事情节,更是因为小说来源于生活,写出了太多人的心声,每个人都要经历苦难,面临亲人的离去,面临生死的抉择,一次次痛苦的考验,最终成长起来。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它。但同时活着又必须经历各种苦难:疾病、意外、火灾、洪水、衰老……它就像是燃烧的熊熊火焰,虽然明亮,可还是会骤然熄灭。

我们在承受生命赐予我们的苦难的时候,我们生命本身也会变得沉重而伟大,但经历多了,看待事物的心境也不同,我们在不断失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收获,收获一种学会用平常心对待逆境、对待痛苦的心境,就像余华所说的那样:“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但我们对活着这个概念理解得越来越透彻的时候,我们也开始慢慢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在大时代背景下,随着内战、三反五反,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最后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而我们在读《活着》的时候,也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而下面两个人生道理则是我思考而来:

1.苦难降临的意义,是教会我们要用平常心去生活

徐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年轻时不懂事,又赌又嫖,后来龙二设下赌局骗光了他的家产。败光家产后,幸得妻子不离不弃,他也决定发愤图强。但在去给生病的母亲请郎中时被抓了壮丁,加入了国民军。

在军营的生活,十分艰苦,而且还要面临生命随时消逝的威胁,一边是担忧与害怕,一边是无尽的思念,想念家中病重的老母亲,柔弱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

他想过退缩,但是一位逃跑七八次未遂的惯犯“老全”对他说,逃出去的人只有两个下场:要么逃跑时被发现,当场打死;要么逃出后,被拉去其他的队伍继续打仗。福贵听罢,才打消了逃跑的念头,决定要用平常心熬过这段军营生活,回家的念想支撑着他,而他,也在军营中收获了不少,出生入死的两位战友,以及心性的磨炼。

万幸的是,解放军把他从死亡堆里救了出来,还给他回家的路费。

回到家的福贵知悉母亲逝世的噩耗,女儿也成了哑巴,福贵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他经历了军营时的一切,早已学会了用平常心接纳现下,于是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挑起了一家之主的担子。

岁月的风霜在余华的脸上刻下了沧桑,也在他心里筑了一道又一道防线,福贵用一生参悟活着二字,当命运一次次把噩耗推到他面前,儿子有庆因为献血死了;女儿凤霞产后大出血死了;妻子家珍因软骨病去世;女婿二喜因工地世故被砸死;而他的外孙苦根,也因为太饿,吃多了豆子撑死在小黑屋里。他慢慢看淡了这一切,学会用平常心去接纳这一切苦难,用内心去承受痛苦,却仍用力地呼吸,他说:“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

离别让他心碎,也让他踏实,这是经历了多少才可以参悟的真谛,福贵终像余华所说的那样:“福贵是我见到过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的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的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即便有着无数的苦难,即便最后只剩下孤苦,他有着无数死去的理由,可是他选择留在这个世上,去再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再享受一丝温暖的阳光,他在经历了一切后明白:生命不枯萎,就应该用平常心去对待。

小说中有一个插曲,尤其体现了他的这种心境。

福贵唯一的儿子有庆,原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却因为给县长的女人献血而死,福贵发疯一样跑到医院想找对方拼命,却在发现县长是自己出生入死的战友春生时,只留下一句:“春生,你欠我一条命,你下辈子还给我吧。”

一个是他最爱的儿子,一个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其实在见到县长是春生的那一刻,他早已学会了放下,放下即空,如果一味地追究,逝去的儿子无法回来,出生入死的战友情也进退两难,与其因为这样搞得心神不宁不如各退一步,他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选择了退一步,以平常心对待,不掀起一丝波浪。

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会经历人生的高潮,也会遇到人生的低谷,有的时候,苦苦的一味追寻,不一定可以追寻到自己所期望的,但是我们却可以用平常心来对待这些得与失,学会面对这些生活中的遗憾,并且用一颗平常心态,来对待这些生活所给予你的,学会放下,学会接纳。

凡事,有因,也有果,岁月终将归于平淡,用平常心去对待,顺其自然,是对自己内心最好的交代。

2.活着的最高境界是可以坦然地面对死亡

“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在福贵生命即将消逝之际,一切都是那么宁静,恰如福贵所说的那样:“我是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踏实,家里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亲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担心谁了。我也想通了,轮到自己死时,安安心心死就是。”

每一个生命都会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死亡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一段生命的结束,是让与之关联的生命重新思考新的人生的开始。当活着的人真正学会坦然面对一段死亡,他便成长了起来。

死亡、临终和丧亲,是我们一生中无法避免的痛苦。福贵的一生,还未来得及好好享受生活的惊喜,便接连承受丧亲的痛苦。

儿子因与县长夫人血型相同,最后却因为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家珍患有软骨病,最终因为病重离他而去;女儿凤霞与队长介绍的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二喜格外疼爱凤霞,本以为哑女儿从此可以过上好日子,可是好景不长,凤霞在产下一男婴后,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二喜是搬运工,因吊车出了差错,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回到乡下,生活十分艰难,就连豆子都很难吃上,福贵心疼便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

可福贵最后却能坦然地面对这一切,他那一句“踏实”背后却承受着无限的痛苦,至亲一个接一个离去,最后只留下他与老黄牛,当他参悟活着的意义的时候,对死亡似乎也没有那么恐惧了,一切好像都可以那么坦然。

福贵的一生,以坦然与平常了结,而留给我们的也是那两个词:

平常心、坦然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