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池子出走笑果文化 中国不需要脱口秀精神

池子出走笑果文化 中国不需要脱口秀精神

时间:2024-06-08 20:48:59

相关推荐

池子出走笑果文化 中国不需要脱口秀精神

池子出走笑果文化,中国不需要脱口秀精神

尽管李诞自嘲道“没想到这个破节目居然做到了第四季”,《吐槽大会》确确实实在万众期待中迎来了第四季。

在第四季摇滚老炮儿郑钧担任主咖的节目中,大张伟的吐槽将节目效果推向高潮,然而在节目后的采访中,郑钧却直言:“如果年轻的时候,大张伟在台上说那话,我就直接冲过去打他了。”

从目前第四季的反响来看,吐槽大会的内容质量和影响力都显出疲态,明星咖位越来越低,吐槽的尺度也越来越小,像大张伟一样敢于吐槽的人寥寥可数。

如《吐槽大会》嘉宾卡姆所说——几个互相不认识的嘉宾在舞台上说不好笑的笑话,互相吐吐槽,还要假装都很高兴。

是的,《吐槽大会》的确不好笑了,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其实早有预兆。早在第三季《吐槽大会》结束时,池子就宣布彻底退出《吐槽大会》的录制。

第四季《吐槽大会》开播以后,面对不温不火的尴尬吐槽,观众开始疯狂刷弹幕呼唤池子归来,孰料等来的却是池子与老东家笑果文化(《吐槽大会》幕后公司)撕破脸皮、含恨出走的消息。

李诞在接受许知远《十三邀》节目采访时提到了池子,他说“他(池子)比我叛逆多了,他还小他还年轻呢,很多广告他都不愿意拍”。

不仅是广告,就连他们从事的脱口秀事业,池子与李诞的想法都截然不同。相比犬儒的李诞,池子的想法可以称得上“激进”。

在一次采访中,有记者问:“什么是脱口秀精神?”李诞一言不发,示意由旁边的池子回答,沉默得耐人寻味。

池子直言脱口秀不能只是为了好笑,它就该是美国那种,百无禁忌,敢于挑衅和冒犯,什么都能拿来开涮,包括政治,而且要有自我表达,要说真话,要保持怀疑,要有讽刺、抵抗和愤怒。

听起来跟“摇滚精神”如出一辙。

但是,无论是摇滚,还是脱口秀,这种舶来品来到中国之后,总要经受住中国现状的考验。

西方的脱口秀源于话剧表演,之后经过酒吧艺人的效仿,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街头艺术”。在西方语境下,脱口秀文化以其独特的“冒犯感”受到观众追捧。脱口秀演员以此讽刺明星、针砭时弊甚至影射政治,美国人引以为傲:他们将其视为美国言论自由的象征。

酒吧文化与剧场文化的发展,为脱口秀带来了巨大的线下演出的市场空间,随后,电影行业也向脱口秀抛出橄榄枝,围绕着脱口秀所衍生出的一系列文化产业被逐步建立起来。

国内的脱口秀文化最早从酒吧开始,网络综艺兴起后,脱口秀文化在线上渠道快速爆发。但是,中国一向倡导温柔敦厚、表达含蓄,脱口秀这样直白的吐槽,甚至“在边缘冒犯”的语言形式,无论对观众还是对主咖来说,都会略有不适,分寸感更是难以把握。

这种分寸感体现在第四季《吐槽大会》上,就是总导演修改了节目slogan,把“吐槽,我们来真的”改成了“吐槽,我们尽量来真的”,“尽量”二字,意味深长。

这大概是池子与笑果文化的矛盾集中点。他想坚持做自己,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一点在现阶段的舆论环境下本来就不可能,再加上笑果文化作为一家公司,在资本的裹挟下更是平添了诸多禁忌。

在《吐槽大会》第一季曹云金做主咖的一期节目上,池子吐槽曹云金抄袭,节目要求这段讲完后再说一句“抄袭肯定是不对的”。池子不能忍受这种画蛇添足的设置,当时就说,“那还是删了这个段子吧”。

池子离职时告诫同事“我们曾经摸到过脱口秀,那是好东西,不要被驯化,不要放下,得奔着去”,充满着理想主义光辉。

与李诞和池子相比,笑果文化的同事们并不是非左即右,他们小心翼翼,学着在有限的空间和尺度之内表达,努力维护着内容、商业和规则之间的平衡,就像带着镣铐跳舞一样。

王建国在《脱口秀大会》的决赛上就表达过这样的困惑:脱口秀演员站在舞台上,他到底是要取悦观众,还是取悦自己?如果是为了取悦自己,观众凭啥来看你?可是我如果只是为了取悦观众,那我为啥来呢?

庞博在《脱口秀大会》上讲了一个段子:一个女孩的哥哥是植物人,听了庞博的脱口秀之后笑得很开心,庞博回道:“那他一定笑得像花儿一样吧?”

显然,这段表演一定程度上挑战了中国道德语境,因此,庞博在抖出最后包袱之前,小心翼翼地进行了大段铺垫,生怕引发道德非议。

对此,王建国说:“返璞归真的段子不好笑,还有一些比较黑色的段子就更不能讲。庞博铺垫了那么多东西,最后讲出植物人的时候,大家也只是稍微地笑了笑。我就是知道大家在这种场合笑不出来,他不敢笑的。”

对于这个问题,李诞的回答显得老练圆滑:“我们就是要通过取悦观众来取悦自己。”

现在,池子用自己的离开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答案是:先说服自己,再取悦观众。

尽管脱口秀文化与中国国情还处于磨合阶段,新一季《吐槽大会》的效果广为诟病,但它依然轻轻松松斩获了10亿流量,笑果文化也凭借着《吐槽大会》这块招牌实现了初步商业化。

实际上,《吐槽大会》只是笑果文化的冰山一角,笑果文化布局的是脱口秀领域整条产业链。

线下演出活动是笑果文化重要的一环。据笑果文化董事长叶烽介绍,现在笑果每年大概要做2000多场国内的驻场演出,今年还会做全球巡演。根据笑果文化的小程序显示,全球巡演中多伦多与圣荷西两个城市的巡演票已售罄。

目前,脱口秀演出已经发展成为年轻人新兴的生活方式之一,在演出现场提供更多带有喜剧元素的线下消费体验。从《吐槽大会》到现场演出,针对这个人群整个链条是打通的,转化率也相当理想。

从开始,笑果文化就开始尝试线下举办脱口秀演出,在北京和上海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尤其是在上海的尝试,门票一发售即秒空。

去年上海的笑果工厂开业当晚,正好遭遇了上海史上最大台风,周边都没有开业,但笑果工厂全坐满了。观众对于笑果线下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渐被培养起来。

在过去的一年里,笑果文化也尝试了to B生意。《吐槽大会》火了以后,很多企业的年会开始以吐槽的形式举行。滴滴的董事长柳青被这种方式吸引,于是请笑果文化给滴滴做了两场《吐槽大会》,一场对内,一场对外。毫无意外,这两场《吐槽大会》都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但是,在笑果文化布局的一整条脱口秀产业链中,最薄弱的环节在于人才。除了李诞以外,能够在《吐槽大会》上hold住全场的脱口秀演员寥寥无几——即便是《脱口秀大会》冠军者庞博也无法做到这一点。

据相关消息,李诞是全公司写稿最快的那个人。确定嘉宾的时间往往比较仓促,但李诞总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写出最保证水平的稿子。

录制前的读稿会上,其他编剧的稿子大段删减修改是常事,李诞80%以上的文本能保留。

而池子,则直接被定义为“脱口秀天才”。在笑果的线下演出中,他的演出效果最好,几乎整场都会有观众大笑不停。

笑果文化CEO贺晓曦曾说:“我们为什么敢在《吐槽大会》里这么捧池子,是因为我们在线下做了很多演出,看了很多他的演出数据,他的表演稳定性,受观众的欢迎程度,都是被验证过的。”

或许他自己也想不到,正是他亲自把“脱口秀天才”池子踢出了群聊。

池子的出走,可以说让笑果文化本来就薄弱的人才环节更加风雨飘摇,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中国商业环境下“脱口秀精神”的全面溃败。像大张伟那样及早觉醒、一心只为稻粱谋的人,才能成为聚光灯下的宠儿。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或许,我们可能并不需要所谓的“脱口秀精神”,我们只在意“撕破”这个动作本身,并不在意所谓的“价值”。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