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苏轼《黄州寒食帖》 从不放弃理想的初心

苏轼《黄州寒食帖》 从不放弃理想的初心

时间:2024-01-25 10:41:34

相关推荐

苏轼《黄州寒食帖》 从不放弃理想的初心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创作的两首五言诗,

其一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其二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诗文相对于他本人的其他优秀作品,并不显得出名,之所以世代流传下来的,却是因为他的书法。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

这幅字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横34.2厘米,纵18.9厘米,十七行,129字,全文用行书书写,重笔浓墨,圆润丰腴,神采飞扬,形态新颖优美,是苏轼书法的巅峰巨作,被世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创作的背景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也就是清明节前一二日。那年苏轼四十八岁,正直人生黄金时期,然而对苏轼来说,他的人生轨迹却断崖式下跌,成为命运最大的转折点。他因不满王安石新变法,多次暗讽于诗文,他本是发发牢骚,表示自己对变法的不满,却被奸人利用,加以罪名,上报到朝廷,苏轼因此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画像

乌台诗案轰动朝野,不是一般的案件,严重到判苏轼死刑!好在正直人士仗义相救。宰相吴充对神宗皇帝直言:“陛下以尧舜为法,薄魏武固宜,然魏武猜忌如此,犹能容祢衡,陛下不能容一苏轼何也?”王安石也上书说情:“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连身患重病的曹太后也出面干预:“昔仁宗策贤良归,喜甚,曰:‘吾今又为吾子孙得太平宰相两人’,盖轼、辙也,而杀之可乎?”有了这几个朝廷元老的求情,神宗皇帝才免了苏轼死刑,把他贬到黄州。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

苏轼因此来到黄州,境遇变迁,生活也陷入了困境,可以说是穷困潦倒,此时又逢寒食节,雨水连绵不绝,无盐米下锅,真是凄凉。苏轼于是随手写下了黄州寒食诗帖这两首诗,记录了眼下的悲凉处境,也表达了自己前不能入朝效力,后不能退居故里的无奈与惆怅。黄州寒食帖整篇诗文基调低沉,读来让人感到寒意扑面,可想而知苏轼当时的心境有多悲凉。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

在这种处境之下,尤其像苏轼劫后重生,对很多人来说,大都从此逃避官场,归隐田林,就此度过余生。然而对苏轼来说,眼前处境再怎么凄凉,他的内心从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他并没有退居乡野,并没有萎靡不振,在黄州这段时间,他仍然访友人,游历名胜古迹,积极创作诗词书画作品。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千古绝唱的诗词,就是在这黄州时期创作的,从他豪迈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并不是被贬后一昧的消极,而是表现出豁达的胸襟,积极向上的心态。还有另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的西林寺时写下的作品。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

逆境中的不放弃,对理想的坚持让苏轼在诗词方面收获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事业也迎来了转机,高太后临朝后,苏轼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后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苏轼《黄州寒食帖》局部

《黄州寒食帖》可以说是逆境之下的佳作,诗文情感流动溢于言表,书法也是有感而发,淋漓尽致。诗文与书法相得益彰,同壁生辉。后人不仅学习研究苏轼豪迈浪漫的诗词,不仅学习研究苏轼飘逸洒脱的书法,也应该学习苏轼一贬再贬却从不放弃理想的初心。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