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美国大兵娶中国演员 努力加入中国籍 直言一生骄傲是中国人

美国大兵娶中国演员 努力加入中国籍 直言一生骄傲是中国人

时间:2022-01-26 11:10:15

相关推荐

美国大兵娶中国演员 努力加入中国籍 直言一生骄傲是中国人

《思乡》中有一句话“人言落日是天涯,忘极天涯不见家”。有些人在外漂泊,不得不离开家乡,却又无限牵挂思念自己的家乡;有些人穷极一生觉得内心寂寞无比,拼命寻求心灵的故乡。

但还有一类人,对自己家乡以外的地方充满无限念想,以致于改换国籍,深深爱上中国这片热土。沙博理就是这样一位热衷于加入中国国籍,并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中国籍犹太人。

(一)远渡重洋赴中国

沙博理先生最初是美国大兵出身,那时的他有一腔热血想要为国家奉献,毅然决然加入了二战时的美国陆军部队,成为一名高射炮士兵。“自古男儿多壮志”说的就是像沙博理这样的人,他先后多次在战争中屡屡获得战功,并被国家安排赴中国学习中文、了解中国历史文化。

也就是这般的机缘巧合,沙博理先生与中国的情缘便结下了,他被中国深厚又富有底蕴的文化深深吸引,甚至意愿强烈,在退伍后还不忘自费去大学深造,为的就是学习中文与中国文化。

1947年4月,沙博理先生下了决心要来中国看看,凭的是仅仅他的一腔热血还有那不太熟练的中文,终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在踏上了中国大陆的那一刻起,他的内心却由喜转悲。

沙博理先生看到了当时中国,联系起了欧洲中世纪才有的黑暗和没落,内心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那时候我看到的中国人是非常恐怖的,群众非常苦,统治阶级打人、欺负人,老百姓很穷。”不过很快沙博理就发现了希望,带给他希望的正是我党,以及他在中国遇见的一生挚爱。

在上海凤子可谓是当时红极一时的女演员,不仅人美心善才气更是不可小觑,毕业于复旦大学的她早期就出演了《雷雨》、《日出》等名作,还是一名从事革命的我党党员。而沙博理先生也机缘巧合认识了凤子,两人很快发现了共同之处,郎才女貌可谓般配。一年后二人也顺利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沙博理先生对凤子的评价极高,说凤子如凤凰一般神圣纯洁,两个过着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跨国婚恋。

入籍中国关心我党

受妻子朋友们的影响,沙博理先生投生身到我党革命的潮流中,他利用合法身份暗中帮助我党的物资运输、地下组织的接头等等。这些看似危险无比,极有可能丢掉性命的事,在沙博理眼中却一点也不胆怯,因为当过兵的缘故,沙博理做事都很大胆,也意外的顺利。他在美国未曾加入我党,在来到了中国后也同样为了我党的进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根据沙博理先生的回忆,让他印象最深刻、最为激动的,还是他和妻子应邀在北京天安门观礼台上,见证了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那时的场面他还历历在目,“当时的场面很有戏剧性,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政府成立了’,说完话全场几十万人竟有几秒钟鸦雀无声,好像是太激动了,然后‘哔’地全场欢呼、高兴、啜泣的声音全出来了。”

那时的沙博理先生虽然还不是中国公民,但在人山人海的欢呼雀跃声的感染下,他也能够感受到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像电流般传导全身的感觉。1963年,经过恩来总理的批准,沙博理拿到了中国的国籍。自此,他感到自己不再是一名帮忙者,而是真真切切地参与其中,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中国人”。

致力传播中华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沙博理先生开始从事与文学翻译相关的工作。《新儿女英雄传》、《家》、《保卫延安》、《小城春秋》等等一系列的现代当代文学作品,都是沙博理先生参与创作翻译的。沙博理先生一生致力于翻译的工作,几十年笔不辍耕,其中一篇耗费了他毕生巨大精力的经典著作《水浒传》,堪称英译本的巅峰之作。

他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向世界展示着中国这一巨大的文化历史,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依靠的是人民群众的团结一心的力量,而他自己也意外成为了这一段历史的推动者。

回想起来,沙博理先生还是觉得这段历史十分充满着成就感,他喜欢中国,赞同我党的主张,在这里有他的家人、朋友,他将自己的家落实在了中国,是真心实意地爱上了中国。

他获得了“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与中国文化结缘加深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那种理解的情感更深一步便转化为爱恋,将对中国文化的爱传播至世界各地,将文学作为其中的一个窗口,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底蕴深厚,沙博理先生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我从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国味儿,但我越来越感到中国是我的国家。”沙博理先生将半生都交给了中国,这其中不乏在中国的奇遇,更让人值得钦佩的是他那不畏艰险,始终坚守的满腔热血的热忱劲儿。

一路走来中国的历史被人民群众推动着、被时代裹挟着,但回看发现,不只是国人的力量,还有像沙博理先生这样真切深厚爱着中国的友人,与中国人民风雨共度,并肩前行,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足迹。

人们总说“落叶归根”,但我以为真正的归根未必是地理位置,而是自己的内心。就如沙博理先生那样,在美国他未必会获得如中国那样难以忘怀历的史回忆,而他发自内心对文化的追崇,是出于真正的热爱。只要心中的理想足够坚定,精神故土永驻,无论去了哪里,精神故乡就是最好的“家”。扎根于中国的我们,也更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文/羽昕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