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抗战胜利前夕 作为工业重地的东北 收复是战略成败的关键

抗战胜利前夕 作为工业重地的东北 收复是战略成败的关键

时间:2020-07-15 16:05:47

相关推荐

抗战胜利前夕 作为工业重地的东北 收复是战略成败的关键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包括中国战场在内的关键时期,处于战略反攻阶段。同时,国军与我党都坚定地把目光投向东北,把东北作为战略决策成败的关键。

直到我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在4月23号这天,会议报告中也指出了,东北的战略地位还有获得东北战略的目标,如果东北得到解放,那有什么意义?如果东北能够在我党的领导下和平解放,那对于中国革命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什么东北对中国革命如此重要?这份报告有一个详细的解释:“目前,我们的基地被敌人攻破了。每座山上的每个基地都没有巩固。没有工业,就有灭绝的危险。”最后,报告提出了这样一个战略计划,"所以我们必须竞争城市和这样一个地方"包括东北,中国革命的胜利在全国有着坚实的基础。

如果上述内容仍然是"理论性的",那么在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本宣战后,中央军委连续发出了八个命令,其中第二个命令与东北有关,即解放东北的实际操作阶段进入。

这一命令的目的是"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准备日本和满洲傀儡部队投降"

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即四个部队的转移:

首先,由吕正操领导的前满洲军队从山西绥远转移到察哈尔和热河。

第二,由张学思领导的前满洲军队从河北和察哈尔转移到热河和辽宁。

第三,原东北军万毅从山东、河北向辽宁进发。

第四,现在驻扎在河北、热河和辽宁交界处的李运昌,今天正前往辽宁和吉林。

一句话,派更多的部队去东北!

国军也在看东北。在一次秘密的国民党军事会议上,有这样一段话:"国军的命运在东北。东北部的矿山、铁路和产品是全国最高的。如果东部和北部归我党所有,那么华北就不会受到保护。"之后国军进行了会议的讨论,有人认为"东北是中国革命的目的地,而不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我们应该在这个关键时刻努力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它拿到手里。"当时国军与我党似乎都明白一个道理:"谁控制了东北,谁就控制了华北和华中,谁就有能力和资源继续战争。"为什么国军与我党一致认为"东北是战略决策成败的关键?"有三个原因。

一是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善。根据1947年的调查,东北地区的煤炭产量为532万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49.5%。发电量107万千瓦,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8.2%。生铁产量171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7.7%。钢产量为49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93%。水泥产量为15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6%。

二是东北还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东北的粮食一年的产量高达2000万吨,而东北森林面积215万公顷,储备的木材总量超过了30亿立方米,拥有3273万公顷的巨大耕地面积,这个数量达到了全国的1/3,不容小觑。

三是交通发达。有14000公里的铁路和108000公里的公路,占全国铁路和公路的一半以上。东北面对渤海,南临黄海,拥有众多港口,包括大连、旅顺、安东、营口、葫芦岛等优秀港口。还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等与航运交织在一起的河流。不仅运输方便而且水运发达。

四是就地形环境而言,东北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北邻苏联,西邻蒙古,东邻朝鲜,辽东半岛位于南面,他和山东半岛处于隔海相望的位置,西南方和冀热辽边区相邻,如此有力的战略地位怎么会不让人眼红?这要是放在古代,几乎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是一定要决一死战的。

现在我们来仔细想一想,如果这些优势全都加起来的话,效果一定不一般,而且还会发挥出更强大的效果。东北资源丰富,在财力方面也丝毫不亚于其他位置,而且装备制造业基础完善,条件也很不错,这就意味着如果将军队集中在这里,那么将会出发挥出超常的能力。如果在这里集中战斗力的话绝对是非常有利的。东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他的山海关在华北大平原的前面,没有地理障碍。就战斗力的集中而言,这是非常方便的。一旦收复东北,这意味着战争的最终胜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