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走过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逐步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走过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逐步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征

时间:2021-10-12 15:02:07

相关推荐

中国传统文化走过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 逐步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它产生于“人猿相揖别”的远古时代,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风雨雨、坎坷曲折,汇聚了条条溪涧、千沟万壑,终于形成了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巨浪波涛。她从孕育起源到雄强博大,走过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并逐步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征。

1.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成与发展

文化,如果从广义的概念理解,它的起源就是人类的起源,有了人类,就有了文化。全世界各地都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其共同特点就是上帝,或者是神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如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说;西方基督教世界信仰的上帝创造人等。

科学的人类学产生之后,人们大都承认,人类起源于一种古猿。而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将人类的起源过程分为“攀树的猿→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这样几个阶段,提出了著名的“劳动创造了人”的著名论断。

中国的考古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考古发掘,在中国境内先后发现北京猿人遗址和蓝田猿人遗址,后来又发现元谋猿人遗址、山西芮城县西侯度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安徽繁昌猿人遗址等,都证明中国大地是人类的摇篮之一。

其中,1961到1962年间,在山西芮城县河村附近的西侯度发现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经初步测定,距今至少已有180万年。1965年在云南元谋县发现的元谋人化石距今170万年。1998年,古人类学家在安徽省繁昌县孙村镇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200万年的古人类遗存。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的骨制品和石制品,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遗物,这是欧亚大陆最早的人类活动遗迹。在该遗址西北约200米处的山顶,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处距今1000多万年的中新世裂隙堆积,其中埋藏有大量的古独牙齿化石。

从体质人类学考察,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居民,基本上是在蒙古人种的主干水平下发生和发展的,构成中国原始先民的人种特征中没有发现西方人种的成分,从而证明中国人种是独立起源的。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复杂,产生在不同地域和条件下的中国文化一开始便呈现多元分布和多样统一性。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都有不同类型的旧石器和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多达七八千处,证明中国文化是在不同地方多元发生而后逐渐融合形成的统一体。

中国境内发现的猿人化石,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柳江人、山顶洞人等,存在着一些共同的体质特征,但至新石器时代,各地区居民的体质有明显的差异,而且从骨骼的异常变形还反映出各地存在着地区性的特殊风俗。

根据考古发现、神话传说和民俗学的研究,中国上古文化分布很广,而华夏、东夷、苗蛮等可以称为中华民族远祖的三大文化部落。三大部落之间曾经发生长期的联合和不断的冲突,最后则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首先,华夏族中的炎、黄两部落联合打败了东夷族蚩尤部落,完成了华夏与东夷族的融合;后来黄帝部落又击败炎帝部落,黄帝成为华夏部落的代表;华夏部落又征服了苗蛮部落,实现了华夏部落在中国的统一,从而确立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地位。

文化有其自身的发展序列,这就是文化史。中国文化经历了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四个阶段,原始文化由于生产力极端低下,上古时期先民只能凭借感性的质朴的思维方式来把握自然界的某些表象,把自然力加以人格化和形象化。因此,原始宗教和上古神话成为这一时期精神文化的主要产品。这是中国文化的萌芽期。

古代文化古代文化包括奴隶制文化和中世纪文化。这与西方的情形有些不同,在欧洲历史上,奴隶制和中世纪是界限分明的两个社会发展阶段。所以有古代文化(即奴隶制文化)和中世纪文化之分。

在奴隶制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明的基础上,精神文化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埃及、巴比伦、印度、印第安都产生过高度发达的古代精神文明,而希腊、罗马更创造了古代文化的高峰。

中世纪文化即封建文化,“中世纪”在欧洲指自476年西罗马灭亡至1640年英国大革命时期。中国的奴隶制文化和封建制文化没有像欧洲泾渭分明,而是一脉相通,所以学术界习惯于把中国的奴隶制文化和封建制文化一并称作“古代文化”。

奴隶制文化(夏商周时期)为中国文化的雏形期,封建文化(秦汉至鸦片战争)是中国文化的发展期。近代文化欧洲近代史从17世纪40年代算起,至1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中国近代史则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新文化运动。与欧洲资本主义文化不同,中国近代文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文化,这是中国文化的转型期,是中国古代文化从辉煌到停滞,在西学冲击下开始发生嬗变的特殊时代。

现代文化欧洲现代文化从19新文化运动至今。在中国,这一个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是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并存时期。中国曾一度认为从俄国人那里学到了马克思主义,从此找到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文化也因此获得了新生。

但是,在向前苏联学习了很多年后,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了许多问题,所以,现在我们仍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对马克思主义仍然存在继续学习和不断探索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中国古代文化。这一时期,中国文化大体经历了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根据学术界对中国文化史的普遍分期,可以大致划分为五个段落:

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明奠基和元典创制期。公元前两千年左右,文字、青铜器、宫殿、祭坛等的出现,揭开了童年时期中国早期文明的面纱;天地人三大祭祀,孕育了中国文化一系列特征。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形成的《诗》《书》《礼》《易》《春秋》及《论语》《墨子》《老子》《庄子》《孟子》《韩非子》等中华元典,系统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中坚理念,营造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秦汉时期一统文化探索、定格期。中国文化的很多基本面貌都在秦汉时期固定下来;在经过秦朝至汉朝前期百余年的探索、调适与磨合之后,大一统帝国的集权制终于找到了一种与之相契合的意识形态,即发端于元典时代而又吸纳了道、法、阴阳诸家的儒家文化。

中国古代皇权更替、朝代循环的基本模式,在这一阶段形成并固定下来;中国文化由多元走向一统,中原农耕文明在与周边游牧文明的冲突交融中,逐渐赢得强有力的控制地位。

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胡汉、中印文化融合期。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冲突整合是六百年间中国文化的一大主题。北方游牧民族、西域商业民族大量迁入中原地区。

造成胡汉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印度佛教文化东传,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碰撞,互相吸收,造成儒释道的吸收与交融。在这一时期,佛教中国化,并最终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中心也开始发生向东南的转移。

唐中叶至明中叶,近古文化定型期。唐代中叶以后,领主庄园经济破产,地主自耕农经济定型;赋税制度以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以及宋明几代赋税制度的改革,越来越明确地把封建政府与平民的直接经济关系确定下来;由于科举制度的实行,官吏直接通过考试选拔,造成综合型官僚和士大夫政治的出现。

城市经济日益发展,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市井文化趋于活跃;酝酿于唐中叶,在宋明两代得到发扬光大的“理学”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官方意识形态;文人、官僚、地主或商贾合为一体,形成所谓士大夫阶层,其审美情趣、人格理想、道德观念主导了全社会的价值规范,影响深远。

明代后期至鸦片战争,中西文化交汇及文化转型期。随着欧洲人环球航行的成功,西方传教士来华活动揭开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新的一页,开始了西学东渐和汉学西传的新局面。

这是继佛教东传以后,中国本土文化与域外文化的又一次大交汇。在这一时期,中国传统文化遇到西方现代文明的挑战。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导致意识形态领域许多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明朝的覆亡和满人入关,给中国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心灵上极大的震撼。

明清之际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开启近代启蒙主义之先河。这些都预示着中国传统文化进入一个深刻变革时期。至鸦片战争发生,西方列强用炮舰和商品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文化便进入与西方文化冲突、调适、融合、变革的艰难过程,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起点。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