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美国教育系统反思:学校正在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美国教育系统反思:学校正在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时间:2019-07-07 17:05:21

相关推荐

美国教育系统反思:学校正在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这是留学每日谈的第 847 篇文章

(图为创意专家肯·罗宾逊参加TED 演讲)

一量杯的米,几百毫升的水,放到电饭锅里十几分钟之后就能得到一锅香喷喷的米饭。只要你记对了比例,每一次你都能得到一样口感的米饭。但同样的学生,即使送去同一所学校,接受同样模式的教育,教出来的却会是完全不同的学生。这就是教育的神奇所在,即使听着老师们讲同样的话,学生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可以这样说,教育带给每一个人的,都是充满未知的未来。

教育与创新

自古以来,无论哪个国家,人类的发展与教育和创新都密不可分:教育让人们传承已知的经验,创新让人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有人说,温故才能知新,也有人说,一味地学习过去的知识容易固化人的思维,扼杀一个人的创造力。

在美国,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创造力是主流的教育理论。但创造力从何而来?它是可以培养的吗?又或者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作为教育机构,作为老师,我们能做的是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还是只要不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即可?

创意专家肯·罗宾逊爵士在他的TED演讲中介绍了几个孩子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喜欢画画的小女孩在绘画课上认真描绘上帝的样子。老师问她你怎么能画出上帝的样子?我们没人知道上帝长什么样子。小女孩说,等我画出来大家就知道了。

这个小女孩其实是很多孩子的缩影。对于未知的事物,小孩子们总是更愿意去尝试的。他们并不害怕自己去做一些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也不怕犯错。长大后,是什么阻止我们去尝试新鲜事物,又是什么阻止我们去做一些很可能失败的尝试呢?可能是过去一次次失败后的挫折感,也可能是你与众不同时其他人打量的目光。在成长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最难做到的事就是如何保护孩子在一次次犯错后还有勇于尝试的勇气。

我们当然明白,错误的尝试不等同于创新,但一个人若因为害怕而不去尝试,那么他将会永远无法创造出新的东西。勇气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但也是人们后天可以培养的。有一点很确定,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习惯了小心谨慎,那么成年后,人们突然要求他打破常规,去尝试一些大胆的决定也是十分困难的。诚然接受教育是一生的课题,但年幼时接受的教育往往更能影响人的一生。

年少时我们接受的教育是允许我们创新的吗?我们学习加减乘除,学习画画唱歌。我们被告知树叶是绿色的,花朵是红色的。我们学习每个知识点,每道考题都有正确的答案,留给我们犯错的机会少之又少。我们一直以来学习的都是去做一个有标准答案的人: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学习一个容易就业的专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学校本应该是让我们学习知识,对这个世界无所畏惧的地方,但现实是,正是学校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

想要创新,就要允许个性化存在

全世界的教育系统都存在相似的学科等级制度,排在前面的永远是数学和语言学科,紧接其后的是人文科学,排在最后的永远是艺术。就连排在最后的艺术类学科也有等级之分,学校通常会比较重视学生音乐和美术的学习,而戏剧和舞蹈之类的课程却常常被忽略。回想一下我们过去十几年接受的教育,是不是数学课天天有,舞蹈课却鲜少接触呢?身体健康是每个人都关注的问题,在学校里,老师们更注重的是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方式是正确的吗?是否只有数学好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

答案若是肯定的,这个世界也未免太单调了。罗宾逊爵士在他的演讲中为大家介绍了舞蹈编剧吉莉安 琳恩(Gillian Lynn)的故事。吉莉安是世界闻名的舞蹈编剧,她的代表作有《猫》和《歌剧魅影》等。小时候,吉莉安没有办法像其他“好学生”一样集中精力完成作业,是老师家长心中“坐不住”的人。在多动症这个词汇甚至还没有出现的1930年代,吉莉安的妈妈带她去看医生。当时那位医生并没有给她开集中精力,让她能好好学习的药,而是打开了收音机,并且把她的妈妈叫出了办公室,一起暗中观察小吉莉安一个人的表现。

(图为吉莉安 琳恩,作为一个成功舞者,体态优雅)

这个时候,吉莉安随着音乐舞动起来。看着她随着音乐起舞的样子,医生对妈妈说,吉莉安没有病,她只是个舞者。她不需要治疗,她需要的是去舞蹈学校接受专业的教育。幸运的是,吉莉安的妈妈听取了医生的建议,把她送去了舞蹈学校。在那里,她遇到了一大群和她一样好动,需要在动态中思考的人。最终,吉莉安从皇家芭蕾舞学院毕业,和《猫》的编曲人合作,完成了编舞工作。再后来,她成了舞蹈届数一数二的专家。

我们不敢想象现在有多少孩子只因为没办法安静学习就被定义为“坏学生”,也不知道有多少像吉莉安一样有天分的孩子被折断了翅膀,被禁锢在教室里老老实实的学习自己并不擅长的数理化课程。不允许个性化存在的教育注定是狭隘的,若是当时吉莉安的妈妈坚持要她留在原来的学校好好学习,就不会有如今在百老汇长盛不衰的歌剧魅影。谁知道这些年,我们错过了多少“吉莉安”呢?

现在的教育模式有什么问题?

如今的公共教育模式,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和工作技能。回看过去几年赴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们,选择最多的专业就是商科和理工科。这两大类的专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就业市场需求旺盛。这也是一直以来公共教育设立的目的:为学生们寻找一份赖以谋生的职业。在过去,一份大学文凭就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到了现在,文凭的意义越来越被弱化了。

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的学位无用,只是它并不像过去一样显得金贵了。要是想在如今的职场上更有竞争力,硕士甚至是博士的学位才能更有说服力。学位和金钱一样,也会遇到通货膨胀。遭遇如此的现状使得教育的意义更注重于传承,忽略了创新,忽略了给那些有个性的孩子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罗宾逊爵士认为我们首先要了解培养人才的三个原则。

1、多样化

每个人都有理解世界的独特角度,有的人善于从视觉角度发现世界,有的善于从听觉角度了解世界,还有的人善于从美学的角度描绘这个世界。每个角度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这个世界。

2、活力

每个孩子都应该是有活力的。众所周知,人类的大脑是由不同的功能区构成的,但大脑的发育并不是区块性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统一发育。左脑和右脑分管人体的不同功能,但这两个部分却由神经系统所连接,任何部分的活跃发展都会对整个大脑有所助益。

3、个性化

被妈妈送去舞蹈学校的吉莉安在长大后创作了众多舞蹈作品,给数以万计的观众带来了艺术享受。这足以证明个性化的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目前我们培养孩子的目的多少有些功利,这种教育方式在未来将不再适用。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育的基础,教育最本质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改变。美国的教育体系和中国的教育体系虽有不同之处,但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弊端,那就是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及帮助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改善当前的局面,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代的反思以及大胆的尝试。

本文系留学每日谈原创,转载需注明出处

Pictures credited to Google Images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