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阅卷是乡试的重要环节 朝廷为了公平公正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

阅卷是乡试的重要环节 朝廷为了公平公正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

时间:2019-08-16 14:08:03

相关推荐

阅卷是乡试的重要环节 朝廷为了公平公正采取了哪些防范措施?

乡试、会试中阅卷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决定着考生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朝廷对阅卷尤其重视,也作了一些防范措施,避免主考官、副考官和同考官营私舞弊,确保乡试、会试的公平公正。那么,考官们是如何阅卷的呢?

考生交卷后考场工作人员会做一些处理,如仔细核对身份、将考卷封弥等。然后再将考卷送到考官们手中进行阅卷。阅卷时,主考官和同考官要坐在一起,同考官不能将试卷带回房间评阅,负责监视阅卷的官员也要和主考官面对面坐着,负责检查纪律。

按例,同考官只能评阅分给自己的试卷,不得干预其他人阅卷,不许议论考卷内容的优劣,阅卷时间是在白天,到结束当天的阅卷工作时,正副主考官和监试官要负责清点朱卷,清点无误后,由三人共同锁好阅卷场所。第二天开始阅卷时,他们三人共同到场开锁。

按照清代的规定,试卷的录取与否最终的决定权在主副考官。他们从“理、法、辞、气”四个方面来批阅八股文。“理”是考查考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和理解;“法”是考查考生对八股文行文方法的运用;“辞”是考查考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气”是考查考生蕴含在文章中的思想才情。评阅试卷的标准是“清真雅正”,意思是指八股文要用简洁、典雅、畅达的语言来阐述士子所领悟到的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

根据这一标准,同考官会将自己认为上等的试卷用蓝笔加标记,推荐给主考官,称之为“荐卷”,俗称“出房”。在向主考官推荐时,同考官需要写出推荐的理由。第一场推荐以后,二、三场(乡试共考三场)试卷可以继续推荐,如果某考生的二、三场试卷特别出色,而第一场未被推荐的,还可以补荐,特别出色的试卷被推荐称为“高荐”。

正副主考官在审阅各同考官所推荐的试卷时,先看第一场的试卷,再看二、三场的,然后根据三场的综合成绩来决定取舍。尽管清代一再要求阅卷须三场兼顾,但通常情况下,主考官只看重第一场八股文的等级,如果头场被选中,二、三场的考试只要文理通达就可以通过。

如果副主考官认可同考官的推荐,会在试卷上面写“取”字,正主考官则写“中”字。取中之后,这份考卷和同考官陈述推荐理由的纸条一起需要一起保留,以备礼部组织官员磨勘。如果同考官举荐的试卷被主考官刷下来,同考官可以再次推荐,称为“抬”,若这份试卷多次被同考官推荐,而又多次被主考官刷下来,就称之为“抬轿子”。

同考官没有推荐的试卷,或者同考官举荐而正考官没有认可的试卷统称为“落卷”,分别由同考官、正副主考官加上简单的批语,说明没有录取的理由。为了保证不遗漏好的试卷,乡、会试发榜前,主考官还要在落卷中寻找优秀的试卷,称之为“搜落卷”,或称“搜房”。

清代搜落卷制度始于康熙五十年(17)辛卯科顺天乡试。搜落卷制度确实选拨了不少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科举公正选材。康熙五十一年壬辰科会试,康熙帝命令搜落卷,徐葆光、何国宗名列其中。后来殿试中,徐葆光高中探花,何国中列二甲第十名。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会试,在落卷中搜得秦大成试卷,殿试后,秦大成竟高中状元。道光二十年(1832年)壬辰科乡试,湖南乡试主考官徐法绩通过搜落卷,录取了多位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晚清名臣左宗棠名列其中。

为了保证正副主考官的阅卷质量和公正性,试卷解送到礼部后,由礼部官员进行磨勘,并由礼部奏请钦派九卿、翰詹科道等官担任。磨勘时,先检查考官的工作,主要包括所命考题是否有错别字,前后颠倒,一旦发现,即给主考官及同考官罚俸、降级、革职等处分。

然后,检查考生试卷,主要包括是否违反了相关规定,一旦发现,重者斥革,轻者罚停三科至一科不等。由于礼部磨勘的标准十分苛刻,所以一些严厉的磨勘官被冠以“魔王”的称号。不过,不管是主考官的评阅,还是磨勘制度,都有利于保证阅卷得到公正性,能够把最优秀的试卷挑选出来。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