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立场 愿景与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立场 愿景与行动

时间:2018-10-30 11:30:16

相关推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立场 愿景与行动

★体验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

立场、愿景与行动

立场:以学习体验者为中心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首先应该思考其立场问题。因为同一切教育改革或教育制度的设计一样,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设计决策权也基本掌握在教育者的手中。一般而言,对学生的教育及其内容与方式,往往都是由教育者来设计决策,这就有了一个立场问题。站在教育者的立场,还是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设计决策与实施,应该而且也必须站在学习体验者的立场,也就是说,必须以学习体验者为中心。

以学习体验者为中心的立场,首先要求教育者告别过去那种完全站在教育者的立场设计教学体系的模式,真正转变观念,把学习体验者摆在中心位置。

其次,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学习体验者的身心发展特征及其成长规律,结合现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进行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制度、政策以及模式的设计与制定。

再次,要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规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化人”之本,必须立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传统文化教育“人文化成”的基本特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化育优势,强化对学习体验者人格、精神的陶冶与塑造,增强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功能与作用,促进学习体验者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还要坚持学习体验者所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今时代接轨,与体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融合。当前,在信息化、人工智能、社交媒体等的冲击下,学校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体系和模式的提出,目的之一就是要跟上当前急速变化的时代步伐,适应学习者对优质教育的不同需求。

愿景:未来的挑战与工作

学习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为了回到过去。恰恰相反,它是为了应对未来——通过学习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以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适应未来的工作,促进未来的发展。在孔子和苏格拉底时代,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教育的双重目的——传递过去的知识与德行,帮助年轻人应对未来的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尤其观照学生整体生命和未来发展的实践探索,引领学生为梦想而学、为未来而学。

回首历史,我们的学校从未像现在这样急需培养孩子应对快速变化的能力,急需为未来的憧憬与工作未雨绸缪,急需为迎接未来的挑战积蓄力量。

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特别强调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体验,在成长中体验,在成才中体验。强调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价值观、人格素养和学习思维习惯,在体验中形成智慧、生成道德与境界。

在体验教育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培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家发展需求,启迪学生争做民族栋梁。要强化学生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引导他们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民族、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己与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和激情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

行动:固本铸魂增动力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真谛,正在于使中华优秀的思想理念、精神美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行动起来,实践起来,才能够真正产生出固本铸魂增动力的巨大效应。

行动起来,可以有不同的载体和形式,其中,综合实践活动是践行传统文化体验教育的基本形式。例如,以传统文化研究探索为主的活动体验,以传统礼仪、传统节日、国粹艺术等为主的活动体验,以传统文化实践、传统文化进社区为主的活动体验,以传统文化项目设计和实践推广为主的活动体验等。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体验,并在体验中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与分享,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活动设计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熟知的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创设富有价值引领、经验开悟、洞开生命智慧的化育情境,彰显实践活动的亲近感、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关心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和变化,重视学习体验者与情境的互动与感悟,提升他们适应发展的能力。还要注意把我们的校园建设成为学生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场域。

我们应该着力营造优良的校园环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符合规律地植入校园之中,使校园成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要素多样、情趣四溢、韵味浓浓的成长园地和精神家园,让学生在其中自由徜徉、尽情感悟,在行动与欣赏中不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幸福。

(山东省现代体验教育研究所所长,山东教育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副主任)

体验教育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