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作家沈从文迎娶高学历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为何婚后出轨女粉丝?

作家沈从文迎娶高学历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为何婚后出轨女粉丝?

时间:2024-01-30 19:57:50

相关推荐

作家沈从文迎娶高学历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为何婚后出轨女粉丝?

沈从文成名作《边城》

作者:木元

“萑苇”是易折的,“磐石”是难动的,我的生命等于“萑苇”,爱你的心希望它能如“磐石”。

这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书信。

1929年,沈从文经由徐志摩推荐,被胡适破格录取,聘任为中国公学教师。第一次站上讲台的沈从文太过紧张,十分钟讲完了一节课的内容,接着便讷讷不能言,引得学生们哄堂大笑,这其中就有张兆和。

1930年,28岁的教师沈从文对20岁的学生张兆和一见钟情,继而便展开了疯狂的追求。

张兆和作为中国公学的校花,爱慕者颇多。沈从文的追求对她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以至于她抱着沈从文写的一大摞情书找到校长胡适告状。

胡适劝张兆和:“他是顽固地爱你啊。”

张兆和回答:“可是我顽固地不爱他啊。”

可是张兆和的拒绝丝毫没有吓退沈从文,他持续不断的爱情攻势终于在三年后让他抱得女神归。

现在想来,胡适和张兆和的对话仿佛是这段婚姻的谶言。

1934年,张兆和产下长子不久,沈从文出轨女粉丝高青子。

1937年,次子出生后,沈从文再次出轨高青子。

这段婚姻的裂缝越来越大,虽未离婚,但夫妻间的隔阂已经让这段感情名存实亡。

沈从文曾给张兆和写信道:“我才明白,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来服侍我,却愿意自己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所爱的人。我说我很顽固地爱你,这种话到现在还不能用别的话来代替,就因为这是我的奴性。”

拳拳真心,历历在目,但其婚后出轨的事实却也不容辩驳。

其间种种,不过是因为,婚姻与激情之爱,始终是两码事。

爱情可以跨越一切,婚姻却需认清事实

婚后的沈从文和张兆和也曾有过甜蜜的日子。

二哥,长沙的风是不是也会这么不怜悯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块冰?

这是两人短暂分离时,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信。

但好景不长,甜蜜的爱情在生活现实的打击下,很快零落成一地鸡毛。

1934年,沈从文创作的小说《边城》使他真正蜚声文坛。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部唯美的悲剧作品,但彼时的沈从文新婚刚刚一年,按常理推测,新婚该当是最幸福的时刻,贾平凹曾说:“艺术都是情绪的东西。”沈从文何以在这个时候创作出了这部悲剧?

答案是,沈从文和张兆和的感情已经出现了问题。

婚前的张兆和是安徽四大家族之一张家的小姐,是女神组合“合肥四姐妹”的老三,从小便接受着最好的教育,长成了端庄秀丽的大家闺秀。

而沈从文虽已小有名气,但他身材瘦小、容貌平平、家庭贫困,小学毕业便参军入伍,20岁时“北漂”求学,却未被录取,只能旁听。

说到这里,可能许多人要惊奇:“这不是凤凰男吗?”

其实,沈从文出身湘西地方豪族,祖父与父亲都曾是征战的大将。他之所以能够两度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出版《中国古代服饰研究》这一史学专著,想必与其幼年的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

幼年的经历给了沈从文浪漫敏感的文艺气质,但家道中落却没有给他对柴米油盐的理解。

婚后,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张兆和剪了头发、脱了华服,学着操持家务、照顾老幼、相夫教子,用仅有不多的资源把日子过好。她学得很快,家庭照顾得很好。

沈从文却越来越不明白:婚前优雅美丽的女人,怎么娶回了家里,就变了个样子?

不许你再逼我穿高跟鞋烫头发了,不许你用因怕我把一双手弄粗糙为理由,而不叫我洗东西做事了。吃的东西,无所谓好坏,穿的用的,无所谓讲究不讲究,能够活下去,已是造化。

这是张兆和写给沈从文的一封信。

那个战乱的年代,张兆和努力维持家庭生计,沈从文却仍然沉浸在多彩的幻想里。

多么像现代已婚女人的呐喊:“我不想光鲜亮丽、肤白貌美吗?那家务谁做、孩子谁带?”

张兆和不是个精致的女人吗?她的追求者从青蛙1号排起,到沈从文已是癞蛤蟆13号。她没有与丈夫诗歌相合的能力吗?出身大族,家学渊源,父亲毕生致力于教育,家里连孩子的保姆都要选识字的,姐妹四人都是时所称道的才女。

只不过是有太多的家事需要操心,有太多的细务需要操持。张兆和把爱融入了家庭琐事里,沈从文的爱却还停留在风花雪月中。

婚姻里的柴米油盐、吃穿住行都是现实的问题,恋爱时可以有情饮水饱,过起日子来,西北风怎么填得饱肚子?

当张兆和的精打细算遇上沈从文的风月浪漫,争吵已是不可避免。

认清自己的需求,婚姻不需要一时冲动

我们得承认,有的人真的不适合结婚。

比如一个人不能独立生活的人,像妈宝男;比如需要不断的激情刺激的人,像罗志祥;比如付诸全部追求事业或信仰的人,像《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

沈从文也是一个不适合结婚的人。

婚前,他沉浸在自己对张兆和的爱情里,情书一写就是三年,这个时期的他充实、专注、投入、忘我;婚后,他对爱人的想象无法得到满足,他开始压抑而痛苦,成就了《边城》;遇到高青子,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又恰好是他的粉丝,爱情的火焰再次燃起,除了对妻子的愧疚,他的生活再次回归了美好;张兆和带着孩子来到云南后,沈从文彻底与高青子断绝关系,他再次陷入了夫妻感情破裂的痛苦中。

沈从文需要的,其实是一个照顾他生活的保姆,和一个与他花前月下的爱人。

注意,这两者最好不是一个人。因为,事实证明,优秀如张兆和都无法同时兼顾这两个角色。

再说张兆和,其实她在婚前对婚后的生活是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准备的。

她知道婚后的生活可能不会像在娘家一样养尊处优,她也尊重丈夫提出的不要嫁妆的要求,她相信即使安守清贫,只要不使生命归于无用,本色亦是幸福。

所以,婚后的张兆和很快放下了大家小姐的身段,将一家人的生活操持得妥妥帖帖。

叶圣陶曾经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位小姐,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生。”这是对张兆和四姐妹人品修养的赞美。

但是,这段婚姻的隐患是在结婚之前就埋下的。

张兆和曾经拒绝了沈从文无数次,最终还是被其打动。能够连续两年提名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大师,谁又能不被他的情书打动呢?

就像林徽因谈起徐志摩时曾说过的:“徐志摩当初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而事实上我并不是那样的人。”

张兆和与沈从文在婚前其实并没有真真切切相处过很长时间,两人的交往更多是书信往来。张兆和被信里的沈从文打动了,真实的沈从文是什么模样?这份“被打动”的心情又是不是爱情呢?

可以说,张兆和并不够了解沈从文,不知道他“买东西讲究越贵越好”,不知道他“不是绅士而冒充绅士”。沈从文也并没有完全认识张兆和,不明白她维持家计的艰难,不明白她随遇而安的坦然。

婚姻需要的从来不是一时冲动,更不是感动,而是对彼此清醒的认识。

当断则断,委曲求全只会是两个人的痛苦

林徽因拒绝了徐志摩,遇见了一生挚爱梁思成。

张幼仪同意离婚,放徐志摩自由,也成全了自己的自由,读书、开公司、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接管国家社会党财务,威风八面。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张兆和始终没有离婚。即使两人聚少离多,更在沈从文二次出轨之后就分府别居,张兆和却始终没有离婚。

是因为两个可爱的儿子吗?是因为传统意识中对离婚的不赞同吗?还是因为她始终对丈夫保有一丝不舍呢?

但是,不离婚并不能让这段名存实亡的感情恢复如初。

回归家庭的沈从文心里满怀对妻子的愧疚,压抑煎熬之下,又怀念曾经和高青子的种种,并以其为原型创作了《看虹录》。在当时的环境下,这部作品招来了界内人士的种种批判,于是沈从文封笔了。失去了写作这一情绪宣泄的渠道,他的情绪越发恶劣,甚至走到了自杀的地步。

而张兆和心头扎了一根刺,她无法面对沈从文,一直对其避而不见。后来因为对沈从文的批判导致全家人遭受牵连,更是对她莫大的打击。痛苦咽得多了,她更加沉默,幼时甚于男孩子的顽皮哪里还寻得踪影,那个惹得众人竞相追求的校花终于活成了丈夫身后的一抹影子。

如果离婚,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后半生会不会活的更好?

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一生他们的婚姻无疑称不上幸福。

二十一世纪的现在,悟空问答上也不乏类似“丈夫家暴,我该不该离婚?”“夫妻感情破裂,但是我们的孩子才3岁,我该不该离婚?”的提问,答案也是各不相同,有劝和的,也有鼓励离婚的。

感情之事,从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一的普适标准则是自己的需求。

问问自己: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不要考虑孩子,不要考虑父母,更不要考虑其他所有外人的想法,就只单纯地探求自己的想法。

要明白,不管是孩子抑或父母,一个充满争吵与不满的家庭并不比单亲家庭更加幸福。作为联结中心的我们,才是一切幸福的起点。

搞清楚之后,就采取行动吧,未来总是一步一步向好里走去的。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