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三个女人的大戏:我们可以不妥协 但不能不和解

三个女人的大戏:我们可以不妥协 但不能不和解

时间:2024-06-05 09:04:53

相关推荐

三个女人的大戏:我们可以不妥协 但不能不和解

人到中年才能深切的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责任和问题,反省到人生的究竟,所以哀乐之感得以深沉。

看完丛虫的《女儿的选择》,不由得想起宗白华在《美学与意境》中的这段话。人到中年之后,从前省下的那些功夫早晚都会再找来,岁月从不会轻易的饶过谁。

说起来,谁不曾年少轻狂,谁都有懵懂无知,我们曾经跟家庭对立,和父母置气,带着一脸的桀骜不驯拍着胸脯说:我要闯出一片天!可是后来呢,一步一步陷入所谓的“中年危机”,顾家庭还要顾工作,顾到头有时候又顾不到尾,心里不断地给自己催眠:总会好起来的,孩子会越来越大,工作会越来越顺,存款会越来越多,都会好起来的。

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在心中竖起的这道坚硬的外壳,往往会因为父母的一句安慰而轰然倾塌、顿时柔软起来。表面上一脸无所谓地说着“好肉麻,好矫情”,可是心中早就被感动地化成了水。

“情”之一字,是这世间种种纷扰中最难绕过的一个,亲情,友情,爱情,无论是哪一个情,都是一个心字旁作为守护,有心才有情。

《女儿的选择》就是围绕着这个“情”字,三种情流转于三个女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之中,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那么这三个女人加上他们的妈妈们,着实上演了一场热闹的大戏,热闹却并不是闹剧,反而苍凉悲悯,感人泪下。许久没有过这种阅读体验,酣畅淋漓的阅读过程中,一次又一次打断我的,竟然是抑制不住地想要流泪的冲动。

最温暖的语言其实是最质朴的,无需多么华丽的修辞和排比,就像母亲给予我们的爱,让我们在无情的岁月之中,和妈妈一次又一次地“分手”,然后再一次又一次地和解。

整个故事中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线,将这三个女人、六个家庭串联在一起,三个女孩都是从外省来到北京闯荡,各自组建家庭,结婚生子,然后引出了三个妈妈从外省奔赴而来,帮着女儿带孩子,继而又引发的一系列家庭之间的冲突,从爆发到和解,母女之间、夫妻之间相爱相杀的那些故事,像极了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我们自己身上的事。

中国式亲情是堡垒还是枷锁?

作家陈希我曾经说过:“在中国,一个人的命,绝对不只是他自己的,不是为自己活着,是为家人,为父母,为子女,为家族等活着,这就是‘中国式亲情’。”

《女儿的选择》中,关于“中国式亲情”的讨论是深刻而尖锐的,六个家庭中面对的各式各样的问题,几乎都是和“中国式亲情”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这些故事使人扎心,让人落泪,但是也刺痛着我们的神经,不禁对于这个问题陷入深深的思考。

好的爱,应该是相对独立的,给彼此留有空间的,这不仅限于爱情范围,亲情也是如此,可是“中国式亲情”的普遍问题就在于一种边界意识的模糊甚至缺乏。这种问题在原生家庭中屡见不鲜,书中的三个原生家庭,就有个各自的问题,表面上的风光无限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疲惫与酸楚。

车唯一母亲王梅是镇上的台柱子,时时刻刻都会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家里也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女儿也生得花容月貌,所以也把自己对于“表演”的欲望加诸于女儿车唯一的身上,并且时不时会和“别人家的孩子”红五岁作比较;

秦静姝的妈妈李云珠是特级教师,端正严肃,一步一个脚印,自己和丈夫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希望女儿秦静姝可以捧一个“铁饭碗”,做一个安稳且常规的职业,然后找一个靠谱的男人,安安稳稳过日子;

张文扬的母亲刘招娣最是雷厉风行,她是会计出身,办事干净利落,家中里里外外全是她一手操持,和丈夫离婚后,在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依然活得风生水起,心里只盼望着女儿也能一样的出色,可是偏偏张文扬是个“扶不上墙的软骨头”。

在三个母亲的眼中,三个女儿都太“不听话”,中国式亲情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讲究孝顺,孝顺孝顺,不仅要孝,还必须得顺,再甚一点的,便是各种大包大揽,我们不能否认,这种情况也是来自于爱,但是这种爱中往往会夹杂着一些控制欲,对那个被爱的人来说可能会变成束缚,于是被爱变成了悲哀。

面对着孩子们的不听话,不顺从,家长们也是格外的伤心,他们想不明白:“我都是为了你好啊,我这么爱你难道还是我的错了?”爱让质疑说不出口,但是隔阂也就此产生。

提倡“报恩式”的孝,不如提倡无条件的爱,爱是无条件的,但并不需要去强加束缚,人生有无数种可能,但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没有成为红五岁又怎样?没有端着铁饭碗又怎样?没有那么精明能干又怎样?谁说我们只有按照父母规定的道路,才是正确的呢,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可能大放异彩。

所以当孩子们慢慢长大,不如剪断手里的这根风筝线,放下那颗悬着的心,给他们自我赋权的机会和权力,也许会发现,那时的孩子们已经可以变成保护父母的堡垒。

在关于原生家庭的代际关系问题上,阎连科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家庭需要一种“伪透明”才能和谐。理解是相互的,我们期待着能被父母理解的同时,也试着多去理解他们。永远不要尝试着去改变一个人的想法,而是要去理解,用理解来潜移默化地去进行改变,给彼此多一些空间,心反而不会变远。

做的起选择,扛得住结果

没有按照母亲既定路线走的三个女儿,在各自北京打拼的都怎么样了?没错,她们有的未婚先育又马上离了婚,拖家带口,两头奔;有的家庭和工作失了平衡,丈夫在外创业失败,只靠着自己苦苦支撑;有的甚至没有个“正经”工作,变成了妈妈眼中的“混日子”,懒懒散散……工作危机,财务危机,感情危机,各种危机纷至沓来,让这个“中年危机”格外难熬。

那么他们后悔吗?或许也有后悔过,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无悔的,大起大落与坎坷挫折之后的光辉,更加大放异彩。这看起来像是三个女人的奋斗成长史,却是我们每一个人真实生活的折射——在职场打拼的上班族,加班加点,还得照顾家里老的小的;自己创业的更是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每一个选择都要经过慎重考虑;想“不务正业”地做个自由职业者,但是来自长辈和经济上的双重压力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

现实生活有时候就像一个魔怪挥动着它尖利的爪牙,逼着你妥协,迫着你顺从。我们虽说用不着“刀尖上舔血”,但成功也绝非一蹴而就。有时候看似天都要塌下来了,到最后才发现那些挫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原来自己也有着这样的魄力和潜能。

《女儿的选择》中的这些女性形象,每一个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她们是花,却不柔弱,或外柔内刚,或坚毅果敢,也曾迷茫、甚至想要放弃,也曾崩溃、险些失了灵魂,但当一路走下来,他们都成了不管是家庭还是事业中,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作者丛虫在刻画这些角色的时候,赋予了每一个人物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真实又不突兀,她们有血有肉,就像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朋友,又像是我们自己本身。

我们的头上没有光环,脚底也没有风火轮,翻个跟头走不了十万八千里、甚至还可能崴了脖子,可我们就是这样平平凡凡,如同支持丈夫创业、自己家庭工作两头跑的车唯一,如同做了单身妈妈、还要顾着自己小公司的秦静姝,如同失去母亲庇佑、丈夫出轨、从天真少女到一夜长大的张文扬,那又怎么样呢,扛得住这个结果,便对得起自己的选择。

人生如苦旅,跟家人和解,跟生活和解,也是跟自己和解

想起陈小春在《我要新生活》中唱着:“男人真的命苦苦得没人可以投诉,男人真的无助害怕自己不坚持。男人真的爱哭只能躲在厕所里偷哭,男人真的辛苦为爱为情瞎忙碌。”

人生本就有苦有乐、有悲有喜,男人苦,女人也苦,“苦”乃五味之一,缺之不可,对于人生也是如此。

“别低头,王冠会掉”,你看不到自己头上的王冠,但是不要忽视它的存在。它是荣耀,也是动力,更是压力,有了它,我们便更要去披荆斩棘,即便不能所向披靡,但也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景。就像作者说的那句话一样:人生是要完成一个人的战争,最终走向一个人的自由。

可是这“苦”不正是人生之魅力?苦过之后方知甜,才更加懂得幸福的生活得来不易。所以不如把这苦当成一剂最好的调味品,重新去认识自己的家人,打破心底的固执,责任和压力从来都不是让你固执己见的理由,我们的家人也同我们一样,渴望着理解与包容,期待着被爱和认可。

又有几个人不曾抱怨过自己的原生家庭呢,即便是已经离开了那个原生家庭,依然会把很多的“后果”联系到当初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之中,不如就此和解,跟父母、跟生活、也是跟自己和解。

在《女儿的选择》里,看着各色的人物经历着属于他们的生老病死,感悟着自己身上曾经经历过、正在经历着或者注定回去经历的挫折与伤痛。很多时候,变故就是这样突然地降临,打得我们一个措手不及,甚至连追悔的机会都不给,尘世间最痛苦的事便是来不及珍惜却永远失去。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几次落泪,因为故事中亲人的离世、爱情的逝去,真实让人心疼,文字的背后,是让人心碎不已的声音。

我们总是能从这本书的人物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他们太过真实,我们也曾叛逆,也曾对于爸爸妈妈口中那个“别人的孩子”咬牙切齿,也曾被生活磨得没有了棱角,甚至会像故事中的孙天爱一样,以为离开了过去的一切,便是一个新的开始,可是很多事情是我们注定无法逃离的。

生活的鸡毛满天飞,没有几个人能信誓旦旦说:“我可以把生活过成诗”,岁月静好其实更来自于自己的心态,我们可以不妥协,但不能不和解。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