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电影《推手》:三重矛盾之下 两代人生活的代沟

电影《推手》:三重矛盾之下 两代人生活的代沟

时间:2022-12-09 22:25:53

相关推荐

电影《推手》:三重矛盾之下 两代人生活的代沟

电影《推手》是李安的第一部作品,于1991年12月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并且前后囊获了六个奖项。

李安写这部作品是为了参加台湾新闻局征选剧本的高额奖金,且获得了台湾1990年的政府优秀剧作奖。

当时身在美国的李安身上只有43美元,连回台湾领奖的飞机票都舍不得买。但他得到徐立功所在台湾中央电影公司1200万新台币的支持后,找来他在纽约大学的学弟学妹,加上独立制片公司“好机器”特德·霍普和詹姆斯·沙姆斯协助,用24天拍完了这部处女作。

导演李安用独特的个人经验和中西文化差异这两方面,将中西文化差异和两代人的代沟作为基本矛盾冲突展开叙述,将朱老退休后在美国生活的过程中,因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于孩子们不同而引发的矛盾刻画得淋漓尽致。

虽然这部电影更多是讲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但更多的也是两代人生活的差异化,所以本篇文章从生活习惯、语言、饮食习惯和教育方式这三个方面来对这种生活差异进行讲述和解读。

01. 日常的生活习惯,每一刻都格格不入

朱老从小练太极拳,在北京是一位功底深厚的太极拳师,后来因为儿子在美国定居工作之后,就被儿子接走,在美国和儿子、儿媳、孙子一起生活。

电影一开始的画面里,就是在一幢不大的房子里,一个穿着中国衣服打太极拳的老者和一个坐在桌前打电脑的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子。在同一个镜头下,格格不入的两个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朱老来说,他不理解儿媳一整天坐在电脑前一动不动到底在做什么;对儿媳玛莎来说,自从朱老来了之后,她原本工作的场地就被他占了,她只能坐在厨房里,在空余的桌子上工作,而且每次看电视时,发出很大的声音。

玛莎为了家庭一直忍受着这些她平常从来都接受不了的事情。在她的观念里,父母和孩子是独立的两个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一点,说实话不光是作为儿媳玛莎受不了,就连身为孩子的自己也不一定受得了。

回想起每次放假回家,头两天父母还是非常客气,觉得刚回来挺辛苦,要好好休息。到了第三天,仿佛一切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早上七点就变着法子把你从床上拖起来。

穿着睡衣到处晃,就会说你邋里邋遢;想安安静静待会儿,就会说你一动不动。总之和他们习惯不符合的,就是有问题。

所以,对于生活习惯这一点上,连最亲近的孩子都受不了,更何况是曾经几十年都没有在一起生活的人。

02. 语言不通的背后,是内心的背道而驰

玛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朱老也是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一个只会说英文,另一个只会说中文,两个人整天待在同一个屋檐下,彼此的交流聊胜于无。

因为语言不通而引发的矛盾,在电影当中有好几处都展现出来。

微波炉里放锡纸

在电影当中,朱老用微波炉加热饭菜,在加热之前给饭菜包上了锡纸,想着可以像保鲜膜一样锁住水分,结果刚放进去一会儿,微波炉就冒烟炸了。

当下儿媳玛莎马上放下手里的工作跑过来把东西从微波炉里拿出来,并且想跟朱老说微波炉里不能放锡纸,因为锡纸属于金属。

但玛莎说的是英文,朱老听不懂,他极力解释他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两个人牛头不对马嘴,彼此都不知道对方到底在说什么。

外出散步

朱老认识回家的路的方式是看离家最近的那个教堂的塔尖,所以他每次都只是在附近散步,但这一次他却走丢了。

在朱老出门之前,他告诉玛莎,他想要自己出去散步,但是玛莎以为他又有什么事情要找自己。而她当时也正为自己写不出新的小说而烦恼,所以朱老在跟她说话的时候,她也听不懂他想表达的意思,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而当儿子朱晓生回来之后,问玛莎父亲去了哪里。玛莎才反应过来,原来朱老下午是想告诉她要出去散步,但是他到现在都没有回来。

在朱晓生出去找了一圈,都没有找到父亲的时候,玛莎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她的疏忽,朱老可能走丢了。

当电影看到这里的时候,其实也能想到子女和父母之间的互相不理解的场景。

其实这里不只是想要表明彼此之间的语言不通,而是两个内心互相抵触的人,就连最基本的沟通也难以做到。

仿佛看到我们自己和父母意见不合,或者是在自己正处于烦恼矛盾的时候,不管父母说什么都听不进去,从内心产生的排斥心理。

所以,语言不通并不是朱老和玛莎无法相处的原因,而是朱老不喜欢这个洋媳妇,而玛莎也不喜欢这个以前从来没有见过面,突然要生活在一起并且还占据了她所有工作空间的公公。

03. 两极分化的饮食习惯,让双方都难以接受

朱老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所以一日三餐完全按照中餐的标准来做。但在美国,他们一般的选择都是面包、麦片、沙拉或者牛排等等,所以在他们的家里,餐桌上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饮食方式。

朱老吃的荤素搭配,还有配上米饭,而玛莎都是吃的麦片或者沙拉,她的儿子也是一样。朱老想要让孙子尝尝他做的中餐,却被玛莎拒绝。

在朱老眼里,玛莎一直在吃那些蔬菜沙拉,是不健康的,他认为蔬菜属于隐性食物,鱼肉属于显性食物,只有隐性食物和显性食物合起来吃才能弥补先天不足。

而玛莎却觉得,本来自己家里干干净净,却因为公公在这里炒菜,而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油烟太重。

老朱不是显性食物,玛莎也不是隐性食物,即使他们生活在一起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也无法让双方都接受彼此。

就像我们长大后,和父母之间的生活也逐渐疏离,并不会像小时候一样,整天粘在父母身边。

不同的生活作息时间、不同的习惯,刚开始的生活还好,但是久而久之,矛盾也会逐渐显现。所以朱老和玛莎之间的矛盾,抛开中西文化差异这一方面,其实也更像是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结语

一开始看到这部电影,很正常的会认为,是一位老人对异国他乡的不适应。但当整部电影看完再来思考的时候,感觉这更像是年迈的父母和年轻的子女之间生活方式的不适应。

子女还小的时候,所有的生活习惯和方式都是来自于父母。但当孩子长大接受了新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之后,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生活模式。

而这样的方式,正是和父母原本的模式产生矛盾的根源,不按时早起、不按时睡觉、不按时吃饭等等,这是两代人最难以磨合的矛盾,也是需要彼此为对方做出改变的关键。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