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一学就会的“三伏天敷贴疗法”

一学就会的“三伏天敷贴疗法”

时间:2021-06-16 19:08:46

相关推荐

一学就会的“三伏天敷贴疗法”

导读

“三伏天敷贴疗法”是冬病夏治的一种,通俗的讲,就是冬季易发的疾病,在夏天来把它治疗。趁着三伏天还未到来,赶快跟着小编一起学习一下这个技能吧,今天把教程写出来,让你走不出户在家里就可以做。一、搞清楚什么是冬病夏治?为什么冬季的疾病夏天可以治疗呢?那是因为冬天发病,多为寒,发病之人多为虚寒性体质,按中医养生理论“春夏养阳”,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治疗可以发动阳气,提高正气,从而治疗冬天的阴寒之证。

二、什么叫三伏天?很多人以为三伏天就是夏季最热的三天,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三伏天7月16日开始,8月24日结束,共40天。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具体如下:

初伏:公历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三、什么是三伏天敷贴疗法?

三伏天敷贴疗法,简称三伏贴。讲的是用中药药粉做成膏药,按照上面讲的冬病夏治的原理,选择三伏天里某三天的时间,敷贴在人体穴位上,发动阳气、疏通经络,从而到达治病、防病的目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做三伏贴有以下3个要素:①中药药粉做成的膏药;②选择三伏天里的三天作为治疗时间;③选择人体身上的穴位进行敷贴。

1.中药药粉做成的膏药

经典的配方是: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

2.选择三伏天里的三天作为治疗时间

一般选择三伏天里的初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共三天。选出第一天的原因是,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效果好。当然,如果错过了每伏的第一天也不要紧,不需要太拘泥于这个时间。只要是三伏里各伏一天,之间相隔十天左右都是可以的。

3.选择人体身上的穴位进行敷贴

穴位的配伍一般是因人而异的,根据需要的作用不同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配伍。没有固定配伍,常见适用大众的穴位配伍有:(1)肺俞(左右)、膏肓(左右)、天突(2)肺俞(左右)、膏肓(左右)、大椎、膻中(3)肺腧、心腧、膈腧、脾腧、肾腧(均为左右)(4)肺俞、心俞、膈俞、膏肓、定喘、中府(均为左右)(5)风门(左右)、脾俞(左右)、肾俞(左右)、足三里(左右)、大椎(6)肝俞(左右)、脾俞(左右)、肾俞(左右)、命门(骨性关节炎常用)

四、具体方法

如前所说,把药粉用姜汁调匀成饼状,选择好三伏天,用医用胶布粘贴固定在穴位上。贴敷时间8-10小时,儿童4-6小时,时间过长容易发泡(其实敷贴时间也有个体差异,有些成人贴2-3小时就起泡,第一次敷贴后观察调整)。敷贴期间,不吹空调,不暴晒,呈自然态。连续贴三年者,效果极佳。(三年即九次)

成人贴敷前用鲜生姜片把穴位擦红,效果更佳;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微痒及烧灼感,属药物正常反应,外用抗过敏软膏即可;敷贴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五、适应症

根据前面所说,冬病夏治的原理是发动阳气,提高正气,故其能治疗很多的疾病,原因很简单,提高正气就相当提高免疫力,整体身体素质好了,很多疾病也就愈合了。几乎人人可做(1周岁下小儿不做),正常人用来提高养生保健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通过临床总结,治疗很多慢性、虚寒性疾病,比如小儿体虚频发感冒,效果明显。对慢性肺系疾病也有特别好的效果,比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等。

六、原理

由于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气最热,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人体腠理疏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而庚日又与肺金有关(庚日为金,属大肠,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温煦肺经阳气,驱散内伏寒邪的最佳时机。加之精心选取有温经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经及督脉腧穴进行敷贴,相得益彰,共收扶正祛邪之功,故而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