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字范文,内容丰富有趣,生活中的好帮手!
200字范文 > 道家思想与中华文化(二)

道家思想与中华文化(二)

时间:2020-12-16 21:20:34

相关推荐

道家思想与中华文化(二)

孔子拜见老子后,道出了那句着名的感叹“朝闻道,夕死可矣!”,还有另外一句“老子天下第一”,已经很难考证究竟是不是孔子本人说的。但孔子拜老子为师却是不争的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当孔子很虔诚地跑去向老子问礼时,老子不仅不作正面回答,反而给予当头棒喝,告诉他:“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可见,对周礼的那一套,老子并不以为然,认为是像朽骨一样过时无用的东西,当然也就无需正面加以回答。这种倾向,在《道德经》一书中亦表现得很明显。当然,老子与孔子的谈话不会仅就这么几句,《史记·孔子世家》中就另有一段,讲孔子辞去,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已,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老子在否定礼的同时,也必然会宣传自己的思想。而道家的这套思想,恐怕是大出孔子的意外的,所以在听了老子的教诲之后,孔子以能“乘风云而上天”的“龙”来比喻老子,足以见其敬佩的心情。有人以为这段话过于抬高老子,其实如果我们将这两种学说加以比较,平心静气地体会当事者的心情,应当承认孔子的这种惊讶与敬佩的感情是极可能油然而生的。

热衷于世事的孔子听到老子的一番高论,犹如一阵当头棒喝,顿时头脑清醒起来,所以发自内心地说了那么一段话,这正表明孔子为人的谦虚好学,并不像有些人理解的那样是一种门户之见。当然,同为一代宗师,孔子也不必因老子的一席话而立即改变自己的志向,他依然席不暇暖,赶起牛车,带领他的弟子们去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即使明知其不可为也要尽力而为之。

对于儒、道两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过去已经有人做过比较。德国着名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一书中,对老子的思辨哲学作了较高的评价,但对儒家的始祖孔子却颇有微词,他说“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其着作不过是“道德的教训”,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点也没有的。

经后代的发展,道家的学说至战国后期形成了黄老道家,黄老道家对于中国的统一以及西汉初期的社会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董仲舒“罢黝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显学和封建统治阶级的治国理论,道家思想相应地转为“隐学”。

但正是这一显一隐,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这里的所谓“隐”,也是相对的,道家思想不仅在西汉初极盛于时,到魏晋时期更发展成为“玄学”风靡朝野。唐、宋、元各代,道家学说也是受到官方提倡的,只是没有成为治国之学而已。至于儒学发展到宋明理学,则援道、佛入儒,构建了理论上更加完整的儒学新体系。

由老子所创立的道家,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着名史学家吕思勉曾这样评价道家在先秦诸子之学中的特殊地位:“道家之学,实为诸家之纲领。诸家皆专明一节之用,道家则总揽其全。诸家皆其用,而道家则其体。”(《先秦学术概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27页)

事实上,在整个学术领域中,正是道家学术构筑起古代中华学术大厦的整体框架。当然,必须说明的是,我们这样讲,并非为了扬老而抑孔。孔子、老子都是被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称为在世界文化轴心时代曾经对人类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文化巨人。

对于中华文化而言,道家侧重于文化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而儒家专注于文化典籍的整理与教育、传承,这两者都是必需的,缺一不可。黑格尔的说法,代表的是哲学家的立场和偏爱。

庄子就是这种具有“偏爱”色彩的哲学家,因坚持反对仁义与孔子争执不下。“圣人不死,大盗不止”、“道在屎溺”等典故指出,虽然“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但如果容器欠佳,表现出的效果就是天壤之别。是庄子对于礼教的辛辣嘲讽。

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经常互掐,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庄子。而儒家的孟子则直接把道家杨朱给骂成了禽兽,荀子更是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 《史记》有云:“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

不过儒道两家本是同源,经过多年的斗争磨合,到今天也算共通互融。两家适用的人群不同,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由抉择。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